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個層面 第七個天堂
在第六與第七層面之間
有一個無底的深淵
(一個深度不可測量的深淵,
一個寬度不可測量的鴻溝)
沒有一個行者能靠自身的努力跨過去。
第六層面的行者絕對需要神圣的幫助,
也就是已成道的至師的恩典,
才能進入第七實在層面。
該恩典是讓一個人成為無限的神圣幫助。
該幫助來自于已成為無限的人——
在知識上無限,在智慧上無限。
當這種神圣恩典降臨時,
行者離開第六覺照(Illumination)層面,
進入第七大知層面,Vidnyan?Bhumika。
在第七個層面,第七個天堂
和第七個深淵是同一個。
這個層面是唯一的實在層面,
成道的層面,Sat-Chit-Ananda,
知識無限,能力無限,喜悅無限。
這是希瓦的、成道靈魂的、希兀阿特瑪的永恒存在。
當賽古魯使用這個無限知識時,
它是以**無限智慧**的形式。
在賽古魯的恩典降臨之后,
行者經過兩個無限狀態:
涅槃與涅未卡帕(消逝與超越)。
第一個神圣狀態,涅槃,
屬于無限真空——真無
它永遠不可認識或想象。
在這個神圣的涅槃狀態(蘇非教徒稱之為 “法那”),
第六層面行者的有限個體心
被徹底消滅,完全融入無限,
惟有對真空的意識似乎存在著。
在涅槃中似乎沒有神。
神好像不存在
因為涅槃是真正無限大無的狀態。
喬答摩佛主在很多世紀之前
就表明涅槃是生活的目的。
由于這似乎是 “**無神,惟意識**” 的狀態,
佛陀的跟隨者把他的教導
理解為無神。
但并非如此,因為**神是**,
**他不可能不存在**。
沒有一個人永遠停留在涅槃狀態(真空),
因為緊跟著涅槃,
靈魂在涅未卡帕狀態體驗自己。
在涅未卡帕(蘇非教徒稱之為 “法那 - 費拉”),
靈魂永恒地體驗 “**我是神**” 狀態。
涅未卡帕狀態是在涅槃體驗后
即刻獲得的,因此
二者似乎是同一個,
但事實上它們卻是相反的。
涅槃與涅未卡帕,法那與法那 - 費拉,
雖然都是神圣意識狀態,但二者卻是對立的。
在涅槃中,意識的狀態是
“我是大無,我是無限的空無,”
但這是真實的。
在涅未卡帕中,意識的狀態是
“我是大有,我是無限的大有,”
而這是實在。
在涅槃狀態,有限的 “我” 被消滅,
真正的無限大無被體驗;
靈魂的意識
體驗大無海洋,且被淹沒。
在涅未卡帕狀態,無限的真 “我”,
神圣的自我宣稱:“**我是神**”,
真實的無限大有被體驗;
靈魂的意識成為無限,
體驗大有海洋,且被淹沒。
因此,為了體驗無限大有,
無限大無必須被體驗,
正如為了體驗無限意識
無限無意識必須被體驗一樣。
涅槃是有意識的無限無意識的體驗,
涅未卡帕是有意識的無限意識的體驗。
行者,現已海洋化的水滴靈魂,
停留在涅未卡帕三昧,
體驗著自己是神,僅僅是神。
他的神圣狀態是:**惟有神是**。
**惟有神是一切**。
行者已經淹沒于神里
并完全意識到他自己**是神**,
他是全知,全能和全樂。
這樣一個人在吠檀多教里被稱作 “卜拉彌 - 布特”(Brahmi-Bhoot),
在蘇非教里被稱作 “瑪居卜”(Majzoob);
他處于永恒的光輝里,
享受著無限的永恒喜悅,Brahmananda。
一個成為**神**的人
有意識地體驗著除他之外什么都不存在:
除他之外什么都不是。
這就是神的體驗,**我是神**狀態的體驗,
**惟有我存在**。
第七個天堂是 **Ars-e-Maula**,
神的位置或神的寶座。
(它是第一個靈魂所占據的同一個位置,
他建立了人格神的永恒方面。)
從實在(同一性)的角度看,
第七個層面上不存在第七個天堂;
