**第四部分**
**吸收神圣真理**
A 節
普遍靜心方式
靈性生活的開始由普遍靜心標志與協助。普遍靜心不是一心專注于特意選擇的具體體驗項目,而是試圖全面地認識與吸收神圣的生命和宇宙真理。求道者對生命和宇宙終極本質等更廣泛問題產生興趣并開始思考時,可以說已經著手這種靜心。哲學所涵蓋的東西,很多都是試圖從理性上認識生命和宇宙終極本質的結果。由于可作為思辨結構基礎的體驗的局限,對神圣真理的純粹理性認識總是缺乏活力,不完整且不明確。因此無拘束無外援的哲學冥思得不出明確結論,反而經常導致各種矛盾體系或觀點。但哲學冥思也不是毫無價值。除在知識領域一定程度上引導求道者外,它還提供一種智力訓練,使他能夠接受和領會那些知道者傳授的神圣真理。
普遍靜心的更有效方法是研究有關生命和宇宙的天啟真理。這種認識和吸收神圣真理的方式,可從聆聽或閱讀源自于智慧大師的神圣真理開始。在世至師的語錄或去世至師的著述,都是這種普遍靜心模式的合適對象,因為求道者通過吸收經由他們揭示的神圣真理,能夠將自己的生活順應于神在宇宙中的目的。
由活著的大師直接傳授的神圣真理,最容易被求道者認識吸收。大師的親自傳遞,具有求道者從其它來源所接受的信息絕不會有的力量和效用。文字因大師的人生和人格變得鮮活有力。因此很多圣典都強調直接聆聽大師口授神圣真理的必要性。如果求道者有機會接觸并聆聽一位活著的大師,這種聆聽神圣真理詮釋的普遍靜心方式無疑是最好的。
然而,接觸和聆聽活著的大師,對求道者不總是有可能。這種情況下,通過閱讀進行靜心也有一些獨特優勢。對大多數求道者,閱讀靜心幾乎沒有其它任何的適當替代,因為它從文字詮釋開始。在任何方便時候都能進行。開始于閱讀神啟真理的靜心,具有大多數求道者都能企及的特殊優勢。對通過閱讀的靜心,將在 B 節解釋,在 C 節提供。
B 節
閱讀作為靜心
通過閱讀進行靜心也有缺陷,因為對神圣真理的文字詮釋大多是為了理性研究,而不是用于靜心吸收。求道者在這方面遇到的困難是由于(1)靜心方法同主題不適應,或者(2)靜心方法的缺陷使靜心機械乏味,或者(3)靜心主題龐大或模糊。
本章推薦的具體靜心,避開了造成靜心無效和失敗的上述所有原因。它不僅僅旨在解釋閱讀靜心的方式,還為滿足這種靜心形式的要求提供一篇對神圣真理的闡釋。這種特別靜心,通過(1)保證靜心過程與主題相互適應并且符合明智靜心的條件;(2)詳細解釋始于閱讀靜心的不同階段;(3)提供一篇專門準備的(將成為合適和重要的閱讀靜心主題的)神圣真理簡述;從而排除了存在于閱讀靜心的常見問題。
從閱讀神圣真理開始的靜心形式,有三個階段:
1. 在第一個階段,求道者必須每天閱讀,同時還要透徹地思考對神圣真理的闡述。
2. 在第二個階段,實際閱讀已不必要,但要在內心不斷地溫習和思考闡述主題。
3. 在第三個階段,已完全沒有必要分別和連續地復習闡述的文字,對主題的散漫思考也就此告終。在靜心的這個階段,心已不再有任何的思路,卻對闡述文中表述的至高真理,有著清晰、自發和直覺的認知。
由于明智靜心在于對具體主題的透徹思考,所以對靜心的最大幫助是一篇對靜心主題的簡明闡述。下面(C 節)提供的神圣真理簡述,涵蓋了整個創世故事,以及對道路和成道目標的完整敘述。求道者可明智地閱讀此文,吸收它所包涵的無上真理。
