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從不轉化。自我僅轉化一次。“自我” 指阿斯蒂特瓦,即你作為真我之存在。對轉化要有個清楚認識。
今天你感到是男人,明天死去,再次出生,心印象讓你覺得是女人;這皆屬虛妄。心的態度隨情境而改變,但心仍是心,無論上升還是下沉。心會快樂,也會悲哀。如此變化的是心的態度。心創造出諸世界、錯覺、幻相,了無止境——心卻依然是心。
心不能轉化。為什么?因為它本身不是一。心靠欲望和思想生存,由印象構成。自我本身是一,但該自我(真我)現卻被心束縛。這個由虛假印象構成的心,讓真我認為自己是假的。心讓你把生、死、苦、樂等當作真實,但沒有比這更虛假的了。
此時此地你活著,有身體和感官。為何?因為你一直是。你對怎樣出生,出生過程有印象嗎?沒有。因為你根本沒出生!心給你在此在彼等印象。正是心給你印象,你才據此說 “她是我妻子” 或“他是我丈夫”等等。
心讓你不停踢跶。假如你知道你的妻子孩子等等皆一,假若你知道你從不死,從不受苦,你就是一切之一切。心卻在那兒困惑你!心說,“注意,她是你妻子,他們是你的孩子,這些是你的東西,” 沒完沒了。是心制造這類印象。
所以,由虛假印象組成的心,讓真我認同虛假。認為我是身體,我年輕、年老,我是男人、女人,我是這是那——皆是心造的印象。從不讓自己感受 “我是神”。它也許讓你說 “我是神”,但不能讓你感受 “我是神”。
只要心在,自我就不能從錯誤態度轉化到真實狀態。因而心也讓你自稱無限,全能等等,但你卻不這樣感受。為什么?因為由虛假印象構成的心,讓你感到 “我” 是受限小我。
怎么回事兒?妄我若要體驗其真實、原始狀態,心就得走開。只要心在,即使觀點改變,也不能體驗真正 “我是神” 狀態。
酣眠中,心暫時離開;自我在,印象再次把心喚醒,心又讓自我感受虛妄。因此,在無數生命和形體中,自我在。心也在,心的印象卻變化,身體因而相應變化,體驗也相應變化。所以,要讓妄我成真我,心就得走開。
生命的真正目的不是自我的死亡、而是心的死亡!所以,穆罕默德、瑣羅亞斯德或耶穌所講的出生一次或死亡一次,是指心的死亡。心從最本初出生——甚至早于石頭狀態。這種出生只一次,心的死亡也僅一次。
心死亡時,妄我轉化成真實。真我從不生,從不死。自我永遠真實,但因心而感受并扮演有限和虛假 “我”。
心按照其善惡業相,不斷地采用身體。這種采用與離開身體,非心也非自我的死亡。肉身死后,心和印象保留。是印象讓心采用身體,以可能消滅印象。因此,心按印象采用身體,自我作見證。一個身體丟棄,另一個形成,盡管在放棄一個與采用另一個身體之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
這個業相枷度(魔咒)把你束縛得如此之緊,你越努力逃脫,越受約束。這是因為必須根除心。誰去消滅?心不得不消滅自身。這是不可能的工作。消滅自己的過程本身,制造企圖消滅之印象,故更受束縛。
如哈菲茲所言:
哈菲茲啊,你自己即面紗!
那就除掉自己!
怎樣除掉你自己?消除之過程本身,則制造新業相。
成千上萬人想過消滅心——主要通過行動、靜心、知識與愛。至師們描繪出這些道路,旨在消滅心,同時保留意識。
現在考慮行動之道(羯磨瑜伽),它旨在達到末那乃息,即把妄我轉化為真我——因為心通過身體的主要活動乃是行動。至師們看到,以妄我和充滿印象的心為背景的行動,滋養而非消滅心。看到每一個人都必須行動;即使最懶惰者也得進行吃喝睡等行動。因此大師想出 “無為之為”。?也就是去行動,但以似乎未曾行動的方式去做。這樣,過去的行動印象,通過苦樂體驗在心中消耗,又不制造新印象。
假設你不帶私利念頭,去幫助某人,或者試圖保護某女子,因而遭毆打,卻被警察逮捕,關進監獄。這些事件會消除你過去的一些業相,但因你沒有私利,新業相則不形成。但是,該過程極為漫長復雜,只有在若干時間周期后,一個人才能通過行動獲得末那乃息。
所以,大師們想用行動殺死行動;也就是,以使印象無效,因而無結果無束縛的方式行動。例如,蝎子的天性是誰走近就搖尾蜇誰。假設將其毒刺除掉。它也繼續搖尾巴,像從前一樣行為;但在危險結果方面,使其行動失效——也就是說,排除行動惡果。若要行動無束縛,就必須消除導致束縛的效果。
世界及其活動確實是毫無價值。行動繼續,不管是好是壞,因此大師們說,“以不造成束縛,不創造印象的方式行動。”?下面將解釋這幾乎是件不可能的工作。行動而不制造印象及束縛的方法有三:
第一:行動,但絕無你在做的念頭。這必須是不間斷的過程。也就是自我決不能片刻讓心施加影響。事實上,你是為他人做,而非為你自己。這種無我行動,亦稱無我服務,也幾乎不可能,因為你一想,“我在服務別人,我必須幫助,我必須促進某項事業,” 便陷落。這對領導者極其危險,除非百分之百持續放棄這個自我念頭。
