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的印象是,凡是靈性上稱得上重要的,從世俗觀點看也一定很偉大。因此,一個行為必須有深遠效果,或對廣闊生活領域有重大影響,才被視作靈性的。他們總是用結果的大小來判斷行為的價值。人通常沉浸于濁界的事物,以致濁界的面積、規模和數量不自覺地進入他對靈性價值的判斷,并且誤導他的評價。
這些混亂的致因是,人心往往受數學概念的支配,即使對屬于靈性性質的判斷。但靈性上偉大的,在性質上不同于數學上偉大的。數學的無限概念是通過想象無限個單位來構建的,每個單位都有一個固定和等同的值或意義。實際上這種數學無限性是無法達到的,即使在想象中。因為對任何可想象的數字,我們都能想象一個更大的數字。每個單位單獨孤立起來都是虛假的。因此數學無窮之概念,乃是臆測想象的結果。
靈性的無限性不是對虛假的想象添加結果。而是實在本身,并在妄想止息時被認識。真理的無限性不會因添加而增大,也不會因減少而縮小。事實上,對它什么都不能添加,什么都無法減去,因為它無所不包,不給任何別的東西留下空隙,無論大小。它不可測量,不可分割,整合統一。
真理的無限性不受宇宙里的變化影響。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皆是現象,因而從真理的觀點看等于零。例如,地震因造成巨大生命財產損失,被世俗人看成可怕的災難。但即使這種災難,也絲毫不能損及位于實在心臟的無限真理。事實上,哪怕整個宇宙消融,真理的無限性也不受任何的局限。因此拿世人的標準去衡量,是徒勞的。
大多數求道者難以甩掉的幻覺是,認為無限真理是要在某個遙遠未來實現的目標,一切的生命都只是實現該目標的工具。若僅僅局限于將來而非過去或現在,真理就不會是無限的。就會立刻成為有限,即一個源于時間的事件。若僅僅被當作某個遙遠事件的工具,生活所是所有的一切,就立刻被剝奪去內在意義。這無疑是一種錯誤觀點。
生活不是為了在某個遙遠日期才富有靈性意義;而是時時刻刻皆如此——倘若心卸掉幻相負擔的話。只有通過清醒平靜的心,才能領會靈性無限性的真正性質——不是某種將來的東西,而是一種已經是、正在是并將永遠是的永恒自我實現。當每一刻都富有永恒意義時,就不會有對僵死過去的纏綿不放,也不會有對未來的渴望期待;而是在永恒 “當下” 的整合生活。只有通過這種生活,才能在生命中實現靈性的真理無限性。
讓現在從屬于將來某個目的,剝奪現在的全部意義是不對的;因為這意味著把一切的重要性都積聚到假想的未來,而不是對當下一切的真正意義的認識與實現。永恒中不可能有盛衰,也沒有交替收獲之間的無意義間歇;惟有生命的充實,不經歷瞬間的貧乏。當生活似乎無聊空虛時,不是因為真理無限性的任何減弱,而是因為人缺乏充分擁有它的能力。
正如把靈性意義全部堆積到某個假想未來不對,硬把它完全劃歸于轟動事件也同樣不對。生活的偉大崇高事情,不是唯獨充滿靈性意義的事情。一件事情不必非凡顯著才有靈性意義。非凡顯著相對于平常習慣而存在;本身未必代表絕對的靈性美。因此要在靈性上偉大,不必給某項事業捐大筆款項。這對一個窮人也許無法做到,但他若盡力而為,在靈性上并不亞于前者。給禮物賦予靈性意義的,不是數額而是奉獻時的精神。事實上,大筆捐款可能常會伴有驕傲或某種自私動機,從而失去靈性價值。甚至一個小禮物,若以謙卑和無我之愛給予,也會有大得多的靈性價值。
