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個層面 第一個天堂
當人的濁業相變得很微弱時,
七個內在層面旅行開始,
這意味著業相的濁性
通過轉世過程而變得稀薄或薄弱。
濁界的濁人類意識經過數百萬次人生的
充分體驗之后,
內化的吉兀阿特瑪有著極其稀薄的濁業相,
其意識向內轉
面向精界的第一個層面。
內化過程的七個階段是自然的,
就像進化過程的七個階段一樣自然地進行。
當人的意識開始轉向,
向內而不是向外轉化時。
濁體保留著,但個體吉兀阿特瑪的意識則變成精意識,
從而失去與其肉體的聯系。
可把精意識想象作
好像個體本身成為氣體,體驗著精氣的 276 個狀態。
那個正在獲得精意識的吉兀阿特瑪
通過其精體(內在的耳、眼和鼻)
體驗精層面的現象,實體和能力。
靈性道路從此開始。
第一個天堂,Alm-e-Vaktya,
處于精界,但它有三個部分。
這個天堂的前兩個部分
連接著濁界,第三個部分
實際上是精界的第一個層面。
這個天堂,Alm-e-Vaktya,的第一個部分
與濁界相分離,
但又離它很近(像一個切點)。
這個第一部分叫做 “半精層面” 或“魂魄(astral)層面”;
這里行者在醒中體驗著
有普通濁意識的人在睡夢中所體驗的東西。
行者已經進入夢境,
這里每一個體驗都是夢,每一個事物都是夢,
這里能量處于魂魄的形式, Pran 的影子。
(行者可被稱作 Chhaya——影子。)
意識到這個半精層面
(實際上只是第一天堂的第一部分)的行者
不能有意識地體驗濁界,
也不能有意識地體驗更高的層面。
這樣的一個半精(層面的)行者繼續
利用高級精層面的能量和心界的心,
并且利用肉體進行
吃,喝,行,眠等濁行動,
但是他僅僅意識到半精(層面)。
在第一天堂的第一部分,行者
用濁眼看見半精(界)的光輝,
用濁耳聽見它的音樂,
用濁鼻聞見它的芳香,
因為他仍然離濁界很近。
雖然接近濁現象,但行者的意識
卻完全是半精的或魂魄的,而不是濁的。
精界是心界的影子,
精的影子是魂魄,然后是濁。
在 276 個氣體狀態的能量(Pran)
以魂魄的形式傾注入濁界;
魂魄能量是精與濁界的連接。
在第一天堂的第二個部分,
行者看見一個又一個的光圈
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像諸宇宙那樣旋轉。
在這些光圈里面
有一個無色的中心光,
其輝煌難以想象地耀眼。
一個靠賽古魯的幫助(推進)
達到 Alm-e-Vaktya 的第二部分的人,
在這個光里看見他的靈性大師的形象,
并且能夠在那個光里走向大師。
應該說明的是,行者僅僅看見
大師的形象,而不是大師本人。
但是,一個獨自達到這個階段的人
(依靠自身努力的瑜伽士)
僅僅看見光——他已進入的光,
他被光輝所迷住,以至于停滯不前。
這種停滯是天堂里的誘惑的結果,
并一般持續很長時間,直到誘惑被戰勝
或迷醉(三昧)被擺脫,
也就是說,直到瑜伽士不再暈眩。
在這個天堂的第二個部分,
行者還聽見無比悅耳的音樂,
它雖然只是神的原始音樂(Brahma-Nad)的影子(回音),
但卻不可思議地美妙迷人。
行者覺知到這個音樂
是天使(deva)的音樂,
但他卻看不見天使們。
只有體驗了第一個天堂的
第一和第二個部分之后,
行者才進入實際的精界,并獲得精意識。
