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在意識上是絕對非個人的和普遍的,但為了靈性目的,可能會局限其工作范圍,讓他們所體現的人格成為弟子的理想核心。他們把個人關系用作明確渠道,幫助有緣人。大師一直關注著需要且值得幫助者,哪怕一絲的靈性渴望微光都逃不過其視野。他們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推進每一個求道者的進步,盡管未必完全被人理解。
大師的幫助在于保證求道者的道途安全可靠,縮短他到達目標的時間。求道者獨立求索,可能會取得可觀的進步。但沒有大師的幫助,卻不能跨越第六層面。即使在意識內化的中間層面,大師的幫助也極其可貴,因為他幫助求道者避免陷入途中,并保護他避開布滿靈性道路的陷阱與危險。至師卡比爾把靈性道路的三個階段比作火的三個階段:開頭只有煙沒有火,之后火被煙籠罩,最后只有火沒有煙。同理,靈性道路的開端也籠罩于厚重的愚昧,中途是對目標的模糊感知,最后是不摻絲毫幻相的真理實現。由于道路要經過多種假象,離開大師指引,求道者永遠不會安全。大師對旅途的所有階段都一清二楚,能夠帶他穿越這些階段。
在內眼打開之前,心把目標想象成無限。這種概念建立在某個象征無限的意象上,比如使人聯想到廣闊的天空或海洋。這個無限概念雖說清楚明確,但必須由對無限的直接感知所取代。當靈的內眼打開,求道者直接看見大我。這種情況發生時,心被所見弄得眩暈恍惚,不再像內眼打開之前那樣清楚。對大我的感知讓心不知所措,失去清晰思考能力,把看見大我誤作大我實現。因而產生雖行道卻認為已到終點的錯覺。蘇非徒把靈性道路的這個特殊階段稱作 “姆卡姆 - 埃 - 阿法散”——錯覺寓所。大師就是在道路上的這些困難階段,能夠通過巧妙干預,猛推求道者一把,以便他繼續前進,不在中途滯留。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內層面,求道者都有耽擱的危險,因為每個層面各有各的誘惑力,對求道者構成陷阱。大師或者帶領求道者繞過這些層面,或者無不必要的延誤,通過這些層面。求道者必須走自己的路;大師的作用則是確認與鞏固求道者先前獲得的直覺和感知,并且加速其意識進入下一個階段——這雖然勢在必行,但就其本質而言,卻不可能為求道者所預測。
大師利用摩耶把弟子帶出摩耶。由于他本人已超越善惡,因此可能會經常要求一些為弟子的理智常識難以接受,甚至震驚的事情。弟子最明智的做法是深信不疑地服從大師的指示,而不是把它們帶入自身有限判斷力的審判臺。下面的幾個著名事例都說明了這一點。
《可蘭經》有一個故事,講易卜拉欣受令,宰殺愛子伊司瑪儀獻祭真主。當易卜拉欣懷著堅定的決心和信心,舉刀動手時,安拉干預,用羊作為他兒子的代替品。
夏姆司 · 埃 · 塔卜睿茲令弟子毛拉那 · 加拉路丁 · 魯米從酒館給他取酒。為取悅并贏取大師恩典,魯米毫不猶豫地遵從。當時毛拉那是聞名伊斯蘭教世界的大神學家,有一大批穆斯林追隨者;酒乃伊斯蘭教所禁之物(哈拉姆)。要毛拉那扛一罐酒穿街走巷,是一種嚴峻考驗,但他照做不誤。
高挲里 · 夏的一位住在恒河邊小棚屋的大師,叫他去打一壺恒河中流的水喝。時值半夜,因雨季河水泛濫。弟子先是猶豫不決,但最后鼓足勇氣去做不可能的事,相信大師的無所不知。他一踏進憤怒的洪水,就目睹一幕奇異變化。洶涌浪濤變成涓涓細流,水壺幾乎碰著河床。為尋找中流,弟子快要淌到了河對岸。這時大師出現,問他耽擱緣由。高挲里 · 夏解釋說是因為無法確定中流,于是大師讓他用手捧水往壺里裝,還親自幫助裝水。之后托辭離開,叮嚀弟子壺一滿就立刻跟上。高挲里 · 夏提著滿滿一壺水回到棚屋時,吃驚地從別的弟子那里得知,他不在期間,大師一刻都不曾離開棚屋,而是一直跟他們談笑風生呢!
