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真理有三個方面——大知、大能和至樂。對這個三重神性或真理的證悟,是求道者的目標。走行動之道者成為圣雄,獲永恒能力。追求智慧者獲永恒知識。行愛之道者獲永恒喜悅。但在道路終端,都必須來到全部真理方面的整一不分,盡管道路也許不同。到達目標者,即真理個體。
愛之道最快。可把求道者被喚醒的愛,比作身體的食欲。食欲由食物念頭所跟隨,繼而是獲取食物,找廚師幫助,最后是實現吃飯。同理,靈性愛也由對神的想念所跟隨,這依次帶來對神的渴望,獲得真理個體的幫助,最后是對神的實現。也就是繼承永恒極樂。是道路上所有大小喜樂的實現。
愛之道不給中途暫停或休息留下空間。把求道者不可避免地帶向真理個體,并通過他再帶向真理本身。這種愛讓一個人忘記自己和世界,隨之帶來對神圣存在的醉人瞥見,伴有次第上升的喜悅。哈菲茲等蘇非詩人將它比作美酒。神愛和酒對正統宗教信條皆陌生。一個超越信條,一個受信條禁止。它們皆令人陶醉和健忘。不同的是,酒引向自忘,神愛引向自知。
真理個體在每一個人里看見自己。安住于不二。同樣的水,放入顏色不同的瓶子,會呈現不同的顏色:一個綠,一個黃,另一個紅。差別只在表面顏色;水乃同樣。同理,在形形色色的形體中,知道者也看見同一個我。無知的兒童可能會跟鏡中的影像吵架。成年人則知道那是他自己的形象,而沒有這種束縛性的沖動。大師也同樣擺脫了束縛性的二元沖動。
循序漸進地,大師把弟子領向不受限制的真理。太過匆忙,就有弟子脫離肉身或者成為瑪居卜的危險;因為在那種情況下,弟子的我心會被過早殲滅。人人都需要個別對待,好比身體的不同部位失調,需要根據紊亂性質具體治療。特別治療使不同部位恢復正常健康功能。這樣才能一起和諧地服務于共同的目的。一切的個體都可以說是普遍的真理生命的不同部位,每一個都需要特別對待。
在正統宗教的世俗階段,以及內在道路的早期階段,根據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有益規則。但求道者從最開始就應知道,在終極覺照里沒有任何規則。單靠遵守規則也無法達到終極覺照。這必須完全留給成道大師的恩典。被接納為徒的弟子的心,好比車輪,大多數時間只朝一個方向轉。這主要是在解開已積累的印象傾向。沒有大師的求道者的心,則類似鐘表的擺輪。通常是朝兩個方向運動;有時解繞印象傾向,但也經常纏繞。
但要人心最終背離世間誘惑,是極其罕見的。為把你從順利愉快的夢里喚醒,必須有可怕之物,比如老虎,出現在夢中。同理,在沉浸于塵世者的生活中,也必須發生可怕可厭的事情,他們才會幻想破滅,反轉心的方向。這種逆向最先表現為逐漸地超脫身體。
肉體不過是人所吃的食物。身體吸收對健身有用的那部分食物;將無用的部分丟棄。被丟棄的和被吸收的同是食物。人既然不在乎被排泄的食物,何故不同樣地漠視成為身體的被吸收食物?何故對身體死后被丟棄時落淚?