第一天堂的第三部分是 Alm-e-Vaktya 的真正天堂,
因為在這個天堂里,存在著精界的第一個層面。
第一天堂的第一和第二部分
就像一個商業中心(市場內有若干的廣場)
圍著第三天堂,實際層面本身。
只有達到真正的天堂后,
行者才能充分地體驗 Alm-e-Vaktya——時間的世界。
第一個天堂(魂魄)離濁界
比離精界更近,而時間僅僅存在于濁界。
第一個層面的影子(第一個天堂的第一部分,魂魄界)
給人以時間感。
第一個天堂第三部分的行者已經超越了時間,
且存在于時間的界限之外,
不像普通人那樣受時間所影響。
需要成千上萬年和很多次人生
才能穿過諸層面和諸天堂,
但這個時間不同于濁界的時間。
時間在精層面成為精的;它是精時間,
在心層面成為心時間。
獨立于時間是體驗自身神性的
一個方面(越過時間);
行者一旦置身于第一個天堂的第三部分,
便在第一層面充分享受該獨立性。
在 Alm-e-Vaktya 里,精意識越過距離;
行者能看見萬里之遙,
甚至濁界里遙遠的事物和地方
(類似于身在印度,卻看見德國或美國)。
如果行者能看見這些距離外的人,
他卻不能知曉他們的心,
但他能夠知曉他身邊的任何人的心。
在第一個層面,行者還容易產生偉大的靈感,
這完全不像一個有濁意識的作家、詩人、藝術家或音樂家
的普通靈感。
真正的靈感激發行者融入光的喜悅
并沉浸于音樂的喜悅里,
這在第一個天堂里最為迷醉與惑人。
第一個層面的精意識是炫目的;
這樣一個人以自身的光輝讓周圍的人暈眩,
他所感受的靈感落在周圍的人身上。
當我們說有精意識或心意識的行者
看見濁界的事物和生命時,
我們應該記住,在意識層面上的精視或心視
遠遠不同于用肉眼看。
肉眼以曲線形看事物的表面,
而內化中的意識則看見人或物的內里,
而一旦在內里便知曉那個人。
雖然精或心層面的人
不再與濁界有聯系,
但他卻能夠看見濁形體,
雖然它們對他都顯得像影子一樣。
有精意識的人把濁形體看作能量,
因為他就是能量本身(Pran)
萬物對于他都僅僅是能量。
在第五層面的有心意識的人也看見濁形體,
但卻把它們看作思想,他的思想的反映,
因為第五層面的人就是思想本身,
萬物對于他都僅僅是思想。
第六層面的有心意識的人把濁形體
看作是他的情感的反映,因為他就是情感本身,
萬物對于他都僅僅是情感。
有精意識和有心意識的人
不執著于任何的濁事物(不獲得印象),
因而不受世界上的事件所影響。
## 第二個層面 第二個天堂
經由諸天堂到達下一個層面,
行者可能會用成千上萬年。
但在一位賽古魯的直接引領下,
所有七個層面和七個天堂都被通過,
旅行加快速度,因為賽古魯不允許
他行走天堂里的支道,
而是在主道上到下一個層面。
充分體驗了第一個層面之后,行者繼續前進,
隨著他進入第二個層面,
精界也像一本打開的書供他閱讀。
精界對第二個層面的行者是一本打開的書,
他沉浸于對這個層面的體驗
以至于完全失去對濁界的意識。
正是在第二個層面,
行者首先被精界的能力所俘獲。
一旦被俘獲,他就不得不成為這些能力的擁有者,
以便逐步控制它們。
這樣一個瑜伽士能夠施展小奇跡;
僅僅靠意愿,他就能讓干枯的樹吐綠開花,
或者讓綠樹枯萎。
僅僅運用意志,他就能讓奔馳的汽車或火車停下,
阻止飛機起飛,
或者給枯井注滿水。
正在經過諸層面和諸天堂的人
有著特別的身體特征,
這可在他們的眼睛里輕易看出:
第二層面行者的眼睛是紅的。
