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個層面 第四個天堂
獲得濁體之后,吉兀阿特瑪不可能
在進化意識中后退到更低的意識狀態。
誰都不會失去通過進化所獲得的意識,
所以一個人也不會倒退回動物形體,
雖然作為鬼魂,他可能會暫時附體動物,
或作為術士(魔法師),他可能會變成動物。
然而,第四層面的人類吉兀阿特瑪則是個例外;
他會一直后退到石頭意識,
但他只有濫用巨大能力時才遭毀滅。
第四層面的能力在性質上是神圣、無限的,
一切的超自然能力(siddhi)都從第四層面展現。
瑜伽士把這些神圣能力稱作 Riddhi-Siddhi,
Kundalini 能力——蛇力,
即纏在希瓦(Shiva)頸上的眼鏡蛇。
第四個層面和四個天堂
實際上位于精界和心界之間。
在這個層面的行者總是有墮落的危險,
因為他位于能量(能力)的精界
與心(思想、情感、欲望)的心界之間。
第四層面的行者實際上
站在精界與心界之間,一只腳在一個界,
他接觸到兩界,立足處極不可靠。
在這個危險階段的行者
有一半精業相,一半心業相,
也就是說,他意識到自己陷于兩界之間,
被分裂:一半能量,一半心。
在賽古魯注視(nazar)下的第四層面行者
是安全的,不會墮落,
盡管立足處仍然很危險。
這種行者在梵語里叫做 Mahayogi——大瑜伽士,
他主宰著無邊的能力。
大瑜伽士有能力做任何的事情,
卻沒有神圣知識(Dnyan)
來控制他所掌握的能力。
他離心界的第五層面是那么近,
但他卻不能夠控制自己的心
(思想、情感、欲望,感情)。
如果至師引領著行者
通過無限能力的第四層面,
全能的瑜伽士便受到制約。
只有在極其罕見的情況下,一個人才濫用能力
并墮落為石頭,
但這曾經發生過,并且確實會發生。
是暴躁(jalali)型的大師把瑜伽士擊倒,降為石頭;
而溫和(jamali)型的大師則抑制或拿走能力。
第四層面的能力非常之大,
任何濫用都將產生可怕的后果;
正是對濫用本身的反應
強大得足以把大瑜伽士
打回石頭意識。
這個曾自感極其偉大,極其無限強大的人
現在躺在地上,僅僅把自己看作一塊石頭。
他全然崩潰。
這個曾在一切情感的峰巔,強烈地思想的人
現在其思想幾乎是零。
這種墮落幾乎總是被賽古魯的引領所阻止,
但如果大瑜伽士拒絕被引領著
通過第四個層面的四個天堂,
那就可能出現對無限能力的濫用。
極少數的瑜伽士能夠靠自身的努力
跨越第四層面的門檻
并進入心界,但少數人則能夠做到。
第四層面的行者
在梵語中被稱作 “庫巴”(Kuber),一切財富的擁有者。
庫巴是一切的擁有者;他擁有一切,
除了神圣知識和神圣喜悅。
他的喜悅不是無限的;
那是 Suryaloke 的全部輝煌,
他的輝煌是他的無限能力。
在印度人們說庫巴的房子總是滿滿的,
意思是說他的宮殿充滿財寶。
在地球上任何時候都有 56 個這樣的庫巴;
他們在靈性等級(Spiritual?Hierarchy)中是能力的主宰。
在第四層面,庫巴有 7 大能力(Riddhi-Sihhdi)
和無數的小能力(siddhi)
第一大能力是庫巴能夠起死回生,
包括人和動物。
第二大能力是庫巴能夠創造其它的世界
(其中的所有宇宙、眾生和萬象),
第三大能力是他能夠毀滅其它的世界。
庫巴的第四和第五大能力是
他不僅能夠知曉所有的有濁意識的心
和第一、第二、第三精層面的行者的心,
而且庫巴還能夠影響他們所有的人。
第六大能力是庫巴
甚至能夠影響因陀羅和諸天使的心;