但從幻相(二元性)的角度看,
卻存在著非人格和人格神等方面。
在時間的開始,無限意識本身
被確立為非人格神的神圣狀態或位置,
他對幻相沒有意識。
神的這個位置是 Ars-e-Maula,第七個天堂;
只有那個失去幻相意識的人才能獲得它,
才能坐在那個無形的寶座上。
在時間的開始,這個寶座一直是空的,
直到通過無限無意識的媒介
獲得無限意識它才被填補。
第一個占據該寶座者
(他永遠地占據該寶座),
就是那個無名的至古者,
他依靠自己獲得了無限意識。
通過占據那個被無限無意識填充的空位
(在那一刻他親證了無限意識),
他確立了人格神的永恒方面,
這時他的無限意識填充了
非人格神的無限無意識的真空。
Ars-e-Maula 代表了由第一個靈魂
所填充的真空——
在他成道時
并親證自己是無限意識時。
在成道的時刻,無限意識
吞噬了無限無意識。
因為體驗是即時的——涅槃 - 涅未卡帕,
所以第七個層面和第七個天堂
乃是同一個。
一旦靈魂進入第七個天堂(在涅槃中),
它便進入了永恒,且在無限中經歷變化,
從大有海洋(在涅未卡帕中)里升出
成為無限意識——大有。
使用無限知識的人把自己確立為
人格的神,塞古魯或庫特博,
并通過無限智慧的媒介進行工作。
第一個使用其無限知識
從而把自己確立為人格神的人,
是無名的至古者,
造物界里的永恒存在。
由于第七個層面和第七個天堂的神圣知識是相同的,
因此差異在于誰來使用該層面的知識。
當第七層面的知識
被阿瓦塔或賽古魯所使用時,
它體現為**無限智慧**的形式,
因為該知識被用于把其他人提升到第七層面。
## 瑪居卜或卜拉彌 - 布特
上帝意識對每一個靈魂都是一樣的,
但對第七層面的知識的使用
在成道的靈魂中間卻是不同的。
一個僅僅意識到自己是神
且在世上沒有直接職能的人
被蘇非教徒稱作 “瑪居卜”(Majzoob),
在吠檀多教里被稱作 “卜拉彌 - 布特”(Brahmi-Bhoot)。
那個人已經成神
并作為神圣的鬼魂(Brahmi 指神,Bhoot 指鬼魂)
仍然保留著人身且在地球上生活。
他本身是神,卻不作為神在地球上發揮作用。
瑪居卜或卜拉彌 - 布特僅僅意識到自己是神。
他是已經成為海洋(神)的水滴,
但卻淹沒于那個神性的海洋,
不再意識到其水滴性:
“唯有我存在。我是他。我是海洋。”
他僅僅意識到 “**我是神**” 狀態,
卻對造物界里的三界沒有意識。
他是完人,有著永無止境的無限意識
且永遠意識到神性——Sat-Chit-Ananda,
享受著全知、全能和全樂。
但這樣一個人卻沒有人類意識;
他不能利用其神性,他內在包含的神圣屬性,
去直接地幫助被束縛于幻相的靈魂。
應該明白,瑪居卜沒有業相,
因此不與任何有束縛(濁、精、心印象)的靈魂
有業相聯系。
他對造物界(局限)沒有意識
因為造物界意識涉及到業相,
而他卻毫無業相。
每一個成道的人
都要經過這個瑪居卜亞特(Majzoobiyat)狀態,淹沒于神,
在這里一切的業相都從心中鏟除,
割斷與萬人萬物的聯系。
從瑪居卜亞特即刻過渡到
庫特博亞特(Qutubiyat,至師狀態)的唯一的靈魂
是第一個水滴,
那個淘氣的小雞,當他成為海洋時,
他便吞下了海洋,從而永遠地成為海洋!
## 至古者
引用美赫巴巴的沉默之言:
**這個淘氣鬼小雞,這個淘氣鬼孩子**
是達到生活目標——無限意識的涅未卡帕三昧——
的第一個。
因為這個淘氣的小雞
第一個沖破宇宙之蛋——Brahmand,
所以這個淘氣鬼第一個抵達目標,
第一個獲得神圣知識。
淘氣的小雞為到達那里
而經歷的一切冒險,
一切的宇宙、形體、自然界,層面和世界
都是虛無!
