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靈性生活的神秘基礎**
對內在存在領域的結構和規律,哪怕只有初步的了解者,都知道人類的完全孤立只是想象而已。無論是否愿意,人人都因存在本身,而不停地作用和互相作用,即使不在物體層面接觸。人的影響傳播沒有局限。精領域的吸引力不分國界或其它傳統局限。善念與惡念,愉快與抑郁,高尚包容與卑鄙狹隘,無私理想與自私野心,都趨于傳播和影響他人,即使不表現于言行。精神生活世界,像濁物質世界一樣,是個統一體系。作為靈性生活的工具,濁界有著毋庸置疑的重要性,但如果我們僅僅考慮濁界發生的有形交往,就不能充分估量存在于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關系。
只有在內層面的所有相應喜悅背景中,求道者對圣人和大師的拜見才示現充分意義。古代睿希對達善圣人和大師極為重視,因為從他們身上不斷流溢的愛和光,對求道者具有不可抵制的內在引力,即使他們沒給口頭指示。達善的效果取決于求道者的接受和反應力,其反應則由業相和往昔聯系所決定。求道者往往完全滿足于達善大師,別無它求。僅靠達善大師就得到喜樂滿足,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因為這表明求道者無欲而有愛——靈性生活的兩要素。達善無上至愛后,求道者自然別無他求,除了渴望更多達善。并受內在靈性沖動驅使,爭取盡可能多陪大師(撒晤斯)。進一步陪伴大師,增強達善的凈化效果,還使求道者內在生活層面愈來愈接近大師。
如同達善,拜倒在大師足前也有特殊價值。足是身體的最低部位,靈性上卻最高。足經過一切——好壞,美丑,凈臟;卻又高于一切。靈性上大師的足高于宇宙萬物,宇宙萬物對大師恰如塵埃。人們來找至師,用手觸他的足,把業相負擔交給他。他收集全世界的業相,一如常人走路腳沾塵土。有個古老習俗,求道者達善頂禮大師后,用牛奶蜂蜜為大師洗腳,在他身邊放上椰子供奉。蜂蜜代表赤業相,牛奶代表白業相,椰子代表心。這個流行于有些地方的達善傳統,實際上象征著把業相負擔全部扔給大師,向他 “自首”。采取這種內在態度,是求道者為進入道路而必須走的最重要關鍵一步。
一旦體驗到達善大師的喜悅,該情景便銘刻在求道者心上。即使不能頻繁親身接觸,他的心也會一次次轉向大師,努力認識大師的意義。這種同大師建立精神聯系的過程,本質上不同于純粹在心中重溫往事。在一般想象活動中,回憶往事未必有明確目的。建立精神聯系卻目的明確。由于目的的指導力量,想象不再只是念頭的反復,而是通過內在層面,伸向大師,與他建立聯系。這種精神聯系,往往同達善大師本人一樣有效。重復這種內在聯系,好比在大師與求道者之間建造一條渠道,藉此求道者成為大師不斷流溢的恩典、愛和光的接受者,不管表面距離多遠。因此大師的幫助不僅給予他身邊的人,還給予同他建立精神聯系者。
大師慎重對待弟子的個別需要;首先做的就是保護弟子,避開分散注意力或干擾靈性進步的影響。大師常常要弟子接受某種暫時獨處,以免他的心受到那些會妨礙靈性進步的沖擊。古代瑜伽士,遵照大師吩咐,自己做飯,吃飯時不讓別人在場。以便避開來自惡人瞥視的惡印象。弟子也會染上另一個人的淫欲印象,正如凈布易污。求道者在早期階段,必須警惕和不同道者的交往會引起的糾葛。不過,只有在特別情況下,大師才具體指示弟子斷絕或避免某些交往聯系。多數情況下,只要隨時陪伴大師,就能保證所需一切;沒有必要讓弟子實際隔離。弟子雖然外表上接觸世間,但因同大師的內在聯系,而在精神上超然于外。