用第七大能力,庫巴能夠控制
因陀羅和諸天使,并且按照自己的意愿指揮他們。
諸神和諸神之王都屈服于庫巴的能力。
庫巴獲取無限的大能和無限的能力,
雖然其中有七個主要的能力,
同理,摩耶也有包含著七大欲望的
七個主要能力。
因此,感受到情感和欲望的全力沖擊的庫巴,
也感受到一切的淫欲,一切的貪婪,一切的仇恨,
一切的傲慢,一切的自私和一切的妒嫉。
由于庫巴掌握著七大欲望所包含的一切能力,
卻沒有心理能力來控制自己的心,
控制自己所欲的東西,
因此這是極其危險的。
庫巴必須被賽古魯或第五層面的行者所監視,
否則他一定會按欲望行事
因為他充滿了各種欲望;
賽古魯所制約的是他的心(思想),
不讓他產生滿足欲望的念頭。
若是庫巴想滿足任何欲望,就會兌現;
若是他想創造或毀滅世界,則立刻開始實現;
必須制約他的心。
庫巴的處境極其危險,
這是因為他充分地感受到欲望和情感的強度。
若是一個人感到一切的欲望,他就會創造一個新世界;
若是一個人感到一切的瞋怒,他就會毀滅這個世界;
若是一個人感到一切的貪婪,他就會占有這個世界;
若是一個人感到一切的仇恨,他就會破壞這個世界;
若是一個人感到一切的傲慢,他就會控制這個世界;
若是一個人感到一切的自私,他就會把世界上的一切據為己有;
若是一個人感到一切的妒忌,他就會拿走世界上的一切。
因為庫巴具有無限的大能,所以他能夠做任何的事情;
對于他沒有不可能的事情,
沒有人比他更有能力。
有時候庫巴統治著天堂和地獄,
并且讓死人借尸還魂。
正是這些第四層面者
通過讓自殺者附體于人和動物
而在世界上制造小混亂;
自殺者的鬼魂附著于生者,
騷擾著人和動物。
庫巴生活在能力的頂峰,
但他也因自己的成就而處在欲望的頂峰,
Kundalini 上升,以獲得 Riddhi-Siddhi。
因此庫巴時刻都生活在墮落的危險中,
毋庸置疑,他是強大的王,一切能力的主宰,
但他也是活著的最危險的王,
因為他能夠毀滅世界。
知道自身危險的庫巴,不會使用其能力。
庫巴是擁有全能的財寶的人,
因為沒有什么對于他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被稱作超自然力量之王,
有能力做任何事情的王。
第四個天堂,Alm-e-Mahfuz,受保護的世界,
實際上在第四層面
并且有四個部分。
每個部分都是一個(第四層面的)意識狀態,
充滿能力和誘惑;
在每一步(kadam)庫巴不是被能力誘惑,
就是被誘惑物所誘惑。
這四個部分是靈性道路的最有誘惑性的部分,
因為每個部分都充滿了能力,
而庫巴則充滿要使用能力的欲望。
能力是第四層面的秘密,
是庫巴本人的秘密;
如果能力被保密
且不被用于自私的目的,
它會成為進一步前進的媒介。
在穿越第四層面時
絲毫不使用其能力的行者
進入心界,安全和與神為友的第五層面。
不過,用能力利益他人且毫不利己的人,
則全部繞過第五層面;
他直接進入心界的第六層面,看見至愛的世界。
庫巴站在至愛的門檻,Astan-e-Janan,
召喚他用能力幫助他人的正是至愛,
引誘庫巴的也是至愛。
如果庫巴必須使用其能力的話,
那必須是出于對至愛(Janani)的愛。
但由于他在跨越門檻時,
看不見至愛,且立足點極其危險,
庫巴總是陷于他自己的欲望與至愛的愿望之間。
在第四層面的人
有一個特殊的身體特征,
要當心他們的掃視。
庫巴的眼睛注視很有穿透力,
他的注視很有深度。
如果庫巴盯視任何東西,即使只有一分鐘,
它也會碎為塵土!