這些故事表明,大師怎樣在罕見情況下利用超自然能力,破除弟子的自我或幫助他們前進。一般來說,大師對其神圣能力尤其慎用;除非對靈性目的絕對必要,否則從來不用。通常是通過尋常的方法達到目的。這么做時,他們不僅顯示出深刻的認識、敏銳的幽默感、無盡的耐心和完美的策略,而且還不遺余力地幫助弟子,以無數的方式調整自己,來適應形勢的要求。
這些特點在大神秘家巴魯的故事中得到有力的說明。為了自身的原因,巴魯相聯系波斯的某些名人顯貴。唯一的途徑是參加這些名人匯聚的王子宴會。不幸的是,巴魯是光頭,而當時不管是誰,若是沒頭發,就不準參加王子的宴會。王子的頭發已全部掉光,看見別人沒頭發會讓他想起這個事實,無法充分享受宴會。由于王子對這一點異常敏感,所以光頭者都不得參加宴會。因此,當光頭的巴魯衣衫襤褸前來赴宴時,立刻被轟了出去。宴會共持續三日,第二天,巴魯向人借來華貴的服裝和假發,喬裝一番,再次赴宴。
宴會上,沒一個人認出巴魯。身著盛裝的他給在場的所有名人都留下深刻印象。他舉止優雅無比,連王子本人都熱情地表示歡迎,請他到自己身旁就座。巴魯一坐下就對王子眨了下眼睛。王子不明白他眨眼的意思,但隱約感到其中一定寓意深長,有必要立刻給予適當回應。所以,王子也回眨了一下眼。在座者看到兩位大人物眨眼交流,覺得應當效仿。也開始互相眨眼,不多時客人們全都眨起眼來,有五分鐘的光景,整個宴會廳都在眨眼睛。突然,巴魯叫道,“停下!你們這些聰明人,干嗎眨眼睛?” 貴人們回答,“我們眨眼睛是因為你們大人物眨眼睛。我們只是模仿你們呀。” 只見巴魯摘下假發,說道,“我倆兒都是光頭。模仿我們吧。” 宴會散了。第三天,那些名人顯貴都剃了光頭赴宴。這時,巴魯轉向王子,說,“我們倆兒是永久性光頭,這些人得每天剃頭才能保光。” 他就這樣通過機智處理和幽默感,聯系到他想幫助的人。
大師煞費苦心去聯系弟子,把弟子贏到靈性生活。由于弟子的進步保證取決于他對大師的不減之愛,因此大師不遺余力地排除可能會影響弟子忠誠的障礙。如果他有時候似乎遷就弟子的個性,也完全是為了不讓那些障礙給弟子造成嚴重羈絆。有時候他甚至可能似乎在助長弟子的自我,但這一切都只是放長線,讓弟子展示無知。純粹是為了最終消滅其自我做準備,好比對于用作祭品的動物,宰殺之前要精心喂養一番。大師本人已超越善惡,不因弟子的缺點而煩惱。他無限耐心地寬容和等待他們,清楚地知道一旦弟子確立于靈性道路,這些缺點會很快被沖刷掉。
一旦認為弟子已牢牢確立于靈性道路,大師就急于清洗弟子心中的所有污點。他常常冒著貌似無情的危險來完成這一任務,恰如外科大夫敏捷地操縱手術刀,全然不顧患者的抗議。最終,弟子不會看不出這些手段其實都是為他好。因此絕不會離開大師,而是在似乎令人厭倦和痛苦的清洗過程中,更靠近大師。
不過,大師常用的方法,對弟子既愉快又奏效。對于弟子在靈性上表現的任何真正進步,大師都深感欣慰。用弟子應得的贊揚,肯定他正在實現的靈性品質,激發出能夠使他對付任何情形的自信。高尚情感的流露,克己的表現,英勇的犧牲,顯示非凡忍耐、愛或信心的事件,都足以讓大師高興和滿意。大師鼓勵弟子優良品質的常見方法,是不加掩飾地欣賞弟子的成就。弟子很快開始珍視大師的贊許,從中獲得無上樂趣。他準備好拒絕最大的誘惑,經受最艱巨的考驗。只要感到能使大師高興,就會做他否則不可能做的事情。
對于求道者,大師是一切萬物里的無上大我的象征,因此,同大師真正協調的問題,對于他相當于實現其自身內在神性,達到同無上大我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協調。通過對大師的忠誠,求道者能夠自覺欣賞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本一致。從心理學的角度,他能夠把它們當作同一個問題的不同方面來處理,而不是孤立地分別對待。因此,他能夠達到與在沖突要求之間暫時妥協所不同的真正整合。為了幫助求道者完成這個艱巨任務,大師必須成為求道者的一切靈性理想核心,因為求道者要想沖破自身與目標之間的重重障礙,精力的高度集中不可或缺。
大師的至高無上權威,甚至不可被弟子對其他大師自然產生的敬畏所挑戰或制約。所有的至師在意識上皆一,在他們之間劃等級甚為荒唐。雖然一位大師并不比另一位更偉大,但弟子為了自身目的,必須把已接受他為徒的大師之權威,置于其他大師的權威之上,直到他超越二元領域,證悟一切眾生一體。在生活的眾多沖突要求中,必須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絕對要求,否則精力就會分散。因此,完全專注于一位大師,對集中分散的精力往往不可缺少。在極罕見的事例中,因為特殊情況,大師們自己可能會決定分擔某一個弟子的靈性工作。所以,有弟子需要與兩個或更多大師建立聯系的特殊事例。但這是例外,不是常規;在超過一個大師的地方,大師之間總是小心認真分工,以免造成任何的要求沖突。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