有的瑪司特是 jalali,意思是火暴易怒虐待人。
其他的是 jamali,意思是鎮靜友善溫和。
在第二個層面,jalali 的眼睛
通紅如火,燃燒的紅且很暴烈。
jamali 的眼睛看似紅的
好像是因為流淚(但卻無淚水);
這種紅給人慰藉,恰如爐火的溫暖。
有 666 個這種第二層面的瑜伽或撒里克行者。
有很多的瑪司特在天堂里第一與第二個層面之間
和第二與第三個層面之間。
瑜伽士和撒里克沿七條通道之一
經由天堂旅行到下一個層面。
瑪司特因采用了十四條支道中的一個,
而陷入天堂里。
在這個意義上,撒里克在賽古魯的引領下繞過天堂,
瑜伽士靠自身的努力向前精進,
他們知道應該避開天堂的支道。
第二個天堂,Alm-e-Ruhani,
包括兩個部分:天堂和地獄。
它們與有濁意識的吉兀阿特瑪在死后
體驗的天堂和地獄是同一個。
第二個精層面上的行者
憑借自己的意志,體驗天堂的幸福,
并且憑借自己的意志,避開地獄的痛苦。
第二個層面的行者有一個濁人體(肉身),
但他僅僅直接使用其精體(他處于能量形體)、
精意識和精業相來享受天堂。
沒有賽古魯的干預,
行者會愈加沉浸于喜悅里
(因為 Alm-e-Ruhani 的美妙難以想象)。
除非得到賽古魯的幫助,否則這種行者就會滯留在天堂里,
沉迷其中,因為極樂的體驗令人迷醉
以至于行者自身成為陶醉者。
Alm-e-Ruhani 被稱作開悟的世界 (World?of?Enlightenment)?,
它意味著精開悟(并不是明悟——Illumination);
這里精光突然傾入第二個層面
行者與其意識內所迸發的精能力融為一體。
在經過第二個天堂的狂喜時,
行者的精意識變得清晰。
行者的業相成為純粹的精業相,
他受啟悟去使用已將他俘獲的精能力。
第二個天堂有啟悟性,因為天堂與地獄,
善與惡,樂與苦等所有的對立面
都在個體的精意識內得到調和。
一個因充分享受精界而開悟的人
站在天堂和地獄之外,并超越了善與惡。
在第二個層面的行者看見全部的天堂和地獄、
第一個層面、魂魄界的鬼魂和濁界的人,
但他卻能憑借自己的意志
避開地獄的痛苦和俗世的痛苦。
有濁意識的人死后,以不同的方式
體驗第二個天堂的天堂或地獄。
人死后沒有濁體,
雖然他死后通過精體進行體驗,
但他所體驗的業相則是粗濁的。
有濁意識的人通過這個極樂的天堂
僅僅是為了消耗他的濁業相,
他絲毫不能為了享受
而享受這個精天堂的幸福。
但是第二層面的行者,由于有精意識,
則完全為了享受而享受 Alm-e-Ruhani。
一旦一個人獲得精意識,
他死時就不再經歷天堂或地獄狀態。
第二層面的行者看見天堂和地獄,
但因為他的意識是清醒的,
所以他沉浸于對天堂幸福的享受中。
行者在肉身時享受 Alm-e-Ruhani 的天堂,
該體驗比有濁意識的常人所能想象的
要強烈成千上萬倍。
行者不體驗第二個天堂的地獄。
Alm-e-Ruhani 的地獄是真正的地獄,
它有兩個部分——高級地獄和低級地獄。
地獄有助于有濁意識的人
消耗自己所積累的過多的惡與不自然印象。
普通的惡與不自然業相,如妄言,偷盜,
淫穢,暴食,貪婪,妒嫉等,
在意識的高級地獄狀態被消耗。
那些在前生做了某個極具約束性的濁行動的人
如自殺,謀殺,種族屠殺,
靈性虛偽(假古魯和假圣人),
則進入低級地獄,這里最深重和最黑暗的
無知污點可被有意識地消耗掉。
自殺這個最不自然的行為
會導致最壞的死后體驗。