因此庫巴的眼睛總是飄忽不定。
他從不盯著看任何物或任何人
(甚至因陀羅都不敢與庫巴對視)。
庫巴眼睛的飄忽是出于驕傲,
這個大王的眼睛掃視著自己的巨大財富,
掃視著自己的王國,
因為他為獲得了無限能力而驕傲。
庫巴的驕傲是占有一切的驕傲。
Alm-e-Mahfuz 是精界的最后一個天堂,
它被稱作 “受保護或被保證的世界”;
無限的能力得到保證,
庫巴能夠做任何的事情——善的與惡的,
但他卻沒有神圣的知識。
所以賽古魯總是保護著這樣一個人,
不讓庫巴濫用其強大的能力,
但后者卻把能力掌握在手中。
正是因為賽古魯所給予的保護,
第四個天堂被稱作受保護的世界。
無限能力的秘密
也被賽古魯嚴加防范著。
能力即秘密——精界的秘密,
諸天堂則提供了對一切秘密和誘惑的享受。
## 第五個層面 第五個天堂
在精界的行者與其精體合一,
精體由精業相所組成:
他通過精體用精業相
體驗精層面和天堂。
在體驗完整個精界之后,
第四層面的行者
(他有一半的精業相和一半的心業相)
向前進入心界,第五層面。
進入第五層面時,行者的稀薄的精業相
轉化成至微(fine)的心業相,
行者體驗到他與其心體(心)合一。
雖然行者完全有心意識,但他仍然
保留著其精體和濁體——
作為第五層面的人他已經不再意識到它們。
他像有濁意識或精意識的人一樣有肉身,
但他不是身體或能量的化身
而是心的化身;對于他自己,他乃是心,
精與濁是心的影子。
思想的第五層面在梵語里叫希瓦洛克(Shivaloke),
毀滅者希瓦的世界。
希瓦被指稱為第五層面,因為他
不是世界的毀滅者,而是心本身的毀滅者。
第五心層面的有心意識的行者
控制著一切人的思想;
他們毀滅其他人的濁業相和精業相。
在印度人們說希瓦毀滅心;
這意味著他毀滅心的局限,即業相,
膜拜希瓦的人即膜拜不受限的心(Unlimited?Mind)。
正如庫巴(Kuber)是第四層面者的稱呼,
希兀(Shiv)是第五層面者的稱呼。
據說那些知者們說庫巴和希瓦是朋友。
(如果庫巴的眼睛有一刻停止飄忽,
那是在他朝向心界
并看見他的朋友希兀的時候。)
第五和第四層面相互非常接近,
第五層面的行者希兀
抑制著第四層面的庫巴。
心屬于心界且有兩個部分;
每一個部分都包括了心的個體和宇宙方面,
心的有限和無限方面。
心界也由兩個部分所組成。
第一個部分,第五層面,充滿思想:
善的,惡的;高的,低的;物質的,靈性的;自然的和不自然的;
各種各樣的思想以及它們的反面。
心界的第二個部分,第六層面,
充滿情感:敏感,欲望,感情與渴望,
各種各樣的情感以及它們的反面。
希兀,第五層面的行者,意識到對思想的主宰
并且是心本身的思想部分的主宰
(正如庫巴的心能夠戰勝任何人那樣,
希兀能夠智勝任何人,包括庫巴。)
精界和整個宇宙的一切個體心的
第一個部分(思想和思維)
都處于第五層面行者的控制之下。
只要希兀愿意,他能夠在一個人的心里制造任何的思想
(他能夠改變思維),無論它是精還是濁心;