但因為這個 “無”,
“有” 才必須經歷這么多。
只有這時 “有” 才能意識到大我。
瑪居卜狀態是 “**我是神**”,
但是,當第一個靈魂親證自己時,
他還即刻覺知到
被他留在身后的整個幻相世界。
在成道的時刻,第一個靈魂宣布,
“**我是神,我是萬人萬物**!”
他的成道永遠是獨特的,
因為他不僅意識到神,而且
還同時獲得對整個造物界的意識。
第一個靈魂同時證悟到,
“**我是無限意識,**
**我是無限無意識**。”
因此這個孩子在成道后,
不得不把這個造物界夢幻的無限重負
扛在自己的肩上。
第一個靈魂作為第一個行道者,
用七十七個形體
越過意識進化的諸界,
并經歷了若干次的轉世,
之后很輕易地通過內化中的七個層面和天堂。
他的旅行要比他之后的靈魂更快更容易,
因為第一個靈魂沒有很多業相。
第一個人僅僅積累了自然業相,
它們對體驗是必要的(不是不自然的業相),
而那些自然的業相數目很小。
當宇宙最先涌出時,
造物界里的萬物都是自然的,
因此第一個靈魂經由進化和內化的旅程
是完全自然的。
由于他是造物界里的**第一個人**,
他不可能因眾多的欲望、渴求、欲想、誘惑和需要
或任何不自然的或過分的東西而陷于幻相,
因此他的旅行非常順利。
他,至古者,是第一個石頭。
他順利地成為第一個金屬,第一個植物,
第一個蠕蟲,第一個昆蟲,第一個爬蟲,
第一個魚,第一個鳥,第一個動物,
并完全自然地成為第一個人。
作為第一個有濁意識的人,
他越入精界,成為第一個有精意識的人,
然后自然地越入心界,
成為第一個有心意識的人。
作為第六與第七層面之間的廣大深淵前面的第一個心,
他,不靠任何的幫助,完全獨立地超越了自己的心。
實際上在超越的過程中,
他通過證悟神的神圣心即他自己的心,
而永遠地消滅了自己的有限心。
就這樣第一個靈魂成為,直到他成為大有;
而當他成為大有時,
他也成為第一個有上帝意識的人。
獲得無限意識之后,
已沒有進一步的意識狀態需要獲得,
因為無限意識包含了一切。
對于淘氣的小雞,也不再有其它的旅程可行。
但他的淘氣卻把萬有的無限重負
壓在他的頭上!
當第一個靈魂完成降回幻相的旅行時,
他成為至古者。
在直接下降的期間,第一個靈魂
恢復了對幻相的全部意識和體驗,
同時保留著對自己是**神**的意識。
恢復對造物界的意識
(他體驗到自己是萬人萬物),
同時又體驗到自己是神,
即那個下降本身。
在下降期間恢復造物界意識的時候,
第一個人還發現了幻相里的無數宇宙,
并且根據神圣的法則,
(與原始心血來潮或拉哈一起產生的法則),
負責起對一切宇宙和世界的管理。
法則是原始心血來潮的性質里所固有的,
因為第一只小雞是那么淘氣!
他的淘氣是怎樣讓他自食其果啊——
一切的有無都掛在他的脖子上!
按照幻相中的法則,他的淘氣
把無限的負擔壓在他的頭上,
因而他負責起整個造物界的管理。
神圣法則因他的淘氣本性而束縛著他,
所以他別無選擇,只好掌管起那個法則本身——他這樣做了。
這樣做時,他成為第一個至師
或者說第一個阿瓦塔——掌管造物界的唯一者。
神圣法則顯現于他被悲憫戰勝的那一刻
——當他憐憫起那些跟隨他從母雞翅膀下
走出的其他淘氣的小雞時。
悲憫曾束縛過他,
并永遠地束縛著他,迫使他以肉身降臨,
回到幻相世界。
淘氣讓賽旦(Saitan)永遠地離開母親的翅膀,
悲憫又迫使他不斷地下降回來。
是怎樣的惡作劇!又是怎樣的神圣悲憫!
