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成熟時,一個人向大我知識的進步,像兒童身體發育成熟一樣自然。身體成長是自然法則作用的結果,求道者向自知進步是有關意識轉化和解放的靈性法則作用的結果。兒童身體成長是逐漸的,幾乎察覺不到;進入道路者的靈性進步亦如此。兒童不知身體是怎樣發育的;同理,求道者也經常忘記向靈性目標前進中所遵循的法則。求道者通常意識到自己對不同生活情形的反應方式,卻很少意識到自己向自知邁進的方式。他于不知不覺中,逐漸地行走內在道路,并達到自知——歷經悲歡、苦樂、成敗、勞息,經歷清晰認識與和諧意志之時、混亂與矛盾之日。這都是他從過去帶來的各種業相的顯現。求道者穿過這些業相糾葛,朝自知穩步前進,好比旅行者在一片野生茂密森林穿行。
可把人類意識比作顯示事物存在及性質的閃光燈。閃光燈照亮的領域,受它所使用的媒介的制約,正如一個困在船上的人,能夠在水面隨意蕩游,卻無法達到遙遠的地面或空中。閃光燈的實際作用由所積累的業相決定,正如從山上流下的小溪,由山地自然輪廓所形成的水道決定。
對于一般人,生活領域和活動舞臺局限于濁界,因為在他那里意識閃光燈照在肉體上,并通過肉體發揮作用。由于受到濁體媒介的限制,他能夠意識到濁界里的任何事物,卻不能夠與精或心現實建立有意識的聯系。濁界因此構成常人的舞臺,他的所有活動和思想都有一種傾向,也就是指向他可以企及的濁物體。然而整個時間他一直意識不到精和心存在領域,因為其意識閃光燈不能通過精或心體媒介聚焦。
在此階段靈魂意識到濁界,卻對自身真性全然無知。它認同于意識閃光燈照到的濁體,這自然成為燈光范圍內的全部活動基地。靈魂不是通過自己直接認識自己,而是通過肉體媒介。由于它能夠通過肉體獲得的知識,皆表示肉體本身乃活動中心,它便認為自己是(事實上只是它的工具的)肉體。就這樣,靈魂把自己想象為男、女、老、幼,并承擔肉體的變化和局限。
在濁界提供的背景中經過若干次生死輪回之后,通過長期對立體驗,諸如大喜大悲,與濁界相關的印象減弱。印象的弱化是靈性覺醒的開端,也就是意識閃光燈從濁界的誘惑中逐漸撤離。這時候,濁印象成為精印象,引導靈魂將有意識作用之基地從濁體轉移到精體。此時意識閃光燈照向精體,并通過精體媒介工作,不再通過濁體。因此整個濁界從靈魂意識中脫離。靈魂僅僅意識到精界。現在精存在領域構成其生活背景,它把自己當作精體。精體成為并被視作其一切活動中心。即使獲得精意識,靈魂依然對自身真性一無所知,因為它不能通過自己直接地認識自己,只是借助于精體。盡管如此,活動舞臺從濁到精存在領域的轉變仍相當重要,因為在精界,濁界的傳統標準由更接近真理的新標準取代;新能力的降臨和靈性能量的釋放,使新的生活方式成為可能。精界的生活僅僅是靈性旅程的一個過渡階段,遠遠不是目的;在數百萬有濁意識的靈魂中,只有一個罕見者獲得精意識。
與精界有關的印象又通過某些苦行或瑜伽形式被消耗。這導致意識的進一步內撤,意識閃光燈又投射到心體,通過它發揮作用。割斷同精體及濁體的有意識聯系,意味著把濁和精存在領域完全排除在意識范圍之外。靈魂現在意識到心界;這給更深度地認識靈魂和更清晰地感知終極實在,提供了可能性。在這個心領域之新環境,靈魂享受著持續靈感、深刻洞見與可靠直覺,并且處于與靈性實在的直接聯系。然而,雖與神直接聯系,它卻看不到自己是神,因為不能通過自己直接認識自己,只是通過個體心之媒介。它把個體心視作其一切活動的基地及中心,通過個體心認識自己,把自己當作個體心。現在靈魂雖說遠比在濁或精領域更接近神,卻依然被圍困于影子世界,繼續感到與神分離,這歸因于與心界有關的印象制造的面紗。意識閃光燈通過個體心的局限發揮作用,因此呈現不出靈魂的真實面目。雖然靈魂尚未證悟自己是神,但它在心存在領域的生活,卻是越過精領域階段的巨大進步。在數百萬有精意識的靈魂中,只有一個罕見者能夠與心存在領域建立有意識的聯系。