這是他的主宰。
作為主宰的心(master?mind),希兀還同時能夠
牽制其他個體心的思想或思維。
這樣希兀能夠施展奇跡
——通過在有精意識的瑜伽士心里制造這種念頭;
但他不這么做;事實上他禁止奇跡。
為什么?因為奇跡干擾神的計劃。
因為希兀知道神的計劃,
所以他不希望干擾
對某個進化或內化中的吉兀阿特瑪的總計劃。
這樣一個有心意識的人經常制止奇跡的發生——
通過在擁有施奇跡的能力(siddhi)的瑜伽士的心里
以及在渴望奇跡的世俗人心里制造相反的念頭。
第五層面是靈性知識(gnosis)的層面。
第五層面的行者在波斯語中叫做 Arif,知者(熟悉者),
因為他處于 Marefat(神的知識)的內在狀態。
但 Arif 不將自己認同于大知(Dnyan);
也就是說,Arif 知道神,但他不(像庫特博那樣)是大知本身,
他只是一個知者(gnostic)。
第五層面是神光(模糊覺照 - glimmering?illumination)
和真醉(愛之美酒)的層面;
喜悅真正的醉人,以至于它就被稱作靈魂的極樂。
行者融入其靈魂極樂里,享受著永恒的音樂(Eternal?Music),
在吠檀多里這個音樂是 BrahmaNad——神的聲音(the?Voice?of?God)。
在第五層面,靈魂異常清晰地聽見上帝的神圣之言(Divine?Word),
Aum 或 Ahur 的無限聲音,
并陶醉于它的無限美妙的音樂里。
這個無限聲音或無限音樂
就是在本初被聽見的神的聲音
(等同于小雞聽見的聲音)。
第五層面行者的眼睛半睜著
他從希瓦的居處視見
下面四個層面及其天堂
與整個濁界及其諸宇宙。
希兀的眼睛半閉著,
這表示向能量關閉,向心的思想部分敞開,
但卻尚未向心的情感部分打開。
心體驗即 “視覺”,心意識即 “見”;
用心視覺,希兀看見一切的濁實體和精實體,
他控制著所見的一切。
第五天堂和第五層面是同一個,
行者相當安全,
這意味著他不可能陷入天堂或者墮落。
不過,庫巴卻會墮落并失去一切,
但希兀制約著他,幫助庫巴避免墮落;他們是朋友。
希兀不需要保護;
他遵照神的計劃(這在本初已經想出),
它包括了對第四層面的那些人的保護。
第五層面的人被稱作希兀,
因為他肯定是在成為希瓦(成道)的狀態,
對于他已沒有失去那個肯定性的危險。
成道是希兀的無疑的命運,
第五層面的行者知道這一點。
第五層面的行者也被稱作瓦隸(Vali),神的朋友。
他與神是朋友;瓦隸知道神,
他熟悉神,他聽見神說話。
瓦隸若是生氣,他比庫巴更危險,
因為他能控制諸心。
如果瓦隸陶醉于聽神音,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打擾他。
瓦隸通過有精意識的人來利用能力,
如果他不高興與被打擾,他能夠傷害任何人——
通過影響瑜伽士們去使用他們的超自然能力。
當瓦隸通過傷害瀆神者或無知者
來展現怒火時,
希兀便顯現為毀滅者——希瓦!