自殺嚴重地阻礙著人類意識的自然進步,
因而應該避免之。
自殺的人類吉兀阿特瑪,
作為鬼魂在半精界或魂魄界里
懸浮若干世紀,
因為他人為地截短了
本應在前一生消耗的千百萬個濁業相。
自殺者沒有自己的濁形體,
他必須作為鬼魂
通過對其他濁人體或動物身體的暫時附體,
來消耗他所剩下的每一個業相。
這種附體其他肉身的過程
需要很長的時間(幾個世紀),
因為鬼魂不得不為每一批濁印象,
如吸煙,飲酒,交媾和吃食等
找到一個合適的媒介。
自殺是眾多不自然業相的起因,
在極其不自然的附體行為期間,
人體的目的受到相當大的扭曲。
一旦人體的目的被扭曲,
人類意識也變得扭曲。
沒有所謂的惡魔附體現象,
惡魔并不存在;
這些實體乃是自殺者的鬼魂。
有好鬼和惡鬼,
就像有好壞、高低、自然與不自然的人類意識程度那樣。
正是因為數世紀的附體他身
去消耗業相,有些鬼魂才是可怕的;
實際上他們的人類意識被扭曲了,
這種意識的扭曲是可怕的。
阿瓦塔和賽古魯的工作的一個部分
就是幫助自殺者的鬼魂盡快耗竭業相,
從而使他們獲得濁業相的足夠平衡,
以促成另一個人體出生。
所謂的天堂和地獄兩個意識狀態,
對束縛于濁的心來說是心的暫時狀態
并在濁時間跨度里被體驗。
這些狀態對一個人有意識地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生是必要的
——通過其濁行動所積累的新的(善或惡)業相。
Alm-e-Ruhani 的天堂和地獄狀態,
對死后的有濁意識的人是個很大的寬慰
因為被積累的善或惡印象
大部分在其中的一個狀態里被吞噬,
從而對個體的意識起著平衡作用。
假若這種對一個人的善或惡業相的緩解不存在,
那么任何人都不可能
向內化前進,
因為要消耗人體的濁業相
將需要太長的時間。
一旦獲得緩解,人就能夠在這個狀態
把好與壞,自然與不自然區別開來。
對善惡業相的吞噬對意識起著平衡作用;
如果還在人體時,對立的印象達到平衡
那么這個人就會成道,
如果在天堂或地獄里無形體的情況下,
對立印象接近平衡,
那么他只是再一次出生。
如果一個有濁意識的人在死后
通過他的精體媒介
享受天堂狀態,
如果他不得不消耗醉酒享受的濁業相,
那么僅僅一個飲酒的念頭
所給予他的酒醉享受
就會勝過在肉體時飲酒享受的成千上萬倍。
在地獄狀態則恰好相反,
那時僅僅一個疼痛的念頭就會引起
超過實際肉體疼痛成千上萬倍的疼痛。
以這種方式,有濁意識的人能夠以增加的強度
盡快地消耗他們的善惡業相,
從而在來世能夠識別善惡行為。
## 第三個層面 第三個天堂
經過也許成千上萬年和不同的人生之后,
隨著精意識的自然發展,
行者進入第三個層面。
這里行者獲得對更多的超自然能力的控制,
因為他覺知到整個精領域
及其性質、純能量、能力。
因此,第三層面的行者能施大奇跡
比如讓盲人復明,讓殘疾人行走,
讓啞巴說話,讓聾子復聰,
讓死了的動物復生。
他還具有隱身的能力,
并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出現。
第三層面意識的精視力極為廣闊。
這里的 “見” 表示“通曉”,他能夠通曉
世界上任何距離之外、任何地方的每個人的心。
第一層面的行者能夠看見濁界的任何部分,
而第二層面的行者能夠看見濁界
和第一、第二層面及其不同天堂的任何部分。
但第三層面行者的視力極為廣闊與包容,
他甚至能夠看見整個濁宇宙
