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生靈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尋求著某樣東西。對于低級生命形式和不太開化的人類,這種追求是無意識的;對于先進的人類,這種追求則是有意識的。追求的目標有多種稱謂:幸福,和平,自由,真理,愛,完美,圓滿,證悟自性,覺悟大我,成道,與神合一。在本質上,它是對所有這一切的追求,只不過是以特殊的方式而已。每個人都有過幸福的時刻,對真理的瞥見和與神結合的瞬間體驗;他們想要的是使之永久。他們想在無常中建立永恒。
這是很自然的愿望,它在根本上建立在靈魂對自己與神本質合一的某種記憶之上——記憶因個體靈魂進化的高低而呈清晰或模糊。這是因為每個生物都是上帝的部分顯現,只是因缺乏對自身真性的認識而受到限制。事實上,整個進化過程乃是從無意識神性到有意識神性的進化,其間,本質上永恒不變的上帝呈現出無限個形式,經歷無限種體驗,并且超越他強加給自己的無限種局限。從造物主的角度看,進化乃是神的游戲,其中無條件者在各種條件下檢驗自己的絕對知識、能力和喜樂的無限性。但從被造物的角度看,由于其有限的知識、有限的能力和享受喜樂的有限能力,進化則是一部史詩,充滿安定與斗爭、歡樂與悲傷、愛與恨的交替,直到在達到完美者那里,上帝才能平衡并超越二元對立。
這時被造物和造物主認識到他們是一體;不變被確立于變化中;永恒在時間里被體驗。上帝知道自己是上帝,具有不變的本質和無限的顯現,在自己對自己的常新覺知中,永恒地體驗著大我覺悟的無上喜樂。這種證悟必須也只有在生命中完成;因為只有在生命中才能體驗和超越局限性,才能享受無限制的自由。無局限的自由有三個形式。
大多數已成道的靈魂立刻永遠離開肉身,并永遠融入上帝的非顯現方面。他們僅僅意識到結合的極樂。造物界對于他們已不復存在,不斷的生死循環就此結束。這叫做 “莫克希”(Moksha,普通的 Mukti),或者說 “解脫”。
有些靈魂在成道之后,其肉身保留一段時間;但他們的意識已完全融入上帝的非顯現方面,因此他們既意識不到自身的存在,也意識不到造物界的存在。他們持續地體驗著上帝的無限喜樂、能力和知識;但他們卻不能有意識地在造物界使用它們或者幫助其他人獲得解脫。盡管如此,他們在地球上的存在就像是上帝的無限能力、知識和喜樂的集中與輻射焦點;那些親近他們、服侍他們和膜拜他們的人,能夠從同他們的接觸中獲得靈性上的好處。這些靈魂叫做 “瑪居卜 - 埃 - 卡彌爾”(Majzoob-e-Kamil);這個具體的解脫類型叫做 “未狄莫克提”(Videh Mukti),或者說 “帶肉身解脫”。
少數已成道的靈魂保留著肉身,同時意識到自己是非顯現和顯現兩方面的上帝。他們知道自己既是不變的神圣 **本質** ,又是其無限的各種顯現。他們體驗到自己是獨立于造物界的上帝;是作為整個宇宙的創造者、維持者與毀滅者的上帝;是接受并超越了造物界局限的上帝。這些靈魂不斷地體驗著上帝的絕對和平,無限知識、能力和喜樂。他們充分享受著神的創世游戲。他們知道自己是萬有里的上帝;因此他們能夠在靈性上幫助萬有,并幫助其他靈魂成道,成為瑪居卜 - 埃 - 卡彌爾”(Majzoob-e-Kamil),帕若姆罕撒(Paramhansa),吉萬莫克塔(Jivanmukta),甚至像他們一樣,成為賽古魯(Sadguru)。
在世界上隨時都生活著五十六個已成道的靈魂。他們在意識上永遠為一。他們總是有著不同的職能。大多數時間,他們遠離人群,其生活和工作不為普通大眾所知曉。但是,有五位在某種意義上起著指導機構的作用,他們總是公開工作,并獲得舉世的聲望和影響。他們被稱為 “賽古魯”,即至師。在阿瓦塔時期,阿瓦塔作為至高的賽古魯,承擔起這個機構和整個靈性等級的首腦位置。
阿瓦塔時期恰如造物界的春天。阿瓦塔帶來新的能量釋放,新的意識覺醒和新的生活體驗——不僅是對少數人,而是對全體。過去僅僅為少數高級靈魂所享用的能量和覺知品質,現在可被全人類來享用。生命在整體上被提升到更高的意識層面,被調整到新的能量速率。從感性到理性的過渡是這樣的一步;從理性到直覺的過渡將是另一步。
