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地獄與天堂**
死后對濁界沒有意識,因為這種意識直接依賴于肉體。雖然失去對濁界的意識,但對濁界體驗的印象仍保留于心體;這些印象繼續通過半精界來表現。在死亡與下一生之間的間隔期,靈魂的意識轉向這些印象,造成印象的復活,相應體驗的復蘇。常人覺知不到精環境。陷入完全的主觀性,沉浸于對復活印象的體驗。
在死后的生活中,對苦樂的體驗要比塵世生活中強烈得多。這些強化苦樂的主觀狀態,被稱作地獄和天堂。地獄和天堂是心的狀態;不應被看作地方。雖然主觀上對個體化靈魂很重要,但都是現象世界之大幻相中的小幻相。
在地獄狀態和天堂狀態,欲望都更加強烈,因為不再需要通過濁媒介來表現。像欲望一樣,欲望是否實現所帶來的體驗,也極大強化。在塵世生涯,欲望及其帶來的苦樂,都是通過濁媒介體驗的。當然,靈魂實際上還同時使用更高級的身體;但在塵世生涯,意識卻專注于濁體。因此意識的過程必須經過一層附加面紗。面紗減弱意識過程的力量、活力和強度,正如光線經過一層厚玻璃,亮度會暗下來;在靈魂棲居肉體期間,欲望和體驗的強度也減弱;放棄棲居時,強度相對增加。
在天堂狀態,欲望的實現,不像在濁界那樣,依賴對欲望對象的占有。僅靠想象欲望對象就能滿足。比如,一個人若想聽美妙音樂,只需想一下,就能體驗這種快樂。在該狀態,對精美音樂的想象,成為濁界物理聲音振動的替代。從美妙音樂的念頭中得到的樂趣,遠遠大于塵世生涯實際聽物理聲音所得到的。在天堂狀態,欲望和欲望實現之間沒有障礙;靠想象或感覺所獲得的自我實現快樂,總是隨手可得。
事實上,即使在塵世存在領域,也有人培養出這種獨立于濁界對象,享受快樂的能力。例如,貝多芬完全失聰;但他僅靠想象,就能強烈享受其音樂作品。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比喻說他已處于天堂狀態。同理,懷著愛靜思至愛者,也能純粹靠想象至愛,感到幸福,無需至愛本人在場。在死后天堂狀態,由于意識已卸去濁體外罩,這種想象滿足的快樂更是巨大無比。
有些欲望直接關系到通過濁體占有和吸收濁對象。色欲、貪婪或嗜酒等粗濁欲望均屬此類。這些欲望因占有欲,并涉及到對物體的迷戀,而世俗味特別濃。在這些欲望中占優勢的,不僅是和對象接觸引起的感官刺激,還有那些構成肉體反應本身的感官刺激。這些粗俗欲望加劇地獄狀態。
同高雅的欲望相比,粗俗的欲望無比地看重純粹的感官刺激,極少顧及理性意義或道德價值。在高雅欲望中,比如對音樂的欲望,當然也含有想感官上接觸物體聲音的因素。但這些聲音的重要性不全在聲音本身,而更在于它們表現美的能力。同理,想聽布道的愿望也對心理有影響,但主要不是因為聲音的刺激,而是因為它們所傳遞的思想意義和情感魅力。
因此,在高雅欲望中,實際感官刺激從屬于這些刺激的派生方面。在粗俗欲望中,主要因素來自有關物體對象的實際感官刺激,和通過肉體反應引起的感官刺激。在跟粗俗欲望相關的體驗中,肉體的感官刺激,起著最大的作用。通過它們,比通過跟高雅欲望相關的體驗,個體化靈魂更生動有效地感到自己作為濁身體的存在。
粗俗欲望是否滿足所引起的體驗的意義,幾乎全部由肉體感官刺激本身構成。因此很少有在高雅欲望中,僅靠思考和想象就能得到的充實滿足。粗俗欲望的特點是,堅持對濁對象的占有和吸收。對濁對象的任何想象,都只能加劇獵取它的欲望。由于粗俗欲望的濁對象,無法在精界獲得,所以這些欲望大多數造成欲望不能實現的強烈痛苦體驗。