他是多么地淘氣,又是多么地慈悲;
一個又一個時代,一個又一個周期,同一個至古者
通過下降到男性人身而回來,
被稱為 “阿瓦塔,佛,彌賽亞,拉蘇”。
為了同一個目的,為了同樣的慈悲,
他總是宣說同一個啟示:
“愛!愛我!”
他是那樣的淘氣,以至于開始了創世,
開始了有與無的游戲,
開始了永不停止的時間;
他,淘氣的小雞,想要我們的愛。
至古者即第一個靈魂(希瓦,亞當),
該靈魂證悟了自己是神(帕若瑪特瑪,圣父)。
該靈魂被稱作神人。
他每隔 700 年到 1400 年,
從其無限意識的極樂狀態(Sat-Chit-Ananda),
周期性地回到造物界工作。
他的一個又一個時代的降臨,
對人類及其救贖是個巨大的賜福,
但對于他,這卻是無限的受難。
正是他也惟有他,
通過與萬人和萬物成為一體,
而給造物界的每個階段和層面以靈性推進,
從石頭到人類,從天使到行者,從求道者到賽古魯。
至古者的與一切萬物合一,是出于他的無限悲憫,
也正是因為悲憫,他受苦,
為了那些不知自己是誰的人。
## 巴卡 - 比拉,撒哈伊 - 三昧
一個人獲得上帝意識之后,
如果同時,對濁、精和心界的意識也被融合,
那么他的完美便達到徹底。
成道后,如果一個人僅僅保持上帝意識,
他就是一個瑪居卜或卜拉彌 - 布特,也就是說,
這樣一個人已沒有正常的造物界意識。
然而,當一個人成道后重新獲得正常的造物界意識,
并且把作為正常等同于作為神時,
這樣的人就是庫特博或賽古魯。
當一個人成為完美的化身(至師)時,
他保留著其 “**我是神**” 的神圣意識,
并且下降與恢復正常的人類意識,**我是一個人**。
憑借著圓滿的神圣體驗,
這樣一個人宣布:“**我是神,并且在萬人萬物里**。”
如果瑪居卜要說的話,他會說:“**我是神**,”
因為對于他,其它的一切都不存在。
由于賽古魯具有正常的意識,“我是一個人,”
所以對于他來說,萬人萬物都存在于幻相中,
他既幫助世俗者又幫助行道者
擺脫幻相的羅網,并把他們帶向目標。
獲得上帝意識之后,
極少數的人會恢復正常的造物界意識。
那些恢復造物界意識的罕見者,體驗著神圣的永存;
這個永存是在神里,是蘇非教徒所說的 “巴卡 - 比拉(Baqa-Billah)”,
在吠檀多教里,它是 “撒哈伊 - 三昧(Sahaj-Samadhi)” 狀態。
這些罕見者在人間過著神的生活,
并且作為庫特博或賽古魯,在世間確立起神的生活。
這樣一個作為神生活在人類中間的完人,
被稱作 “靈魂的供獻者”(Consecrator?of?the?Soul)。
在內化發生的地方——行星上,總是生活著
五十六個成道的人——希兀 - 阿特瑪。
(這個行星是地球已有很長很長時間了。)
因此在我們的這個行星上,此時此刻
就有五十六個人具有上帝意識。
五十六這個數目永遠是固定的
五是至師的固定數目,
但其他類型的希兀 - 阿特瑪在人數上是有變化的。
有些是 Jeevan-Mukta 或 Azad-e-Mutlag,
有些是 Brahmi-Bhoot 或 Majzoob,
有些是 Paramhansa 或 Salik-Majzoob 或 Majzoob-Salik;
但只有一個被稱作阿瓦塔(Avatar)或拉蘇(Rasool)。
五個至師控制著造物界的事務;
他們通過宇宙工作(供獻),
掌管著諸世界、層面和天堂,
指導著宇宙的進化和內化過程中的
海洋及每一個滴水的運動。
這五個至師中,有一個代表著上帝,
Saheb-Zaman 或 Qutub-e-Irshad.
這是至古者(上帝本人)的稱號——Adi?Purush.
