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秘學與靈性**
秘學是有關宇宙和人類性格研究的一門知識。在這方面,秘學與有關這些課題研究的其它學科之間,沒有原則上的區別。秘學與其它學科之間差異的產生,是因為其它科學所涉及的方面和力量,可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一般觀察和操縱;秘學所涉及的,則是那些一般觀察和操縱基本上無法企及的隱蔽方面和力量。秘學知識的發展取決于人類精神的潛在能力的展現。
現代有很多精神研究機構,用對待其它知識形式的態度,對待秘學知識;因為原則上,似乎沒有理由認為,它比別的理論知識形式,有更少或更多的價值。我們發現這些機構試圖以組織與合作方式,探究秘學知識。大師們也認為,有時候應向人類大眾透露一些有關神秘世界的一些重要特點的理論知識,比如靈魂不滅與轉世,不同身體和層面的存在,以及有關進化與羯磨運作的規律等。這種知識給靈性追求和努力,提供了適當的背景,使常人的觀點在當時的情況下盡可能接近真理。不過,除了這種關于基本原理的一般知識之外,大師們對涉及神秘現實的詳細知識的傳播,總是盡量不予重視;對那些可能和作為藝術的秘學有重大關系的要點,甚至小心謹慎地隱瞞。
在秘學中,知者與不知者之間的差異,比在其它任何學科中都更重要顯著。在其它學科中,間接知識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直接知識。在秘學中,間接知識在內涵和意義上,絕對無法接近直接知識。因此,雖然秘學是一門重要學科,但純粹對神秘現實的理論信息的傳播,則沒有什么意義。對于缺乏第一手神秘現實的經驗者,有關神秘事實的某些單純理論知識,沒有特別價值。對于他們,這些神秘現象注定或多或少類似于對未知地區或想象作品的描繪。
作為一門科學,秘學可以說基本上同其它科學平起平坐;但作為一門藝術,秘學卻獨樹一幟。盡管如此,就連對神秘事實的純粹理論信息的傳播,也時常由危害伴隨,因為這有可能引起無聊的好奇心,激發控制未知力量的渴望,去滿足自私目的。神秘能力本身并無特別的靈性意義。就像別的世俗能力或科學發明,它也能用于好的或不好的目的。它給高級層面上的合作提供廣大范圍,但這必然意味著肩負特殊責任的靈性準備。
初學者可能會追求某些神秘能力,甚至在一定界限內成功獲得。但他若沒有在靈性上準備好適當承擔這些新能力所蘊含的新責任,這種新成就則會成為一種詛咒而非祝福。對神秘能力的哪怕最輕微誤用,都會造成嚴重反應,給靈魂帶來束縛。有時還可能會妨礙求道者的進步,甚至可能會導致重大倒退。初學者對神秘能力的不慎使用,除了給自身招致靈性毀滅外,還定會對那些受他影響支配者,造成無法估量的危害。
在靈性智慧大師手中,神秘能力不僅安全,而且具有造福人類的巨大潛力;但即使他們,在使用時也很節制節約。秘學作為一門藝術,在性質上具有先天的局限性。不能廣泛用它滿足人類的物質需要或世俗目的。隨便使用神秘能力所涉及的不確定因素,必定會對人的正常追求造成大量混亂和干擾。必須讓人們留給羯磨律對局限、資源和潛力的平等和持續作用。因此,對神秘能力的使用必須嚴格局限于對靈性目的促進。
有時候圣人確實會滿足信徒的一些世俗欲望:不是因為對世俗事務感興趣,而是想讓信徒擺脫對物質的渴望。兒童不愿學字母,為吸引其注意力,大人有時給他們特意用糖果做的字母。這樣他們才肯學,不是出于對字母的興趣,而是對糖果的。不過,這往往成為他們對字母本身感興趣的開端。這種興趣培養出來后,就可很快丟開糖果。世俗人就像這種小孩子。父親偶爾給幼兒一塊巧克力,鼓勵他做好孩子,圣人也會給世俗心重的信徒一些無害之物,以便他們會最終愿意丟棄之,并對真正靈性產生興趣。
世俗人深陷物欲,以致什么都不會讓他們感興趣——除非跟實現這些欲望有某種直接聯系。但他們可能會來拜見、服事或尊重圣人,以期在物質問題上得到幫助。當有人懷著敬意前來,圣人就有責任提供靈性幫助,即使來者帶有別的動機。對人心有著更深洞悉的圣人,可能決定給他物質上的幫助,以便把他贏到真正的靈性上。這種為靈性目的提供物質誘餌的情況,屬于例外,不是常規。大多數情況下,圣人不鼓勵人們為了物質利益來接近他們。從靈性的角度,一個人純粹因圣人可愛而愛他,要比為自私目的去愛他,好上無數倍。應該出于對真正靈性感興趣,才去見圣人,不為別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從同圣人的接觸中獲得最大好處。
秘學作為藝術的正當理由,完全取決于它對靈性目的的服務能力。對這一目的的任何偏離,都可被看作對神秘能力的誤用。不能把它僅僅用于世俗目的。它的真正作用不是實現人類欲望,而是達成人心凈化。秘學作為一門藝術,是能夠幫助人類放棄低級欲望,從而凈化人類的最有效力的因素之一。