求道者靠自身努力,有可能升至心存在領域。不過,脫離心體等于放棄個體存在:除非有一個已成道的至師幫助,否則這最后且最重要的一步就行不通。在數百萬意識到心界的靈魂中,只有一個罕見者能夠把意識閃光燈從個體心撤出。這種撤出意味著與靈魂心理生活有關的最后印象痕跡完全消失。意識閃光燈不再集中于三體中的任何一個時,便服務于反映靈魂真性的目的。
靈魂此時對自身有著直接知識,不依賴于任何媒介;把自己看作無限上帝,而不是某個有限形體;知道自己是唯一的實在。靈魂生活中的這個重大危機,是完全割斷同三體的聯系使然。由于對不同存在領域的意識直接依賴于相應的身體,靈魂現在徹底忘記整個宇宙。意識閃光燈不再集中于任何的外物,而是轉向靈魂本身。靈魂此時真正地意識到大我,達到自知。
經由三個存在領域,達到自知的過程,始終由假自知所伴隨,即根據自知的階段,與濁或者精或者心體認同。這歸因于創世的最初目的——讓靈魂意識到大我。但靈魂不會有真正的自知,除非在靈性旅程終點。所有中間的假自知形式,都可以說是真自知的暫時替代,是企圖達到真自知過程中的必要錯誤。由于整個旅程中,意識閃光燈都轉向環境客體,而非靈魂本身,因此靈魂傾向于對這些客體全神貫注,以至于幾乎完全忘了自身的存在及性質。這種徹底而不衰的自忘危險,由靈魂通過(正好被用作意識閃光燈焦點的)身體的自我肯定相平衡。就這樣靈魂認為自己是自己的身體,認為別的靈魂是他們的身體,從而維系著一個有性別、競爭、征服、妒嫉、相互恐懼和獨霸野心的二元世界。這種借助于某個標記的自知,是難以計數的混亂與糾葛糾紛的一個根源。
這種無知形式可用波斯詩人加彌在詩中提到的著名南瓜故事來說明。從前,有個心不在焉的人,在健忘方面無與倫比。有位聰明可靠的朋友,想幫助他記住自己。朋友在他脖子上系個南瓜,說,“聽著,老伙計,有一天你可能完全迷失,不知自己是誰。所以,作為記號,我把這個南瓜系在你脖子上,這樣你每天早上醒來,看見南瓜,就會知道自己在那兒。” 心不在焉者每天早晨醒來,看見南瓜,便對自己說,“我沒丟!” 過了些日子,當他已習慣于通過南瓜來自我認同時,朋友叫一位陌生人陪伴他,等他睡著時,把南瓜取下,掛在自己脖子上。陌生人照辦。心不在焉者早晨醒來,看不見脖子上的南瓜。自言自語道,“我丟了。” 又看見南瓜掛在另一個人的脖子上,便對他說,“你是我!可我是誰?”
可用這個南瓜故事來比喻與身體認同的各種假自知形式。認為自己是身體,好比借助南瓜認識自己。不再與濁、精或心體認同所引起的混亂,類似心不在焉者看不見脖子上的南瓜時,所感到的困惑。二元感消融的開始階段,相當于心不在焉者把自己認作脖子上掛著南瓜的陌生人。再進一步,如果故事里的心不在焉者學會通過自己來認識自己,而不是借助任何的外部標識,他的自知就好比是靈魂的真自知。也就是停止與三體認同之后,認識到自己即是無限上帝。達到這種自知即創世目的本身。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