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神的信仰程度**
大多數人連想都不會想神的存在,自然對神不很熱衷。其他人因傳統影響,屬于一個或另一個信仰,從環境中獲得有神信仰。其信心程度剛好足以將他們束縛于一定的儀式教規或信條,很少擁有能夠給一個人的整個生活態度帶來根本改變的活力。還有人具有哲學頭腦,出于獨立的思辨或他人的斷言,傾向于相信神存在。對于他們,神充其量是個假設或理念。這種溫吞水信仰本身從不會成為認真求道的足夠刺激。這種人不是從親身體驗中認識神,對于他們神不是一個強烈渴望或追求的對象。
**真正的求道者尋求對靈性現實的直接知識**
一個真正的求道者不會滿足于道聽途說的靈性現實知識,也不會滿足于純粹的推論知識。對于他,靈性現實不是空想的對象,對這些現實的接受或拒絕,對他的內在生活有著重大意義。因此他自然堅持對它們的直接認識。這可以用一位大哲人的故事加以說明。一天哲人和一位道行頗高的朋友討論靈性問題。他們正談得起勁,有人抬著一具尸體經過,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這是肉體的結束,不是靈魂的結束,” 朋友評論道。“你見過靈魂嗎?” 哲人問。“沒有,” 朋友答。哲人仍對靈魂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堅持個人的知識。
**求道者思想開放**
求道者雖不會滿足于二手知識或純粹猜測,但也不對未親身體驗的靈性現實的可能性封閉頭腦。換言之,他意識到其個人體驗的局限性,拒絕讓它做衡量一切的標準。他對超過其體驗范圍的所有事物,都持開放的態度。不接受道聽途說,也不倉促否認。體驗的局限往往傾向于限制想象力,結果一個人認為除了自己體驗范圍內的現實,再沒有別的東西。但通常其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會使他沖破其教條框框,真正地開放思想。
**說明故事**
這個轉變階段也可以用同一個哲人的故事說明。他碰巧是位王子。上述事件發生后幾天,他騎馬出游,見有人迎面走來。行人擋住馬的去路,哲人傲慢地令他讓路。行人拒絕,哲人只得下馬。之后是如下對話:“你是誰?” 行人問。“我是王子,” 哲人答。“可我不知道你是王子,” 行人又說,“只有知道你是王子,不是別人時,我才能接受你為王子。” 這次遭遇讓哲人醒悟到,神也許存在,雖然他未從親身體驗中認識到,正如他其實是王子,但行人未從親身經驗中認識到一樣。現在他的頭腦向神的可能存在開放,他決心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誘發思考的場合**
神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如果他存在,就有充分的理由尋找他。如果他不存在,尋找他也不會損失什么。但是,人們通常不會心甘情愿地走上真正尋找上帝之路,世俗物誘惑著他,使他難以擺脫。只有對它們的幻滅才能驅使他去求道。常人完全沉浸于濁界的活動,經歷著各種各樣的苦樂,對更深實在的存在連想都不會想。他盡可能享受感官快樂,躲避不同類型的痛苦。
“吃喝玩樂” 是他的哲學。但盡管不停地尋求快樂,他卻無法完全避免痛苦。即使獲得了感官快樂,他也常常對此厭膩。在他日復一日經歷各種體驗的同時,經常會出現一些情形,讓他開始自問:“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 誘發這種念頭的也許是某個不幸事件,他對此沒有思想準備。可能是因為他滿懷信心的某個期望受阻;有可能其境況發生重要變化,要求他做根本再調整,放棄習慣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通常這種情況產生于某個強烈欲望受挫。如果一個強烈欲望碰到死胡同,毫無實現的希望,精神會受到極大震動,以至不會再接受迄今可能從未懷疑過的生活方式。
**失控絕望有毀滅性**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也許變得徹底絕望。如果這種精神紊亂所生發的強大能量得不到控制和引導,它就可能甚至導致嚴重的精神錯亂或自殺企圖。這樣的災難會壓倒那些絕望兼輕率者,因為他們讓沖動隨意和完全支配自己。失控的絕望力量只能造成毀滅。對于一個善于思考者,在類似情況下絕望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因為它所釋放的能量受到明智的控制,被引向一個目的。在這種神圣絕望的時刻,一個人作出重要決定——去發現和實現生命目標。因而產生對永恒價值的真正求索。從此拒絕沉默的迫切疑問是:“這一切會引向何方?”
**神圣絕望是靈性覺醒的開端**
當一個人的精力就這樣集中于發現生活目的時,他便創造性地利用絕望的力量。他不再滿足于此生轉瞬即逝的事物,對他迄今不加疑問地接受的一般價值徹底懷疑。他唯一的愿望是不惜代價找到真理,不找到真正的真理決不罷休。神圣絕望是靈性覺醒的開端,因為它激起強烈的成道渴望。在神圣絕望的時刻,當一切事物都似乎讓步時,人決定不惜冒任何風險,弄清在面紗后面,究竟什么才對生命具有意義。
**神或者無**
所有的尋常安慰對他都無濟于事,但同時其內在聲音拒絕甘心接受生命毫無意義的立場。若是不假設某種他迄今不知的隱藏實在,那就根本沒有什么值得為之而活的。對于他只有兩個選擇:要么有一個被先知們稱作神的隱蔽靈性實在,要么一切都毫無意義。第二個選擇完全不能為人的整個人格所接受,所以他必須嘗試第一個選擇。就這樣,人在世務中陷入絕境時便轉向神。
**按照假設的實在重新評價體驗**
現在由于對他假定的這個隱蔽實在,沒有直接的通道,他便審視其平常的經驗,尋求通向某個重要彼岸的可能途徑。因此他回顧平常的經驗,以得到對道路的某種啟發。這涉及到從一個新視角看待一切,導致對每一種體驗的重新解釋。他現在不僅擁有經驗,還試圖測量其靈性意義。他不僅僅關心它是什么,而是關心它在邁向這個隱藏的存在目標中意味著什么。所有這些對體驗的認真再評價,結果使他獲得新的洞見,這是他開始新探求之前不可能得到的。
對一種體驗的再評價相當于一點新的智慧,靈性智慧的每一點增加,都必然帶來人的總體生活態度的一種修正。因此對神或隱藏靈性實在的純理性探求,在一個人的實際生活中產生反響。他的生活現在成為一種對被認知的靈性價值的真正實驗。
**找到神即回歸大我**
他越是在自己生活中進行這種明智和有目的的實驗,他對生活真正意義的認識就越深刻,直到最后他發現,在經歷精神生命徹底轉變的過程中,他逐步達到對生命實質的真正意義的正確認識。隨著對生命實質和價值的清醒和平靜洞悉,他認識到自己一直絕望尋求的神既不陌生,亦非隱藏和外異實體。他就是實在本身,而不是一個假設。他是用無遮視力所見的實在——那個他是其一部分,他在其中有著全部生命,他實際上與其合一的實在。所以,盡管他以尋求某個全新的事物開始,結果卻達到對一個古老事物的新認識。靈性旅程不在于抵達某個新目的地,在此一個人獲得他不曾擁有的,或成為他不曾是的。而是在于驅散他對自身和生活的無知,在于從靈性覺醒開始的認識的逐漸成熟。找到神就是向自身大我的回歸。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