和第一、第二、第三層面及其天堂;
不過,他卻看不見第四層面及其天堂。
因為他從層面上看,所以他看穿三個天堂,
就好像全部在他面前;
他因而能夠知曉所有的濁生命和精生命的心。
在這個階段,由于行者的精體的內眼被完全打開,
因此他利用精視力并且利用第三層面的光
來看其他人的濁形體和精形體。
以其精視力,他照亮其他人的濁體和精體,
從而知道他之下的每個人的內心。
在第三層面的人有一個身體特點;
這種行者的眼睛總是顯得腫脹。
第三個天堂,Alm-e-Kudasi,純界
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因陀羅(Indra)狀態,
這在梵語里叫做 Indraloke,對印度教徒是雨神的寓所
在波斯語里它叫做 Makan-e-Hoori,精靈之家。
第二個部分是天使的居所
或者說天神的居所,在梵語里它叫做 Devaloke。
希臘和羅馬諸神就是這些天使或提婆(deva),
他們是印度教的諸神。
第三個部分是 Alm-e-Kudasi 的實際部分,
這里行者體驗著精知識。
(該知識不是真知,而是超自然或神秘知識。)
第三個天堂的每一個部分都擁有超出第二個天堂
億萬倍的喜悅、幸福和能力。
被稱作因陀羅的精意識狀態
是第三個天堂的第一個部分的狀態。
因陀羅被稱作眾神之王
或眾天使之王
(等同于希臘的宙斯或羅馬的朱庇特)。
在波斯語中,因陀羅的居所是 Makan-e-Hoori,
精靈之家或美女之家;
因陀羅的精靈是女性精生命,
具有非凡美貌和魅力的一類天使。
這個因陀羅狀態被認為是某個(神性)職位,
具有相當權力和一定責任的職位,
這些責任涉及到自然元素,尤其是與土有關的。
如果一個人成功地履行了嚴格的苦行,
比如 Chilla-Nashini(在一個圈子里呆四十個晝夜),
那么他脫離肉身(死亡)時,
就會獲得因陀羅狀態。
這意味著一個有濁意識的人成為因陀羅,
并獲得那個精身份,以及那個位置(寶座)的
地位(天王)、權力和職責;
他成為眾神之王(宙斯,朱庇特),
統領著 330,000,000 個天使。
作為眾天使之王,是 Alm-e-Kudasi 的一種體驗,
這比第二個天堂 Alm-e-Kudasi 里的任何體驗
都幸福億萬倍。
通過其精體,他有意識地體驗
被奉為神的喜悅,
并在無形體的狀態占據著那個位置。
在一個紀元里,這相當于四個周期
(每一個周期約 26,000 年),
這個人占據著因陀羅的位置,
并且占有欲極強。
濁界的那些努力獲得因陀羅位置的人(苦行僧),
他們的苦行很多次被
那個占據著寶座的個體所騷擾。
這些苦行的懺悔者實際上被因陀羅本人所騷擾,
因陀羅派來各種各樣的誘惑——
從最可怕的到最誘人的——
旨在擊敗苦行,使之停止。
那些不能成功地廢黜因陀羅的人
在苦行期間被自身的恐懼所戰勝。
因陀羅會不惜代價去保住位置和權力,
盡管如此,在一個紀元之后
他必須離開因陀羅的位置,并在地球上投生為人。
那個曾是因陀羅的人在肉身中繼續前進,
仍然保留著他的第三層面精意識。
這個被稱作因陀羅的個體沒有肉身,
他住在天堂里,只有精體;
他不能在精意識中前進,直到以人身轉生
——認識這一點很重要。
換言之,宙斯必須從奧林匹克山下來,
朱庇特必須放棄天神的居所
并再次成為人,
才能向更高的第四層面前進。
有 558 個人作為撒里克在第三層面;
