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業相的驅散與消耗**
前一章解釋了主要靠否定積極業相的原則,來消除業相的方法。業相將意識同真理隔離,阻撓著自我覺照——整個創世的目的。這些否定業相的方法,終極上都建立在對身和心的控制之上。對心理習慣傾向的控制,要比對身體行為的控制困難得多。只有靠巨大的耐心和不懈的實踐,才能駕馭飄忽不定的念頭和欲望。而要遏制新業相的形成,并且消耗或解開它們所表現的舊業相,就必須對思想過程與反應加以制約。雖然控制最初可能困難,但靠真誠努力,則逐漸變得自然易行。
只要心試圖通過消除業相來解放自己,控制就是有意的,并涉及到努力。但在擺脫業相后,控制則成為自發,因為此時心是在自由和認識中發揮作用。這種控制產生于性格的力量和心理的健康,無不帶有無懼的自由和巨大的平靜。恣意狂肆時顯得軟弱無力的心,得到控制時則成為強大力量的源泉。對于保存精力和經濟使用腦力,以用于創造性目的,控制是必不缺少的。
然而,控制若純粹是機械盲目的,就不可能達到讓心自由無束作用的目的。具有真正靈性價值的控制,不是對念頭和欲望的機械壓抑,而是通過對體驗過程中發現的正面價值的認知,而實踐的自然克制。真正的控制因此不是單純的否定。一些正面價值進入意識焦點時,要求在生活中表現,這生發的精神反應和能量,最終排除阻礙這些價值自由充分表現的一切心理傾向。這樣,通過對純潔、慷慨和善良之人生價值的賞識,淫欲、貪婪和瞋怒傾向被消除。
習慣于一定的思想和反應習慣的心,由于以往思想和行為模式的印象所造成的慣性,而不容易適應它所領悟的這些新要求。這個在正確價值指導下的再調整過程,采取我們稱之為 “控制心” 的方式。這種控制不是對心的機械或強制扭曲,而是心戰勝自身慣性的一種努力。其目的根本上是創造性的,不是負面否定的,因為它是心為釋放生活的真正價值,所做的自我調整努力。
創造性的控制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光明之源存在于每一個人。雖然大我覺照被業相面紗所阻礙,但即使在常人的意識范圍之內,也不全都是黑暗。由真正價值感構成的一線光明,根據業相面紗的厚度,以不同的清晰度指導著人前進。否定業相的過程,同時也是認識真正價值的過程。因此靈性進步具有舍棄虛妄業相價值、并接受真正認識價值之雙重面。用高級價值取代低級價值的過程,即升華過程,這在于把封鎖于舊業相的精力,轉向創造與靈性目的。當封鎖于業相的精力如此轉移時,業相得以驅散與耗竭。
升華方法是打破舊業相習慣的最自然有效的方法,還具有自始至終都吸引求道者興趣的特殊優勢。毫無替代物的單純否定,有時可能會乏味,也許似乎引向空虛。升華方法在于用高級價值取代低級價值,在每一個階段都引人入勝,帶來遞增的成就感。精力向靈性渠道的升華,可通過(1)靜心,(2)無私服務人類和(3)信愛。
靜心是對理想對象的深入而持續專注。在對理想對象的專注中,靈魂僅僅意識到靜心的對象,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身體和心;這樣,通過冥想專注對象之精神活動,新業相不會形成,舊業相被驅散消耗。最后,當業相全部消失時,個體化的靈魂溶化于高度專注,融入理想對象。
按照人的不同稟賦,有很多的靜心形式。對體力勞動者,想象天才常因勞累過度而干涸。最合適這種人的靜心形式是脫離念頭,再客觀地觀察這些念頭和身體。十分客觀地看待念頭和身體后,求道者努力用建設性的暗示——如 “我是無限”,“我在萬物里”,“我在一切中”——來與宇宙生命認同。想象力生動活躍者,可嘗試高度專注某一點,但不喜歡如此定心者應避免之。通常,心力因各種念頭而分散。靜思某點非常有助于思想集中和安定,但這是個機械過程,缺少創意和喜悅體驗。不過,在初級階段,這種靜心形式可用作其它更成功的靜心形式的準備。
更成功和深入的靜心形式,由對至愛上帝的自覺和建設性思考前導。靜思神在靈性上最有成效。神的非人格方面或人格方面,都可成為靜心對象。對神的非人格方面靜心,只適合這方面有天賦者。它在于將思想完全集中于神的抽象和未現存在。而另一方面,對神的人格方面靜心,則是把全部思想集中于神的形體和屬性。在高度靜心之后,心也許想安頓下來,不是在靜心對象上,而是在靜心期間體驗的擴展平穩之上。這種時刻乃想象力疲勞的自然結果,應順水推舟給予鼓勵。
靜心應是自發非強迫的。在神圣沖動涌現的時刻,要讓想象放松翱翔。思想的馳騁只可用與無限合一的既定目標來控制,不應受不同種類的淫、貪、瞋情感所影響。專注的成功只能是逐漸的,初修者有可能因開始時結果不滿意而灰心。他所體驗的失望本身,往往是開始和堅持當天靜心的一個嚴重障礙。別的障礙,比如懶惰和疾病,也許難以克服,但可通過固定的靜心時間和不懈的練習來戰勝。早晨或日落時,大自然的靜謐條件特別有助于靜心,但也可在別的合適時間進行。