正如在這個世界,粗俗欲望的存在,導致苦大于樂;在死后生活,與這些粗俗欲望有關的復活體驗,也導致苦大于樂,從而帶來地獄狀態。同理,在死后生活中,與高雅欲望有關的復活體驗,也導致樂大于苦,從而帶來天堂狀態。
盡管如此,地獄和天堂皆是奴役狀態,受制于苦樂對立的局限。兩個狀態的期限,皆由所積累印象的性質、數量和強度決定。由于意識狀態的主觀性增加,精界的時間不同于濁界的時間。雖然精界的時間不同濁界的時間一致,但卻由在濁界積累的印象嚴格決定。重要的事實是,地獄和天堂狀態都遠非永久;完成了在個體化靈魂生命中的目的,二者皆告結束。
粗俗的感官欲望,比如色欲;及其情感產物,比如仇恨和瞋怒;都加劇錯覺生活和地獄狀態的痛苦。高雅的欲望,比如理想追求,美學和科學興趣,對鄰居和他人的好意;及其情感產物,比如仁愛或同情心;則促進覺悟的生活和天堂狀態的快樂。對大多數靈魂,這些狀態是通過印象的復活,重溫塵世生活體驗。其期限和性質取決于靈魂在肉體中經歷的體驗的期限和性質。
正如唱片放完,被擱置一旁,在意識經歷了塵世生活留下的印象之后,地獄和天堂狀態也告結束。唱片機播放的歌曲由原始錄音嚴格決定,靈魂在死后經歷的強化和放大體驗的質量,也由本人肉體在世時的生活類型嚴格決定。從這個角度看,天堂和地獄乃是人的塵世生涯的投影。
然而,倘若天堂和地獄純粹是對過往塵世的思想重溫,就對個體靈魂的生活,沒有特別有用的目的。那會意味著對已發生事件的簡單重復。在這些死后狀態,意識能夠從容有效地考察塵世生活的生動記錄。能夠通過體驗的強化,更方便有效地觀察其性質。在塵世,大部分人的意識主要是客觀和前瞻的,并處于未消耗業相的壓力之下。它主要關心的,是業相通過現在或將來的可能實現。在死后的生活,大多數人的意識主要是主觀和回顧的。因缺少朝前驅趕的業相,它就像在回憶中,主要專注于重審和評價往昔的意義。
對塵世生活變遷的直接反應,所引起的忙亂煩躁,在死后的生活中,被一種從容的情緒取代,它擺脫了立刻需要行動的緊迫感。現在可以用一種更生動的形式,回顧塵世生涯的所有體驗,這是塵世生活中靠記憶不可能做到的。塵世生活的鏡頭,皆被攝入心的電影膠片,現在是通過在主觀化意識熒幕上,放大投射所拍記錄,對原始塵世生涯進行研究的時候。
因而地獄和天堂狀態成為吸收塵世經驗的工具,以便個體化靈魂能夠帶著已消化經驗的所有優勢,開始下一次肉身出生。靈魂從這種盤存和回顧中學到的教訓,在心體上由強化苦樂的力量所鞏固。成為下一生的積極意識的直覺構造部分,又絲毫不會造成前世個別事件的詳細重現。心在死后生活中所吸收的真理,成為下一生先天智慧的一部分。發達的直覺是從往世積累的各種大量經驗中,提煉出來的強化和壓縮認識。
不同的靈魂,以不同程度的直覺智慧開始,作為塵世生涯實驗和冒險的原始資本。這種直覺也許似乎是往昔經驗的產物,如此增加精神裝備。但它實際上更是已經潛在于個體化靈魂的東西的展現。從這個更深層的角度看,塵世生活的經驗,以及死后生活中對它們的回顧和鞏固過程,都純粹是把直覺智慧逐漸釋放出來的工具,這種智慧從創世最開始就已潛在于靈魂。像塵世生涯及其體驗一樣,死后生活的地獄和天堂狀態,也是個體化靈魂旅程中的組成部分和事件,最終旨在達到一切萬物的本源。
田心譯自美赫巴巴著《語錄》第 6 版,1967 年出版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