畢竟,當身體服務于靈魂的目的時,它是靈魂的一種食物。但它不再有用時,就作為不再服務于目的的東西被靈魂丟棄。為身體失去而哀號,毫無用處——不管是我們自己或者別人失去身體。靈魂脫離一個身體,可在需要時采用另一個。食物只要有益身體健康,就受歡迎。若有毒,對身體有危險,就應避開。身體只要對精神有用,對它理應重視。若不能服務于該目的,哀哭它的失去,純屬軟弱無知。
身體根據不可更改的自然法則是可滅的。那為何在它消亡時哭泣煩惱?靈魂不受死亡影響。你是靈魂,不是身體。但也不應輕視身體;企圖結束身體更是最大的靈性錯誤。靈魂只有在肉身才有成道的機會。就連天神們都渴望在人間獲得一個肉身。不適當地照料身體,或者因淺薄煩惱和假想痛苦而結束之,乃是十足的愚蠢行為。不過,雖然應該照顧身體,卻不應該對它執著嬌縱或受它支配。
當一個人背向世界,面向神時,他可能會聽見甜美音樂,聞見奇香或看見光球。常常在光球里看見自己大師的形象,向他揭示神圣的榮耀與完美。這種光球的精美光輝令求道者陶醉迷茫,以至于不再尋求,完全專注于這些光球。這種光球是真實的。不是夢或幻覺。但這只是漫長道路的第一個階段。不應把它誤作目標——成為無邊無形的真理海洋。
看看你自身的影子。它似乎離你那么近。它連著你。你卻抓不住也跑不過它。你可以跟隨自己的影子,直到世界末日;但它總是躲避你,略微超過你。通過我心去尋神,好比企圖超越自己的影子。那不可能做到,不是因為神遙不可及,而是因為你永遠不能以假獲真。神比你的影子離你還要近。事實上,他不僅在你之內,而且就是你的本我。但你卻一直得不到他,因為你是通過我心追求他,這使他難以捉摸。成神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容易。要想見神證神,我心必須死去。
陷于世界幻相的人,好比摻雜著礦砂的金子。在他背離世界的同時,身上的不純也逐漸滌除,直到最后變成不含雜質的純金。他再度回到世界上,好比有意識地接受污穢。這就是他為什么受苦。不過,他知道自己是真金,而非渣滓。這種知識支撐著他。在世間的工作一完成,他便再次進入無限純潔狀態。即使在工作期間,他也只讓渣滓成為隨穿隨脫的外罩,而不與之混同。真正困難的過程,是將大我真金與幻相合金分離的第一次上升。
即便置身第六層面,依然是在幻相里。在第六層面的行者,體驗到一切萬物皆產生于神(Hameh Az Oost),還體驗到神是一切萬物(Hameh Oost)。此乃直接看見宇宙從神本身流溢之體驗。但不可把這種“神是萬物”體驗,與“我是神”體驗混為一談。這種無上體驗只會在心離開時到來。正如身體感覺中樞所給予的知識各種各樣,超感官認知和啟示所給予的體驗也各種各樣。但要獲得真理,就必須在靈魂最終融入無限之門檻上,將這些超感官認知的道具全部拋棄,像身體感覺中樞的普通認知那樣。對神的真正體驗只發生在人與神完全地結合,以至于沒有任何分離的可能,更無實際分別的時候。
在心蛻變成真理的最后上升階段,一般來說,濁、精、心三界從意識范圍內全部消失。在極少數情況下,真理證悟可與靈魂體驗三重世界同時到來。在這種極罕見情況中,對三重世界的體驗本身,可以說成為 “我是神” 之真理證悟意識的容器。如果真理個體在成道之前,擁有廣泛的世界意識,會比擁有較狹窄世界意識,那么他對幻相存在之內的相對事物施加更大的控制。他還享受更大的權威,在已成為他神圣工作領域的整個三界行使能力。但這些只是罕見和例外情況。這里,從個體世界經驗的素材中,驟然出現對無限真理的超越體驗,因為不二真理畢竟是被認識的二元的頂點。
但一般來講,在證悟真理之前,對三界的意識全部消失。隨著我心的瓦解,意識擱置于“無”,結果是有限我沒有了繼承者。但這個在大無意識中被證悟的真理開始肯定自身時,它是作為“我是神”狀態到來的。在融入中,靈魂喪失了一切個體性;但在肯定中,又被賦予神圣和無限的真理個體性。真理化身獲得對宇宙身體的完全控制,大師可借助它,同一個時間在不同地方用肉身出現,即時回應信神者的痛苦求救。這個身體只有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才進行工作。
在成道之后下降,對真理個體不是愉快的前進。他總是不情愿再度降入二元幻相。這意味著莫大犧牲和莫大痛苦。但有時他確實來了,完全是為了履行拯救其他個體的靈性使命。他的使命所采取的具體形式,取決于他降臨其間的時代和環境。從無邊真理海洋降入相對虛幻存在,對他自己毫無利益可得。但在這種下降中,他也不會失去絲毫的靈性成就。這時他將兩類知識集于一身:一體知識和相對知識。
降入虛幻二元世界的真理個體被稱作“庫特博”——字面意思是“中心”。至師成為宇宙的中心。他發現自己成為整個宇宙不停地圍著轉動的唯一絕對不變點。宇宙好比磨坊,證悟真理的大師就像中心磨針。如卡比爾所言,誰都逃避不了宇宙磨坊里的不停粉碎。唯有大師不受宇宙事件所損傷,盡管他位于宇宙中心。每一個真理化身都位于中心;但中心只有一個。每一個真理化身都有其明確身份。該身份核心成為真理化身的具體神圣個體核心,又不模糊或限制他同無所不包的真理的一體性。
田心譯自《真理火花》德希穆克版本1967年出版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