至師把自己的靈魂供獻給宇宙,
同時他又幫助那些幻相中的靈魂
來擺脫造物界的羅網(束縛)。
正是供獻出自己的生命去達到目標的至師
引領著大無海洋里的水滴去達到目標
——親證大有海洋。
對于蘇非教徒,他是 “庫特博”,宇宙的軸心,
他的運動轉動著想象之輪的軸心。
在吠檀多教里,他叫 “賽古魯”,真理大師,
真理的化身,幻相游戲的大師。
正是他指揮著一切的個人和宇宙力量的運行。
這樣一個人已經成為無限
并且能夠控制其無限性。
在阿瓦塔與賽古魯的神圣知識、
神圣能力和神圣喜悅(Sat-Chit-Ananda)里,
沒有差異。
但每一個完人都對整個宇宙(從其在時間中的開始到終結)
有著不同的工作范圍。
賽古魯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里
對整個造物界負有靈性責任,
直到他離開肉身;
在放棄肉身的時刻,他的工作停止——就此告終。
之后雖然他的內在工作可能會延續若干時代
(比如哈菲茲的詩,卡比爾的歌或魯米的語錄),
但對于他已沒有絲毫的業相聯系。
至古者,阿瓦塔,佛,彌賽亞,
因為其永恒的責任,
而必須無數次地再生為神人,
一個又一個時代,一個又一個周期,
直到一切時間的結束。
只有他被永遠地記住,作為完人。
(因此亞當或希瓦的名字永遠都不被忘記,
他在過去很多時代所采用的名字也依然被記得——
瑣羅亞斯德,羅摩,奎師那,佛陀,耶穌,穆罕默德。)
通過其宇宙工作,
阿瓦塔把其靈魂供獻給宇宙,
供獻給一切萬物,供獻給所有的靈魂!
## 圖里亞瓦剎
成道者從第七層面的超越狀態(Vidnyan-Bhumika)
向造物界下降的時候,
必須經過不同的神圣狀態。
在第七個層面的
涅未卡帕三昧(無限意識)
與撒哈伊三昧(上帝意識加造物界意識)之間,
是圖里亞瓦剎(Turiyavastha)狀態。
在蘇非教里,圖里亞瓦剎是位于
法那 - 費拉(神圣消滅)與巴卡 - 費拉(神圣永居)之間的狀態,
被稱作 “法那 - 瑪爾 - 巴卡”(Fana-ma-al-Baqa)。
這個狀態在神秘學術語里叫做 “神圣交點”,
實在(神)與幻相(造物界)的交點,
神的意識(“我是無限”)與過著神的生活(“我是萬人萬物”)的交點。
它是成道者在獲得至師狀態(賽古魯狀態或庫特博亞特)之前
必須經過的交點。
如果一個在往造物界下降時停留在這個神圣交點的成道者
體驗圖里亞瓦剎,他就被稱作 “吉萬莫克塔”?(Jeevan-Mukta),
意思是 “解脫的在世者”;
在蘇非術語里,他叫做 Azad-e-Mutlag。
吉萬莫克塔有時體驗撒哈伊三昧——
“我是神,我是萬人萬物。”
但由于他對作為整體的造物界沒有靈性責任,
因此他的意識與造物界的關系是變化的。
有時候吉萬莫克塔可能僅僅體驗涅未卡帕三昧,
“我是神”,并且對造物界沒有有意識的體驗。
其它時候,他可能體驗撒哈伊三昧,
因為他自由地活動于內層面與濁界之間。
這意味著已完全擺脫業相聯系的吉萬莫克塔
有時候融入神圣意識——“我是神,”
而其它時候,連同神圣意識,
他還有著正常的造物界意識。
吉萬莫克塔對造物界的意識
可能是濁、精、心界的某個方面,
也可能是這三界的每一個方面。
然而,由于他對造物界沒有靈性責任,
他不為萬人萬物工作;
如果一個人不做宇宙工作,他就會重新融入
神圣而唯一的體驗——“我是神”,
從而失去對萬人萬物的意識。
吉萬莫克塔可能意識到某個心層面,
某個精層面,或者他所生活的那部分世界,
同時總是保留著 “我是神” 的意識;
但他不會透露他是神的化身。
因此與他接觸的人
會接受間接的,而非直接的,靈性好處。
吉萬莫克塔從不為造物界整體做內在工作,
但他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讓一個靈魂成道,