這種創造性沖動的新注入,通過一位神圣人物之媒介,體現為特殊意義上的上帝化身——阿瓦塔。阿瓦塔是第一個完成進化和內化而成為賽古魯的個體靈魂,他是唯一的曾經顯現并將永遠顯現的阿瓦塔。通過他,上帝首次完成了從無意識神性到有意識神性的旅行;神首先不自覺地成為人,以便自覺地成為神。通過他,神周期性地自覺成為人,來幫助人類的解放。
阿瓦塔以不同的形體,不同的名稱,在不同的時間和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出現。由于他的出現總是與人類的靈性復興同時發生,所以他的顯現前夕總是人類經受再生陣痛的苦難時期。人類顯得比任何時候都更受欲望的奴役、貪婪的驅使、恐懼的控制和瞋怒的左右。弱肉強食;富人欺壓窮人;大多數人受剝削,以滿足少數當權者的利益。找不到平靜與安寧的個體試圖在刺激中忘掉自己。道德淪喪,罪惡盛行,宗教遭譏諷,腐敗蔓延整個社會制度。階級仇民族恨被激發與助長,戰爭爆發。人類深感絕望。毀滅性的浪潮似乎不可遏制。
阿瓦塔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作為人身上帝的總顯現,他就像準繩,讓人類用來衡量自己是什么和可能成為什么。他從神圣生活的角度來闡釋人類的價值標準,以此擺正人類的價值標準。
他關心一切,又對什么都不在乎。最微不足道的不幸事件可能會引發他的同情;最大的悲劇也許不會使他難過。他超越了痛苦與歡樂、欲望與滿足、安寧與斗爭、生與死的交替。對于他這些全都是幻相,他已經超越之,但他人卻仍受其束縛,他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放他們。他把每一種情形都用作引導他人成道的媒介。
他知道當個體去世時,他們實際上并未停止存在,因此他并不為死亡煩惱。他知道建設之前必然是毀滅,和平與幸福誕生于痛苦,斗爭的結果是擺脫了行動束縛的解脫。他只關心關心本身。
在那些接觸他的人心中,他喚醒一種愛,這種愛使他們唯一只想為他服務,這唯一愿望的烈焰將吞滅其它的一切私欲。那些把生命獻給他的人逐漸在意識上與他合一。他們的人性被一點點吸入他的神性,他們因而得到自由。與他最親近的那些人被稱為 **阿瓦塔的圈子** 。
每一位賽古魯都有一個由十二個門徒組成的核心圈子,這些人在成道的時刻成為同賽古魯本人一樣的人,雖然他們可能在職能和權威方面有別于賽古魯。在阿瓦塔時期,阿瓦塔有一個由十個同心圈組成的圈子,共 122 個成員。他們全部成道并且為他人的解脫而工作。阿瓦塔和他的圈子不僅為當代人,也為后代工作。整個阿瓦塔周期的生活和意識展現,在阿瓦塔出世前就已經在造物界被安排妥當,并在阿瓦塔在世期間,在進化和物質世界中被逐一認可與確定。
阿瓦塔喚醒當代人對其真正靈性的認識,把解脫給予準備好的人,并加快阿瓦塔時期的靈性生活。他為后人留下具有鼓舞力量的神圣人生榜樣——高尚的生活情操,不攙雜私欲的愛,只為他人才行使的能力,不受野心干擾的平靜,不為假象遮蔽的知識。他向全人類示范了神圣生活和人間天堂生活的可能性。那些具備必要勇氣和誠意的人可自愿跟隨之。
很久以來,在靈性上覺醒的人們已經意識到當今世界正處于阿瓦塔顯現前的時期。甚至那些尚未覺醒的男女也開始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在黑暗中企盼光明,在悲痛中渴望安慰,在身不由己陷入的爭斗中祈禱和平與解放。
目前他們還必須忍耐。毀滅性的浪濤必須繼續上漲,必須進一步蔓延。當人類在內心最深處,渴望比財富更持久、比物質權力更真實的東西時,毀滅性的浪濤就將減退。隨之而來的將是和平,歡樂與光明。
我的沉默的打破——我公開顯現的標志——已為期不遠。我將給人類帶來最大的財寶,它囊括了其它的一切財寶,它經久不衰,因與他人分享而增加。準備好接受之。
——《美赫巴巴語錄》世界軸心出版社 2004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