靈性生活不是數量的問題,而是內在的生活質量。靈性無限性囊括了生活的一切方面。由大舉動也由小行為構成。比最偉大的更偉大;比最微小的更微小。并能通過不管外部大還是小的事件,同等地表現自己。因此,一個微笑或眼神,發自真理意識時,和獻身某項事業位置平等。完全地活在永恒影子里,就不再有靈性重要性的等級劃分。倘若生活僅由大事組成,若從中抹去所有的小事,它就不僅會變得有限,還會極端貧乏。只有整體看待和接受生活,潛在于一切的無限真理才能顯現自身。
局限產生于以自我為中心的欲望和自我意志。一切形式的占有欲,都導致局限的一生。譬如,一個人想望某人的愛,非但沒贏得,卻輸給另一個人。隨之而來的是精神自由生活的削弱扼殺,他感到強烈的意識局限。此乃令人窒息的嫉妒痛苦的根源。但他若用清除了渴望的心對待這個情況,就會看到這種被別人得到的愛的自然美。在來自非占有性的清晰認識中,他品嘗到不二的自由和喜悅。別人得到愛,就如同他自己得到,因為他已與一切的生命形式認同,不再堅持單個形體的要求。
在不二中是無局限的自由,和對事物真相的認識欣賞。唯有在不二中才有對真正靈性無限性的證悟,保證永恒不衰的極樂。妒嫉的局限如同瞋、恨、癡等其它所有局限:皆是人的自作自受。一切的受限和有限都是主觀自造的。隨著自我意志和自我中心想象的放棄,就會真正認識到 “是” 的無限價值。
從不二的觀點正確地領會真理的無限性,也有利于社會問題的適當解決,后者建立在作為不爭事實的二元基礎上。純粹對數字的玩弄,無論怎樣巧妙,都不能帶來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適當調和,也無法達成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真正和諧。
如果一般性的社會權益由對少數人的考慮所決定,大眾的利益則得不到和解;多數人不可避免地對少數人保持敵意對抗。另一方面,在民主國家,對一般性權益的決定是從多數人的觀點出發。這種觀點仍處于存在著 “多” 的二元領域之內,少數人的問題依舊沒有解決。由于利益未得到調和,少數人就不可避免地對多數人保持競爭對抗。
只要社會問題由數字和多元概念所支配,就不會有永久的解決。只有被不可分整體性和內在一體性之真理啟迪,永久的解決才會到來。通過增加 “多”,無法觸及一切中的“一”;只能通過放棄虛妄的“多” 概念,才能達到。任何數字,無論多大,都必定有限。靈性無限性不是一個數字,無論多大;而是無與倫比的獨一實在。
有多就會有對比。有大小,有權益和特權等級。對各種等級的認可,扭曲了所有的評價。從靈性觀點看,這都是虛妄意識的不同形式,因為同一個真理振顫于每一個個體。盡管如此,在證悟中體驗的同一性,畢竟有別于平等之原理,即一個人在權益和價值方面等同于任何別的單獨一個人,但在二元內絕不會等同于兩個或更多的人。
另一方面,靈性真理無限性卻容納了如下矛盾:可把一個人看作整個全體。因此一個人不僅能夠被視作和兩個或更多人同等重要,甚至和一切萬物等同。在靈性無限中,沒有對照比較的位置。沒有更小更大,沒有權益特權等級;評價因對一切中的一的無暇認識而明晰無遮。因為造物界的每個人,都不僅處于靈性無限性,而且就是那個不可分割的靈性無限性,所以每個人都第一重要,沒有人第二重要。
在社會生活中對靈性真理無限性的承認,將意味著對個人主義也對集體主義的挑戰。這開創了一種從不可分整體的角度思維的新方法,完全擯棄對照比較的相對價值,認可一切萬物的內在價值。因此,在一個基于靈性真理無限性之真正觀念的文明中,將不存在常成為傲慢和分別我庇護所的多數與少數、敵對與競爭、比較與繁復評估問題。生活將無限地簡單而整合,因為制造分裂混亂的幻相皆已消失。
田心譯自美赫巴巴著《語錄》第 6 版,1967 年出版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