這一點可進而解釋。如果一個領導,懷著最好動機,毫無私利地要別人為某項事業犧牲一切,自己卻不能完全無我地,持續地百分之百那么做,結果則是災難性的。整個團體的業相全部落在他身上,連他的跟隨者也陷于這些印象,即使他們可能是懷著最好意圖去行動的。類似的災難也發生在古魯與弟子的情況中,如果任何一方有任何我念的話。甚至對別人的同情都不應有。總之,要讓行動無效,就必須不帶私利去做,而這幾乎不可能。
第二個方法是你無論做什么,好的壞的,都把它獻給神,或者你的大師。這也幾乎不可能,因為奉獻必須是持續的,一刻不間斷。若能做到這一點,行動就不會產生印象;若有間斷,哪怕只一次,反應則是災難性的,業相全聚到你身上。
第三個方法是,遵照一個無印象、心已滅者的要求做一切。這種行動不束縛你。這也最為困難。你必須對大師具有百分之百的堅定信心,甚至一刻的懷疑都是致命的。奎師那只得讓阿朱那確信,他在萬人萬物里,無一人死,一切人都已死。之后,阿朱那所做的就是 “無為之為”。
因而上述三個方法幾乎不可能做到。那么該怎樣行動?純粹陷入與妻子、兒女、生意等世俗事物而去行動,結果把你束于鐵環。不帶私利的行動則制造順服、微弱和松懈的印象,即便幫助或同情別人的念頭有時候仍進入心。因為心的角色是讓自我通過身體感受假象,體驗業相。但若心看到自我不那么輕易接受其獨裁,此類行動所構成的印象則微弱。因而這種行動最終有助于獲得末那乃息。
有些大師謀劃出用心本身去毀滅心的方法——通過靜心與專注;心專注時,其進一步功能削弱,印象消滅自身,因為印象如蠕蟲,自行消耗。但這個靜心與專注過程,也使末那乃息幾乎不可能,因為心有實現印象的習慣。受到阻撓時,心愈發絕望。你剛坐下靜心,有時候前所未有的念頭就會來,最終發生下面三種情況之一:(1)你因無法專注而厭倦,(2)你感到昏昏欲睡,(3)更多惡念進入心,你只好放棄嘗試。但如果你勇敢無畏,堅持不懈,那么在極少數情況下,心暫時止息。?這造成兩種情況:要么進入狂喜,要么進入三昧。這種狂喜和三昧皆非末那乃息。對有些人,三昧成為職業;狂喜變成毒品,讓人上癮。人享受狂喜,卻是暫時的。曾經有人進入三昧,下降到正常意識時,第一個念頭跟進入三昧時一樣。因此,若進入三昧前想錢,走出三昧時就有同樣念頭。
有些至師認為最佳途徑是忘記自己,不給心制造新印象的機會。問題是怎樣忘記自己!答案是:通過奉愛——巴克提瑜伽。百分之百地奉愛時,人便忘記自己。但這也基本上不可行,因為這種奉愛與忘我必須持續不斷。
至師哈菲茲說:“若要至愛在場,別讓憶念缺席。”
這種奉愛,這種忘我一刻都不可沒有,也幾乎不可能。這是奉愛之道,或者說巴克提瑪伽。所以哈菲茲說:“伴隨大師一刻,勝過虔誠百年。”
有些至師認為要殲滅心,就必須讓它轉向。心讓自我說,“我是身體。” 因此你讓心說,“我非身體,我非此非彼,我是神!” 這也幾乎不可能,因為心有虛妄印象,讓這個妄心說它感到不對的東西,就像虛偽行為。譬如,心知道它是某某先生。但若此人的心說,“我非人,我是神,” 就在那一刻,心覺得在撒謊。結果使心靈、感情和愛枯竭。心不能做無為之為,因為它說,“我是神。有什么要做的?” 心不能在奉愛中忘記自己,因為它說,“我是神,向誰祈禱?”
所以,末那乃息不可能。然而,無我行動,即使不完美,若堅持下去,則會達到心永久和平的階段。它見神,但尚未消滅。如果通過巴克提達到持續奉愛的階段,這種心平和見神也到來。若不惜一切,以百分之百的信心堅持說 “我是神;我非身體,” 也可達到這種心寧。但要達到末那乃息,總有一樣東西。自由者能夠根除他人的、甚至眾人的心。即使先知和阿瓦塔,也得有完人的幫助和恩典,才能獲得心滅。
總之,存在著這些達到末那乃息,讓你感受自己是神,無限永恒的方法。但此言甚是,“你連本性走不出去,怎能企望進入至愛門檻?
遵循不同的道路,不同的人會遇到不同的困難。有些不懂靜心技術者走火入魔。有些人說連一個女人都不能看見,對之神經緊張。
事實是我們乃神,卻被這個無恥心誤導。心無恥得你越想擺脫它,就越糾纏其中,恰如你試圖把一只腳拉出泥沼,另一只腳陷得越深一樣。盡管如此,你還是得擺脫這個麻煩。
末那乃息對于心是真三昧(極樂)。心被根除,死亡發生;自我即刻感到,“我是一切,與身體無關。” 那一刻,要么震驚太強,身體脫離;要么動力使身體保持一段時間,直到脫離,如瑪居卜的情況。
真我是目標。有些抵達末那乃息階段且必須履行一定職責者,帶著無印象心繼續留在身體中,以幫助他人在萬人萬物中見自己。
稱之為 “無印象心”,稱之為 “真我”,稱之為 “轉化自我”,或者稱之為 “真心”——皆是同一個無限真理,無始無終。你是一切之一切。你唯一需要的,是從你命中攤上的全部虛妄中解放出來。
田心譯自美赫巴巴《愛之道》(The?Path?of?Love?by?Meher?Baba,?Sheriar?Foundation?2000)
[http://meherbaba.cn/2020/site/?p=364](http://meherbaba.cn/2020/site/?p=364)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