一個人應該記住:瓦隸是神的朋友,
但不一定是人的朋友(盡管他幫助人類)。
在神的朋友中間一個人應該小心,
并在瓦隸陶醉于其靈魂的極樂時,
與瓦隸保持距離,不要打擾他。
第五個天堂,Alm-e-Israr,是秘密的世界
這里所有的秘密都被揭示與掌握,
因為它們屬于心的性質——
無限的且無限地思想的心。
在這個天堂里存在著心的知識,
一切的秘密都包含在原始火 Tej 里。
Alm-e-Israr 屬于純火。
它是秘密的世界,
對這些秘密的知識
包含在這個天堂的火焰里。
成為純心的人,惟有他才能夠思想這些秘密;
這些秘密涉及到無限思想和無限思維,
它們顯現在本初神最先思想的時候。
純心能夠回到本初。
在本初神有了思想;
隨著第五層面的人獲得對神的視見,他知道這一點。
## 第六個層面 第六個天堂
心界的第六個層面
在梵語里叫 Brahmaloke——神的世界,
達到這個高層面的人被稱作 “凱萊希”(Kailash)。
當第五層面的行者希兀到達第六層面時,
他就變成凱萊希,并掌握了心的第二個部分,情感領域。
凱萊希是心的主宰;
在 Brahmaloke 存在著每一類的情感——
悲哀與喜悅,分離與結合,
熱情與失望,一切的渴望。
行者獲得對所有這些情感的控制,
與心的這個部分成為一體。
他獲得對情感的主宰,從第六個層面
繼續體驗整個心界。
他成為心本身,情感本身;
他創造或限制其他人心里的欲望——
通過控制第一精層面至第五心層面行者的情感
和世界上一切有濁意識的吉兀阿特瑪的情感。
在蘇非教里第六層面的行者被稱作辟爾(Pir),愛者。
情感是心的最強大方面,
感情是心的最強烈部分。
辟爾能夠創造或限制任何的情感
并且指導純情感的釋放——通過愛。
第六層面的行者擺脫了業相,
卻保留著它們的心體印記。
他見神時,眼睛是閉著的;
辟爾在自己的內里見神,
并通過在他之下的五個層面和濁界
在萬人萬物的內里見神,但他尚未與神合一。
他沒有與神合一,因為他把自己看作心,
創造了心、精、濁界的心;
他仍處于二元的領域。
辟爾與神面對面
并強烈地渴望與神結合,
但他卻不能(離開幫助)親證神,
他承受著分離的無限痛苦。
這種無限地渴望結合的精神痛苦
是在二元中對神的愛的最高表現。
面對面地見神這個感受
是心靈的最高情感。
由于擺脫了業相(盡管被印記所模糊)?,
第六層面的行者享受著自由精神的生活,
逐漸地在愛中與神合一。
第六個天堂被稱作 Janani,
神圣至愛的居所。
第六層面的行者已經進入那個居所,
因為第六個天堂離第六個層面近得
幾乎是同一個。
第六個層面的體驗屬于完全的見,
這種見屬于第六個天堂里的無限視覺。
該無限視覺是第三只眼的視覺,
它看見神(神的本來面目)無處不在。
第三只眼被稱作 Divya?Drashti
它是神目(Divine?Eye)。
當行者在第六個天堂時,
這個神目僅僅看見神,看不見造物界;
在神圣至愛的居所,一個人僅僅看見神。
第三眼只有在第六個層面打開,
這時幻相的諸面紗被撕破或燒掉
以便行者擺脫業相
卻保留印記。
濁、精和部分心意識的業相面紗
必須被揭去,一個人才能進入這個居所,
看見神圣至愛的美。
第三只眼在人心里未打開。
在穿越諸層面時,它不發展;
內化是內在意識的發展,
這只眼在第六層面上打開。
當一個人有濁意識時,
濁肉眼以圓曲線的形式
看世界和宇宙里的濁事物和生命。
當一個人獲得精意識時,他有精視覺;
濁眼則閉著(與濁性脫離聯系),
心眼,第三只眼,未打開
(與心現象,思想,沒有聯系)。
精眼在能量領域里
看精界和不同精天堂里的精生命,
并把它們看作能量領域。
當一個人獲得心意識時,他有心視覺;
濁眼和精眼閉著,
心眼看見心層面和天堂,
其他的心生命,主宰的心或大天使。
這個心視覺屬于思想和情感領域,
且看見思想和情感領域里的其他生命。
在第六層面,Brahmaloke,
第三只眼在無限的造物界里無限地見神;
在第六天堂,Janali,
第三只眼僅僅在神的無限性中見神。
也就是說,在第六層面的天堂里,
行者看見實在(Reality),
宇宙幻相消失。
這個視見是至福的(他看見神無處不在),
如果行者停留在第六個天堂,
他便處于真福狀態(融入這個視見里)。
第三只眼潛在于每一個人的心里;
它一直在那兒,但未打開。
常人不能見神,
因為他有濁意識,并看見物質。
有精意識的行者不能見神,
因為他有精意識,只看見能量,
第五層面的行者不能見神,
是因為他有心意識,并看見思想。
盡管在第五個層面,希兀渴望見神。
他渴望見希瓦!見未希奴!見梵天,
見伊希瓦和帕若瑪特瑪!