獨處是取得靜心成功的一個基本條件。在思想世界,種種思想形式和色彩不斷地混合。有些強大的觀念傾向于通過統一來鞏固心;有些瑣碎的念頭卻在消散。心要么被這些思想環境中的各種念頭吸引,要么拒斥。要確立于個人的思想理想,最好是避開這些形形色色的念頭的影響。對此獨處具有巨大的潛力。獨處意味著精力節約和專注力增強。若無外物來吸引或排斥你的心,你就會轉向內,學會向更高能量敞開的藝術,這能夠給予你力量、喜樂與平靜擴展。
對神的人格和非人格方面靜心,要求意識撤入個人的心靈圣殿;而對神的普遍方面的專注,最好是通過為人類無私服務來達到。靈魂完全融入對人類的服務時,便徹底忘記自己的身心或其功能——如在靜心中。因而新業相不會形成。此外,束縛心的舊業相也被粉碎驅散。由于靈魂此時不把注意力和興趣集中在自身利益,而是他人利益之上,自我核心則失去養料。所以無私服務對轉移和升華鎖在束縛性業相中的能量,是最佳的途徑之一。
絲毫不考慮酬報或結果,完全不顧個人舒適便利或被誤解的可能,即是無私服務。你一心專注于他人的福利時,會很少想自己。不關心自身舒適方便或健康快樂。甘愿為他人的福利犧牲一切。他們的舒適就是你的方便,他們的健康就是你的喜悅,他們的幸福就是你的快樂。在他人的生命中,你失去從而找到自己的。你活在他們心間,你的心也成為他們的庇護所。當心靈真正結合時,你完全認同于別人。你的援助行為或慰藉之言,彌補了他們的缺失;從他們的感激和善意中,你實際上接受的要多于給予的。
這樣,通過為別人活著,你自己的生活也得到充實擴展。過無私服務生活者因而幾乎意識不到服務。他決不讓受他服務者感到受惠于他。相反,他為有機會讓他人幸福而慶幸。他服務他們,既不為表現也不為聲名。一個人只有從服務和被服務中獲得同樣幸福時,才完全做到無私服務。無私服務之理想把他從對權力財富的渴望、自憐嫉妒和惡行業相中解放出來。
由愛激發的無私服務和靜心皆是自然的。愛因此被正確地視作實現至高的最重要途徑。在愛中,靈魂完全專注于至愛,因而超脫了身心行為。這給生命賦予一個全新方向,終止新業相的形成,并促成舊業相的消滅。沒有比在愛的強烈中,忘我來得更自然更徹底的了。所以在從業相枷鎖中解放意識的方法中,愛占據著最首要的位置。
愛集其它解脫道路的不同優勢于一身,它本身是最卓越有效的道路。兼備自我犧牲和幸福特點。其獨特性在于它由對至愛的全心全意的奉獻所伴隨,不承認其它任何對象的要求。這樣就沒有余地讓精力分散,專注是徹底的。在愛中,人的體力、活力和腦力全部集中,用于至愛的事業。結果是這種愛成為能動的力量。真愛的張力極大,以至任何可能插足的外來情感立刻被驅逐。所以,愛的排他和凈化功能無與倫比。
愛沒有不自然或造作的東西。它從進化伊始一直存在。在無機階段,它粗糙地表現為聚合或吸引。正是自然的親和力,使事物聚合與相互吸引。天體之間的相互引力就是這種愛的表現。在有機階段,愛能夠自我覺照和自我欣賞,在從諸如變形蟲之最低級形體,到最進化的人類形體中,都起著重要作用。當愛自我覺照時,其價值被自覺犧牲所強化。
愛的犧牲完全徹底,慷慨不吝,以至給予一切,而一無所求。它給得越多,越想給予,越不感覺其給予。真愛之溪流不斷增長,從不減退。其簡單表達即其簡單給予。至愛的復雜性乃其最大關注。它用千百種方式愉悅至愛,無盡無悔。為滿足至愛的哪怕一個愿望,或解除至愛的最輕微疏忽或淡漠之痛,它都毫不遲疑地歡迎痛苦。為了至愛,它會欣然憔悴消亡。雖疲憊倦怠,受盡折磨,卻不去照料庇護滋養自身。它不容妥協,至愛是其終生的關心。愛的容器在難控的騷動中迸裂,流溢出愛的汩汩溪水和無比甘飴,直到愛者沖破自身局限,在至愛的生命中失去自己。
愛深切強烈時,被稱為 “巴克提” 或信愛。在初級階段,信愛表現為膜拜宗教象征,祈禱神靈,敬畏遵奉天啟經典,或通過抽象思考追求至高。在較高級階段,信愛表現為關心人類福利,為人類服務,敬愛圣人忠于服從靈性大師。這些階段有相對價值和相對結果。愛一個活著的大師,是信愛的獨特階段,因為它最終轉化為 “帕若巴克提” 或者說神圣之愛。
帕若巴克提不單純是強化的巴克提。它開始于巴克提結束之處。在帕若巴克提階段,信愛不僅一心一意,而且還伴有心靈的極度不安寧,和要同至愛結合的持續渴望。接著是不再關心和照料自己的身體,脫離周圍的環境,全然不顧外表或批評;與之同時,受至愛吸引的神圣沖動卻愈加頻繁。愛的這個最高階段最富有成效,因為它把愛的化身作為對象,后者作為無上至愛,能夠最充分地回應愛者。愛者從大師那里接受的愛的純潔、甘甜和功效,有助于這個最高階段愛的超絕靈性價值。
田心譯自美赫巴巴著《語錄》第 6 版,1967 年出版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