甚至有更多的人,作為瑪司特陶醉在
第三和第四層面之間的諸天堂里;
但卻只有一個人占據著因陀羅的位置。
天使是古代神話里的諸神。
因陀羅掌管著眾天使,給他們布置任務,
保證每個天使都適當地完成其職責,
以保持造物界中大自然的平衡。
天使們居住在第三個天堂的第二個部分,Devaloke;
天使是只有精體沒有濁體的提婆(deva)。
(有第三層面意識的行者能夠看見這些天使,
恰如普通人看見濁生物。)
天使不經過濁界里的進化。
天使是那些在大無海洋里運動的前六個階段
滯留于精界的水滴泡沫,
他們從未達到過第七個階段(濁界)。
當水滴泡沫首先(無意識地)通過心層面
進入造物界時,
有些成為大天使(存在于第六個天堂)。
那些成為天使的水滴泡沫繼續經過心界,
但他們卻在進入第三層面的第二個天堂(天使居所 Devaloke)
或第一個天堂 Makan-e-Hoori(成為精靈)時獲得意識。
作為因陀羅意志的機械執行者,
天使們充分地享受著幸福和喜悅,
但他們仍然渴望獲得人體,
因為只有在人體中才能成道。
成道是一切生命的神圣目標,
而不是成為天使或眾神之一。
因此天使和大天使必須獲得人身,
正如因陀羅必須離開寶座且放棄統治,
才能朝上帝狀態前進。
當一個天使在 Devaloke 存在四個周期之后,
這個天使會有機會投生為人。
該大天使或天使只需要一次人生,
就能從生死循環中獲得解脫
——莫克提,?證得無限喜悅狀態。
宇宙雖然無量地廣大
且具有不可計數的多樣性,
但它卻是一個封閉的體系;
在這個宇宙容器(宇宙身體)里,
必須保持大自然的平衡。
宇宙容器囊括著一切的光,一切的熱量,
一切的聲音,一切的水——大自然所包含的一切元素
和宇宙里生成的自然力(能量)。
天使和精靈(包括 genni,?jinni 或 sylph 等各種類型)的工作是
在因陀羅的指揮下,
維持自然界的光、熱、音、水
和自然力的平衡。
沒有天使和精靈,宇宙里就會出現頻繁的巨大混亂,
因為人心通過科學開發而毀壞了自然力,
致使這些元素和能量失去平衡。
只有經過很多年之后,
自然力才失去控制。
在宇宙里的這種發作期間
(造成世界上的混亂——地震、洪水、饑荒等),
連天使精靈或因陀羅
都不能控制宇宙性的后果。
這些宇宙性的后果
是人類的揮霍與過度
所造成的世界性不和諧;
這時至古者本人必須來到造物界,
并且為恢復宇宙的平衡而工作。
因陀羅控制著所有 330,000,000 個天神或天使;
每個天使都在因陀羅的統治下,履行著一個不同的職責:
有的掌管著風、氣溫、海洋或進化中的形體,
因為有些精靈與金屬、植物、蟲、昆蟲、魚、鳥或獸有聯系。
Devaloke 的 330,000,000 個天使履行具體的職能
來維持和保護宇宙;
根據因陀羅給他們布置的任務,
每個天使被稱作這個能力或那個能力的天神
(如人們所說的海神 Neptune 統治著海洋)。
心界直接降自于 Tej,原火,
精界降自于心界;
精界屬于水(276 個氣體狀態),
該精水傾入世界——雨滴,
所以因陀羅被稱作 “雨神”。
濁界的雨水是精界 276 個氣體狀態相結合的
水的影子。
當純心火與純精水結合時,
造成某種精氣燃燒(閃電);
所以因陀羅的能力在濁界里顯現為電
(希臘人所說的宙斯的雷電)。
因陀羅和諸天使不通過第三個精層面前進
因為他們都沒有濁體,
需要一個濁人身才能前進。
因陀羅和他的天使們停留在 Alm-e-Kudasi 的第一個和第二個部分
