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人格的特別靜心**
在第三部分看到,特別靜心有三類:(1)有關體驗客體的靜心,(2)有關體驗主體的靜心,(3)有關心理運作的靜心。這三個靜心類型常常相互交織,因為體驗的主體、體驗的客體及其相互作用引起的不同心理運作,都錯綜復雜地糾纏在一起。所以這三類靜心并非截然分開,互不相容,而是常常重疊。因此有關體驗客體的靜心,可能經常涉及到體驗的主體,也可能涉及到各種心理運作。有關體驗主體的靜心,可能經常涉及到各種心理運作,以及這些心理運作的對象。有關不同心理運作的靜心,可能經常涉及到體驗的主體和客體。但每一個靜心類型,由于某一個主導因素,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有別的。因此,第一個靜心類型主要關系到體驗的客體,第二個類型主要關系到體驗的主體,第三個類型主要關系到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
可根據靜心內容和采用的靜心方式,將上述三個靜心類型的每一個,進一步劃分為很多具體的靜心形式。在這些眾多的特別靜心形式中,只有那些典型的或重要的形式需要專門提及。因此下表列出十二個特別靜心形式。
特別靜心形式等級列舉式分類表

應該注意,等級列舉式分類表提到的十二個特別靜心形式中,前四個是人格靜心形式,其余八個是非人格靜心形式。涉及到一個人的靜心是人格的。非人格的靜心涉及到(1)人格的方面,或(2)通常理解的人格范圍外的東西。本部分將分別解釋人格的特別靜心形式。第六部分將分別解釋非人格的特別靜心形式。
人格靜心比非人格靜心具有一些明顯優勢。對于初學者,人格靜心容易且引發喜悅,非人格靜心往往枯燥困難——除非一個人有這方面的特長。此外,非人格靜心形式大多是對頭腦或智力的訓練。人格靜心形式不僅是對頭腦或智力的訓練,還能開啟心靈。在靈性完美中,頭腦與心靈必須充分發展與平衡。因此,幫助腦心發展與平衡的人格靜心,具有獨特的重要性。當求道者通過人格靜心形式做好適當準備時,非人格靜心才真正富有成效。
人格靜心的對象是靈性上完美的人。就像一個敬慕拿破侖的品格且不停想念他者,趨于成為拿破侖那樣的人;一個敬慕某位靈性完人的求道者,也趨于達到靈性上完美。人格靜心的合適對象,是一位活著的大師或阿瓦塔,或者過去的大師或阿瓦塔。重要的是靜心對象必須靈性上完美。倘若所選的靜心對象靈性不完美,其弱點就有一切機會滲入冥想他的求道者的心。如果所選的靜心對象靈性上完美,求道者就踏上安全可靠的道路。
人格靜心往往開始于求道者對他在大師身上看到的神圣品質的由衷敬慕。通過冥想大師在生活中表現的神圣品質,求道者把它們吸入自己的生命。終極上,大師本人乃超越一切品質——好的壞的。不受它們約束。他和身邊眾生交往時所展現的品質,皆是神性行動的不同方面。神性的表現,通過這些品質,成為幫助其欣賞接受者的媒介。對大師所體現的神性的欣賞,產生若干靜心形式。在這些形式中,求道者努力不斷地把大師看作博愛或超脫、無我或堅貞、無限知識或無私行動等品質的化身。有時心也許分別冥想這些品質,或者把有著內在聯系的品質結合起來冥想。自發的時候,這個靜心形式很有價值。它引向對大師的更大認識,逐漸把求道者塑造得像大師那樣,幫助他為證悟真理作準備。
冥想大師的神圣品質,往往有利于對大師形體的專注。在這個靜心形式中,求道者覺知到大師的靈性完美,自發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大師的形體,不去分析其靈性完美的具體組成品質。盡管他不對這些神圣品質分別重溫,但他(通過對大師品質的預備靜心)可能會具有的全部認識,構成這種一心專注的默認背景,并且促進其效力價值。這個靜心形式是將大師完全認同于靈性理想。
大師與靈性理想的完全等同,排除了可能存在于大師與求道者之間的障礙。從而釋放對大師無拘無束的愛,引向心靈靜心,也就是懷著不受限愛的不間斷流溢,持續地想念大師。這種愛能消除似乎隔離求道者與大師的分別性幻相,并具有其它靜心形式基本上無法比擬的自發性。在最后階段,伴隨心靈靜心的,是無邊的喜悅和徹底的忘我。
對大師的愛引向跟大師的越來越大認同,以至于求道者渴望活在大師里面,為大師而活,不為狹隘的自我。這引向行動靜心。行動靜心最初通常采取如下形式:(1)求道者在思想上把自己的所有一切獻給大師,從而舍棄自身的一切善惡。這使他擺脫自我好壞成分,幫助他不僅超越這些對立關系,而且獲得同大師的永久真正結合。(2)求道者志愿為大師或大師的事業服務。懷著無私服務精神為大師工作不啻于靜心。(3)求道者不讓自己的任何行為喂養自我,無論大小好壞。不去想 “我做這。” 而是系統地培養這樣的想法:實際上大師在通過他做他所做的一切。比如,他看時就想,“大師在看”;吃時想,“大師在吃”;睡時想,“大師在睡”;開車時想,“大師在開車。”即便做錯事,也會想:“大師在做這個。”由此徹底放棄行動的自主性,把所做一切直接同大師聯系起來。這自然必然地使他的每一個行動,都按照在大師身上看見的靈性理想來決定。
對大師的人格靜心的四個形式,代表著四個主要上升階段:(1)在大師身上發現靈性理想;(2)把大師視作靈性理想的化身來專注;(3)把大師視作靈性理想的示現來愛;(4)在生活中表現大師所體現的靈性理想。對大師的人格靜心的不同形式,終極上都有助于釋放創造性的靈性實現生活。對大師靜心是對活理想的靜心,不是冥想純粹的完美概念。因此生發能動力量,最終使求道者跨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將靈性理想與日常生活行為相結合。活出由大師體現的靈性理想所啟迪的生活,是一切人格靜心形式的頂點。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