沒有人能看見神的真面目,
除非從潛在于心里的、未打開的神目上
徹底去除與燒掉七層面紗
(類似于解除繃帶)。
當這些面紗被揭去時
人成為無限地見的那只眼睛。
因此凱萊希從最高峰看見希瓦,未希奴,梵天,
伊希瓦和帕若瑪特瑪——他看見大有。
從第六個層面上行者看見大無海洋,
從第六個天堂他看見大有海洋
以及其中的一切小有與小無水滴。
神目在梵語中被稱作 Prabhu?Drashti,
它是神心(Divine?Mind)的眼睛,
神心即阿瓦塔和賽古魯的無限心。
神目,Prabhu?Drashti,
與第三只眼,Divya?Drashti,并無區別,
但其視見體驗卻不同。
神目把萬物看作神,看作大我。
第三只眼在神里看見萬物,
而不是把萬物看作大我,也不能在神里看見自己。
成為神目的第三只眼
有七層面紗(七層蒙眼布)
它們阻止它打開與見神。
一層面紗由濁業相的質料構成,
四層面紗由精業相的質料構成,
兩層面紗由心業相的質料構成
(盡管遮蓋神目的第六層面的面紗本身非常微薄透明)。
內化的過程就是為了揭開層層面紗。
這些面紗最難去除
因為它們構成了個體吉兀阿特瑪的身份——
當他經歷進化和內化的時候。
吉兀阿特瑪的身份,以及他與三界的認同
完全是心的產物,
心就是他在第六層面上所成為的東西。
在第六層面上,神目
被最后和最薄的二元面紗所覆蓋,
心本身在其透明中。
透過這個極其微薄的面紗
(它是幻相的所有面紗的一個印記)
該無限視覺看見神無處不在
(此時一切的二元都是透明的)。
最后的面紗即第三只眼本身,
當這個極其微薄的二元印記最終被揭去時,
靈魂本身成為神目——Prabhu?Drashti。
正是在涅槃的無限真空里,
第三只眼消失于真無。
它隨后在涅未卡帕里轉化,
把大有看作大我,看作 “我”——看作 Ahm。
在涅未卡帕里,靈魂親證自身的實在,
并成為 Prabhu?Drashti,超越中的上帝的眼睛,
并且從超越狀態視見神。
從第六個層面 Brahmaloke 上,
神目看見超越中的無限上帝,
在第七層面 Vidnyan?Bhumika 上,
神目成為上帝的眼睛。
伊希瓦是神。神作為創造者是梵天,
神作為維護者是未希奴,
神作為毀滅者是瑪亥希;
然而,神作為伊希瓦是如何創造、維護與毀滅的呢?
通過他的神目,他的神視。
當梵天創造時,他睜開神目,見宇宙;
當未希奴維護時,他見萬物和諸世界;
當瑪亥希毀滅時,他閉上神目。
這就是作為有意識的無限無意識的
阿瓦塔和賽古魯的體驗:
他們從不睡眠,從不對諸世界和其中的萬物
閉上他們的眼睛;這是他們的納扎(nazar)。
第六個天堂叫 Janali,神圣至愛,
因為在這個狀態一個人實際上視見至愛
神的愛得以充分地顯現。
在 Janali——愛的天堂——里,
辟爾看見神的無限光輝,Noor,
這個光輝屬于神的原火 Tej。
隨著辟爾專注于該無限光輝,
他漸漸地融入原火,
因為他在愛的火焰里燃燒。
這種在愛中的燃燒是幸福的,但也是極其痛苦的
因為辟爾無限地渴望與神合一。
瓦隸渴望看見神的真實面目,
而辟爾則渴望親證神的真實面目。
田心譯自 The?Nothing?And?The?Everything?by?Bhau?Kalchuri,1981
[http://meherbaba.cn/2020/site/?p=240](http://meherbaba.cn/2020/site/?p=240)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