(即 Makan-e-Hoori 或 Devaloke)。
不過,通過 Alm-e-Kudasi 的第三個部分前進的
第三層面的行者則有一個濁人體(肉身),
以及精體和心體,?因此他能夠向前進。
Alm-e-Kudasi 是純界
這里精意識得到完全的發展
精能量(超自然能力)不被濫用。
這個第三部分是真正的內知識部分;
這個內知識可被稱作精知識,
因為在這個純界,行者完全知道精界。
第三層面的行者充分地享受第三個天堂。
他幸福地完全掌握著精能量;
他超越了因陀羅和提婆(deva),
因而高于天神的性質和天使的性質。
精知識屬于一切超自然的和神秘的藝術,而
一個位于第三層面的人則知道所有這些藝術(kala);
他利用內知識來投身于最高的藝術;
他被稱作神秘藝術家。
該藝術涉及到對 Pran(276 種精氣)的使用。
第一個層面的行者能夠知曉
他身邊的那些人的濁心;
而第二層面的行者則能夠知曉
任何距離之外的人的心,
因為他不必讓人們在他近處
而去知道他們在想什么或做什么。
第三層面的行者能夠知曉
濁層面上所有的人,以及第一和第二層面的有精意識的行者的心,
無論他們是在他身邊,還是在地球的另一端。
他知曉他們的心,以便給他們某種幫助;
如果他們遇到危險,他就能夠防止,
如果他們生病,他只需一個意愿就能醫治。
這種意愿是釋放 Pran——生氣,
他把生氣呼到或呼入他們;
但要讓殘肢復原,盲人復明,
啞人說話,聾人復聰,
這些人則需要在他身邊。
第二和第三層面是精界的主要層面,
因為第一層面的魂魄部分與濁界連接。
在第二和第三層面,
行者完全地與濁界脫離
以至于不與常人和濁事物交往,
他們僅僅是影子。
行者需要很多次人生(通常要數百次)和數千年
才能穿過全部七個內層面和天堂
(雖然行者能夠一次大躍進就能做到,
如果至師愿意并親自引領他的話)。
通過層面的那些人生,準確地說不是轉世
而是叫做 “抖落”(shakings),因為業相被解開
而不是像濁業相交換期間那樣被纏繞。
當精層面或心層面的行者
放棄他所穿的肉身(死亡)時
(正如常人穿上衣服那樣),
他不經歷天堂或地獄的體驗。
他在精界和心界行道時
所積累的精業相和心業相,
完全不同于世人所積累的濁業相。
道路的業相不需要用相反的體驗來消耗;
它們隨著行者向更高階段前進而自動脫落。
當行者進入下一個更高的層面時,
被積累的業相只是脫離或抖落。
如果沒有對立面的體驗
(因為業相不堅持),
就沒有天堂或地獄體驗。
因此當層面上的行者死去時,
他自愿地采用另一個人身
(如果這與至師的意愿一致的話)
或者在無形體的情況下,
在那個層面或天堂停留一段時間。
第三層面的行者經過 Alm-e-Kudasi 之后,
能夠向前進入全能與萬能的第四層面,
并且進入精界和心界之間
至愛門檻上的完全光輝。
現在行者經歷著最大的誘惑——
成為全能者本人,擁有神圣能力。
他成為最偉大的瑜伽士。
田心譯自 The?Nothing?And?The?Everything?by?Bhau?Kalchuri,1981
[http://meherbaba.cn/2020/site/?p=239](http://meherbaba.cn/2020/site/?p=239)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