大師也許讓親近弟子脫離不良的聯系交往,也可能實際鼓勵和促成他認為對弟子靈性有利的新聯系。大師對業相和羯磨聯系及其復雜關系,有著完美的認識;并有意識地幫助人們進入那種會引發重要反應與活動的聯系,幫助每一個相關者沿阻力最小的路線,或用最可能快捷的途徑前進。他還利用自己對人們的前世、業相和關系的知識,幫助他們節約靈性能量,取得最佳效果。
內在層面的一體統一,使大師能夠把弟子用作他的工作媒介,即使后者意識不到在服務大師的這一更大目的。弟子通過對大師的愛和認識,服從與臣服,同大師建立一種默契,跟上他的節拍。同大師進行直接聯系者,接受他的直接幫助。同他的弟子有密切聯系者,接受大師的間接幫助。
靈性工作的分擔絕非單方面的。弟子即便只是想念或靜思大師,也有幸分擔大師當時所從事的靈性和宇宙工作。大師同無限一體,因而超出時間和一切時間限制。因為關心人類的靈性提升,還接受很多的時間限制,他的工作能夠受助于弟子的自愿合作。大師用弟子的愛作食糧,把他們釋放的靈性能量用于宇宙工作。這樣大師就像轉播站,接收一首歌只是為了向全世界轉播。愛大師就是愛一切,不僅是象征性的,而是實際的;因為大師把他在精層面接受的,加以靈性化和分配。從而不僅加強弟子和他的個人聯系,還賦予他們分擔神圣工作的特權。
大師用無窮的方式,努力把求道者吸入他的生命,以便后者擺脫宇宙迷津,開始渴望神。這種對神的渴望,從最開始就存在于求道者。大師通過打開求道者的內眼,使這個原始渴望愈加強烈明確。內眼打開時,實際看見神——求索與渴望的對象。隨著靈魂的視線內轉,定睛于至高實在,與之結合的渴望愈發熱烈,遠遠超過純粹提供思辨或想象去探索神的時候。時機成熟時,大師能瞬間打開這個內眼。
最終求道者必須證悟神乃唯一實在,他實際上與神一體。這意味著不被大千世界的景觀震懾。事實上,整個宇宙皆在大我中,誕生于大我中的微小點——噢姆。但大我已習慣于通過一個或另一個媒介積累經驗,從而把宇宙體驗視為異己的強大對手。已證悟神者持續看見宇宙從萬人萬物里的這個噢姆點涌出。
感知過程與創世過程并行,逆轉感知過程又不消滅意識,等于證悟作為分別實體的宇宙的虛無。大我首先通過心,之后通過精眼,最后通過肉眼看;但卻比它所能感知的都更廣大。同大我相比,廣大的海洋天空微不足道。事實上,大我能感知的一切皆有限;大我本身卻無限。當大我保留全意識,又什么都不見時,便越過了自身創造的宇宙,向認識自己是一切邁出第一步。
將意識撤出宇宙并獲得大我意識的全過程,伴隨有對所有意識媒介的逐步控制。使這種控制成為可能的,是對未使用的控制中心的激活啟動。新中心的作用帶來若干神秘能力。這些新能力通常被稱作悉地,并可出現于求道者達到靈性完美之前。事實上,這種能力會讓自我主義膨脹。求道者不僅會因擁有它們而沾沾自喜,還實際上會把它們用于他未必已擺脫的世俗目的。因此悉地被正當地看作證悟的障礙。不過,在成道之后,這些神秘能力都不再重要。在虛無亦即宇宙中,悉地有其自身領域。成道者則永久不移地確立于無上實在。雖說整個宇宙對成道者無異于零,但他可能自愿對深陷世間糾葛的靈魂承擔責任。這種情況下,會為他人的靈性利益,自由合法地使用神秘能力。
沒有一物不受智慧大師的直接或間接控制。戰爭、革命和瘟疫等重大社會現象,以及地震、洪水等宇宙性現象,都同等地受他們控制指導——通過釋放高級層面的力量。有意識地置身于這些層面的大師,也會利用神秘力量和潛力,達成合作協調的靈性工作。他們為確保人類進步,頻繁地在高級層面開會。一切中的超靈是唯一的,并總是作為整體發揮作用。那些意識到這個整體者,適合承擔無限的責任,因為他們已放棄人心的低級局限,客觀無私,是執行和推進人間神圣計劃的有效載體。
田心譯自美赫巴巴著《語錄》第 6 版,1967 年出版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