并讓那個人成為像他本人一樣(處于圖里亞瓦剎)。
吉萬莫克塔屬于五十六個希兀 - 阿特瑪中的一員,
但沒有一個吉萬莫克塔是靈性等級的 7,000 個成員之一;
他們非常自由,從不工作。
這些解脫者隨意地來來去去,
從上帝狀態進入造物界的不同狀態;
他們是神的自由靈(Free?Spirit),身處造物界
卻又獨立于它。
(第一個靈魂沒有體驗吉萬莫克塔的狀態;
最初他在成道的期間,他即刻經過圖里亞瓦剎
進入庫特博亞特。)
與吉萬莫克塔所不同的是,阿瓦塔和賽古魯總是
同時既保留著上帝意識(涅未卡帕)
又保留著造物界意識(撒哈伊三昧)。
不過,賽古魯在離開肉身的一刻,
失去與造物界的聯系。
阿瓦塔在離開肉身之后
從來都不會失去這個聯系,
而是通過活著的五個賽古魯,
保持著與整個造物界的聯系。
成道者之間的區別
不在于他們作為神的無限意識方面,
而是在于他們與造物界整體的關系方面。
有不同的完美狀態,
完人乃是行動中的完美。
完美性在于責任,主宰,權限。
Majzoob 或 Brahmi-Bhoot 或 Paramhansa
對任何人都沒有責任,且不幫助任何人成道。
Jeevan-Mukta 或 Azad-e-Mutlag 沒有宇宙責任,
但卻有責任讓一個人成道。
賽古魯或庫特博具有宇宙責任并且完成它。
他對整個造物界具有一般的靈性責任,
但卻具有選定的責任(chosen?duty),
幫助十四個圈子成員成道;
他還給百萬人帶來直接和間接的利益。
阿瓦塔或拉蘇對整個造物界具有選定的責任——
他給予萬人萬物以靈性推動,
并且有一項特殊的靈性責任,
幫助一百二十二個人成道。
因為阿瓦塔對每個人都具有選定的責任,
所以惟有他才能給億萬人帶來直接的利益。
只要他愿意,他就有權讓任何人成道;
惟有他才有權力在任何時刻,給予任何人以選定的推動,
從任何層面上提升到第七層面。
賽古魯按照阿瓦塔所選定的神圣計劃幫助人成道;
因此是阿瓦塔來決定誰將成道的。
阿瓦塔親自幫助成道或解脫(莫克提)的
是阿瓦塔自己的圈子成員,愛者和信徒;
所有的其他靈魂從賽古魯手里
接受成道或莫克提。
(莫克提發生在死亡的時刻;在成道時一個人保留人身且繼續活著。)
神圣計劃的真正意義
是一個吉兀阿特瑪成道的那個具體時刻。
這個神圣計劃被第一個靈魂所制定,
當他作為第一個阿瓦塔,下降回來的時候。
正是淘氣的小雞,在他成道
并即刻看見所有跟隨他的其他小雞之后,
制定了這個計劃,從頭到尾。
賽古魯在幫助每一個靈魂成道或解脫的時間上,
執行的就是這個計劃。
成道后,有些人可能僅僅活幾天
(大多數人在三天后放棄肉身),
有些人活幾個星期,幾個月,
幾年或者很多年。
有些人在很小的年紀成道
(Dnyaneshawar 成道時八歲,他是迄今最年輕的賽古魯,
但他只活到十八歲),
有些人在成年或老年時成道
(赫茲拉巴巴簡成道時七十多歲,并且活到 141 歲)。
當五個賽古魯或庫特博的其中之一放棄肉身時,
另一個成道的人立刻接替他的位置,
并且從那時起作為至師繼續生活?,
無論那個被挑選的人
曾經是圈子成員,
在層面上,有濁意識,
或者是吉萬莫克塔或瑪居卜。
在至古者的降臨期間(阿瓦塔時代),
有五個賽古魯和五十一個成道的人,
加上阿瓦塔(他總是同一個),
淘氣的小雞本人接管
并作為王統治著宇宙——他的雞蛋!
田心譯自 The?Nothing?And?The?Everything?by?Bhau?Kalchuri,1981
[http://meherbaba.cn/2020/site/?p=241](http://meherbaba.cn/2020/site/?p=241)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