這個特別靜心形式極其容易和有用,因為對主題的閱讀和思考必須同步進行。此外,對主題的簡明闡述,排除了無關想法的可能干擾。冥思長篇大論或著述,即便熟悉,也很難避免不相關念頭的干擾。因而不可能對之自發冥想。長時間冥思抽象概念或具體的體驗對象,無關念頭也很可能出現。但若靜心主題是對超驗真理的簡述,無關念頭則很難出現。求道者按照上述解釋的方式,冥想下面的神圣真理闡述,靜心不僅會變得自然容易,愉快啟迪,還將成功有益。從而向生活目標的實現邁出重要的一步。
C 節
神圣真理
(用于閱讀靜心)
靈魂到超靈的旅程
阿特瑪或靈魂實際上等同于一體、無限和永恒的帕若瑪特瑪或超靈。事實上靈魂超越了濁、精和心世界,卻把自己體驗為有限,這是由于它與夏里亞或濁體、普拉或精體(欲望和生命力的載體)以及末那或心體(心之基地)的認同。靈魂在超越狀態,是無形、永恒而無限的一,但它卻將自己認同于多樣、有限而可滅的形式現象世界。這就是摩耶,或者說宇宙幻相。
有限物體的現象世界純粹是虛幻虛假的。它有三個狀態:(1) 濁,(2)精,(3)心。雖說全都虛妄,這三個世界狀態卻代表著不同程度的虛妄。因此,濁界離真理(神)最遠,精界離真理較近,心界離真理最近。三個世界狀態皆因宇宙幻相而存在,靈魂必須超越它才能實現真理。
創世的唯一目的就是讓靈魂有意識地享受無限的超靈狀態。雖然靈魂永恒地存在于超靈并與超靈一體,卻不能獨立于受時間限制的造物界,覺知這種神圣一體性。必須首先進化意識,才能證悟它同獨一無二的無限超靈一體的真實狀態和性質。意識進化要求主體與客體二元,即意識中心與環境(形式世界)。
靈魂是怎樣陷入幻相的?無形、無限與永恒的靈魂是怎樣將自己體驗成有形、有限與可滅的?普如剎或至靈又是怎樣將自己認同于普若奎提或自然世界的?換言之,靈魂置身其中的宇宙幻相起因是什么?
為了證悟一體、不分、真實和無限超靈的真實狀態,靈魂需要意識。靈魂也確實得到了意識,卻不是對神的而是對宇宙的意識;不是對超靈的而是對其影子的意識;不是對一的而是對多的意識;不是對無限的而是對有限的意識;不是對永恒的而是對無常的意識。因此靈魂非但沒有證悟超靈,反而卷入宇宙幻相;雖說實際上無限,它卻把自己體驗為有限。換言之,靈魂發展意識,卻不是對自身真性,而是對現象世界亦即其影子的意識。
要獲得對現象世界的意識,靈魂必須采用形體(作為媒介)來體驗世界,意識的程度和種類由作為媒介的形體的性質所決定。靈魂首先采用濁體,獲得對濁界的意識。它最初獲得的濁界意識,屬于最局部和初級類型。進化開始,靈魂也相應地采用最不發達的形體(比如石頭形體)。進化的驅動力,乃意識從不同欲望或狀況所保存的印象(業相)中接收的動力。因此在一個形體培養的業相,必須通過一個更高級形體之媒介和相應更發達的濁界意識來解決實現。所以,靈魂必須采用越來越高級的形體(如金屬,植物,蟲,魚,鳥和獸),直到最后采用人類形體,獲得(在所有認知、感受和意愿方面)對濁界的全意識。
業相造成意識進化和相應形體的方式,在普通體驗中有個適當譬喻。如果一個人希望在舞臺上扮演國王角色,只有穿上國王服裝登臺表演才能體驗。這也適用于愿望和欲望,只有整個狀況及適當媒介發生實際變化,愿望和欲望才能解決實現。這個譬喻很能說明認識進化的驅動力;它不是機械的,而是有目的的。
業相不僅帶來形體(身體)的進化和與之相關的意識類型,還導致意識受現象世界吸引。這使意識的解放(即意識從現象世界中撤向靈魂本身)在亞人類階段不可能,在人類階段困難。由于意識抓住先前的業相不放,由于對現象世界的體驗受制于對適當形體媒介的使用,靈魂在每一個進化階段都將自己認同于形體(比如石頭、金屬、植物、動物等)。因此實際上無限無形的靈魂,把自己體驗為有限,并且根據意識發展的程度,把自己視作石頭、金屬、植物、蟲、魚、鳥或獸。最后,靈魂用人類形體體驗濁界時,認為自己是一個人。
靈魂在人類形體發展出全意識,不再需要進一步的濁形體(身體)進化。形體的進化隨人體的獲得而告終;為體驗在人體中培養的業相,靈魂必須一次次地以人身出生。它必須經歷的無數個人體,由羯磨律亦即其先前業相(善惡苦樂)的性質所決定。在這些生命期間,永恒的靈魂認同于可滅的濁體。
在人體中發展對濁界的全意識時,靈魂還同時發展精與心體;而只要其意識僅僅局限于濁界,它就不能在覺醒狀態有意識地使用這些身體。只有當它的全意識轉向內,也就是自身,靈魂才意識到這些身體及相應的世界。通過精體意識精界時,靈魂認同于精體;通過心體意識心界時,靈魂認同于心體;正如它通過濁體意識濁界時,與濁體認同。
靈魂的歸途在于擺脫與濁、精和心體認同的幻相。注意力轉向大我知識及大我證悟時,使意識面對現象世界的業相就會逐漸松懈與消失。業相的消失跟宇宙幻相面紗的刺穿同步進行,靈魂不僅僅開始超越現象世界的不同狀態,還開始認識到自己有別于其三體。道路始于靈魂努力找到自己,并把全意識轉向真理(神)時。
在第一個階段,靈魂整個失去對其濁體和對濁界的意識,并且通過它所認同的精體媒介體驗精界。在第二個階段,靈魂完全失去對其濁體和精體的意識,還失去對濁界和精界的意識,并通過它所認同的心體媒介體驗心界。在這個階段,靈魂可以說面對面地看見神或超靈。它認出(被它客體化的)超靈的無限,卻把自己視作有限,因為它仍然認同于心或心體。
因此產生這樣的悖論:實際上無限的靈魂,看見其無限狀態,卻繼續把自己看作有限,這是因為看見其無限狀態的同時,它把自己視作心。靈魂把自己想象為心,把心的對象看作超靈。而且,它不僅渴望與客體化的超靈合一,還努力地實現這種渴望。
在第三個階段,靈魂的全意識進一步向內(即向自身)撤,它甚至停止與心體認同。所以,在第三也是最后階段(即目標),靈魂停止認同它為進化全意識而發展的三體中的任何一個。它現在不僅知道自己無形體并且超越一切身體和世界,還完全有意識地實現它與一體、不分、真實、無限超靈的結合。在這種真理證悟中,靈魂享受超靈所特有的無限極樂、和平、能力和知識。
本初,靈魂因尚未進化意識,意識不到它與超靈一體。因此,它雖然是超靈的重要組成部分,卻不能證悟這種一體性,或者體驗無限的和平、極樂、能力和知識。即便在意識進化完成之后,靈魂還是不能實現超靈的狀態(盡管它一直存在于并與超靈同在),因為它的意識因與意識進化相關的業相,被局限于現象世界。甚至在道路上,靈魂也意識不到自己,而僅僅意識到自身的影子,即濁、精、心世界。不過,在道路終點,靈魂擺脫了有關濁、精、心界的一切業相和欲望;這使它有可能擺脫因與濁、精、心體認同,而認為自己有限的幻覺。在這個階段,靈魂徹底超越現象世界,獲得對大我的意識和證悟。為達到該目標,靈魂必須保留全部意識,同時知道自己不同于夏里亞(濁體),普拉那(精體,即欲望和生命力的媒介)和末那司(心體,即心之基地),還知道自己超越了濁、精、心世界。
靈魂必須通過(1)從業相枷鎖中解放自己,(2)認識到自己不同于其濁、精和心體,從而逐漸地擺脫自身有限的幻覺。殲滅妄我,即 “我是濁體,我是精體或我是心體” 之幻覺。在擺脫幻覺的同時,靈魂依然保留全意識,這帶來對大我的知識和對真理的證悟。逃脫宇宙幻相并完全有意識地證悟自己與無限超靈的一體,是靈魂的漫長歷程之目標。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