對那些因進步而即將展現潛在的精神能力者;或者精神能力已相當發達者,但因意識撤向高級層面,有時候對濁界沒有完全覺知者;秘學作為藝術特別相關而必要。對他們要講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很多高級求道者發展出若干的神秘能力,卻經常像普通人一樣,需要靈性幫助。因擁有許多神秘能力,他們能夠隨時且有效地得到至師的幫助,不管距離多遠。在高級層面上有意識地接受大師的幫助,要比他僅靠濁媒介所給予的幫助有效得多。
除了前進道路上存在的困難,高道的特點之一是沉浸于喜悅狀態,不愿下降到濁界工作。高道的這種下降,與在第七層面體驗亦即完人成道狀態之后,返回正常意識,不可同日而語。成道后至師的歸途,及隨后置身于不同層面,乃受利他動機所驅使,是普拉拉卜達的結果,完人根據被授予的權限,將之用于人類的靈性提升。比如說穆罕默德成道后置身第七層面,佛陀置身第五層面,阿杰梅爾的姆伊奴丁 · 齊西提置身第五層面,盡管他們同時還意識到一切的層面。
當高道擱淺于層面之間時,誘使他們下降,是為了幫助加速他們的進步。例如,求道者若是擱淺于第三和第四層面之間,大師通常首先把他降到第三層面,再把他推至第四層面。這樣從高級位置下來,也常常有利于那些仍在茫茫塵世,甚至尚未入道者。大師有時可能決定通過某個高道做些靈性工作,也許要求他為了別人而延緩個人的進步努力。這種下降結果是順利穿越下一段道路的靈性準備。盡管如此,求道者也難以放棄自身優勢去幫助別人。對一個體驗強烈陶醉狀態者,下降尤其困難。蘇非教把這種陶醉稱作 “海拉特”。在該狀態,求道者發現極難離開各種陶醉。但有時候他必須抵制在陶醉中迷失,為了世界上的其他人而下降。大師自有對付高道的辦法,能讓他采取不合口味的行動。
這在甘吉夏喀(巴巴法瑞杜丁)的故事里得到很好說明。這個著名的瓦隸,在遠未覺照之前,閉不上眼睛,常睜的雙目總是茫然無神。因處于海拉特并完全陶醉于該狀態,他也不能吃飯。其大師,阿杰梅爾的克瓦加,想要他離開這個陶醉狀態并且下降。但他發現很難服從大師。大師只好轉動鑰匙,用如下方式讓他清醒。大師在內心啟發五個盜賊走近瓦隸,在五步之內坐下,瓜分贓物。他們很快爭吵起來,其中兩個把另外三個殺了,私分贓物后逃跑。盜賊逃跑時經過瓦隸所坐之處,瓦隸恢復了正常意識。罪犯臨近之赤裸刺激,足以把他的意識拉下。最先進入他視線的,是幾只麻雀,他的第一沖動是用它們測試自己的新能力。于是叫道,“麻雀,死掉!” 麻雀倒下死了。他又叫道,“麻雀,起來!” 它們又站起。見此情景,兩個盜賊萬分驚訝,請求瓦隸救活被他們一怒之下殺死的三個同伙。于是瓦隸對三個死去的盜賊叫道,“起來!” 但他們沒有起來。他被喪失能力的念頭驚駭。痛悔對能力的輕浮使用,哭著找大師。走近大師,卻發現那三個盜賊正給大師按摩雙腳。瓦隸回到原處,不思吃喝。原地不動呆了十年,骨瘦如柴,直到白蟻開始吃他的身體。人們會走來,在瓦隸身邊放大量糖給螞蟻吃。他因身邊總被大堆的糖包圍,被稱作甘吉夏喀——糖庫。其故事表明,即使最高級的求道者也需要大師幫助才能前進。
甘吉夏喀的故事還說明,哪種場合需要使用神秘方法和神秘能力。但須認真注意,無論何等的神秘現象,本身都不會有內在價值。似乎屬于現象(神秘與否)的價值,不是純粹虛幻,就是完全相對。無論什么獲得了虛妄重要性,虛幻價值就會產生,因為它刺激或承諾實現愚昧造成的一時欲望和受限目的。離開這些暫時欲望和有限目的背景,它會立刻喪失似乎具有的意義。當某物因服務于真理證悟或表現而獲得意義時,相對價值就會產生。這些事物的意義,來自于它們作為神圣生活游戲的根本條件;因此,雖說相對,這種價值卻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
大多數人有意或無意夸大神秘現象的重要性,把它們誤作靈性。對于他們,奇跡和靈異現象才是津津有味的話題。這竟被當作對真正靈性生活的興趣。但是,在秘學與密教、通靈與靈性之間,有著極其清楚明確的區別;不充分了解這種區別的內涵,只會導向混亂。
一切的奇跡都屬于現象世界,也就是影子世界。作為現象,它們會發生變化;凡是變化的事物,都不會有永恒的價值。證悟永恒真理,即進入不變生命之至高實在;對神秘世界的了解,或操縱神秘力量的能力,都不會真正等同于對真理的證悟。神秘現象就像一般的濁界現象一樣,同屬虛妄想象領域。從靈性的觀點,唯一重要的事情是實現神圣生活,把它體現于日常生活,以幫助他人實現之。深入到一切存在和意義的本質,并通過在形式世界中表現真、愛、純、美,來釋放這一內在成就的馨香,以引導和造福他人——這才是唯一具有內在和絕對價值的游戲。所有其它的事件、事情和成就本身,都不可能具有永久的意義。
田心譯自美赫巴巴著《語錄》第 6 版,1967 年出版
- 美赫巴巴語錄
- 《語錄》目錄與術語匯編
- 七個真實
- 新人類
- 自私性
- 上帝與個體
- 宇宙的開始與終結
- 業相的形成與作用
- 業相的消除(一)
- 業相的消除(二)
- 業相的消除(三)
- 善與惡
- 暴力與非暴力
- 暴力與非暴力再解釋
- 行動與不行動
- 完美性
- 靈的生活
- 無私服務
- 靈性認識的途徑
- 性問題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愛
- 真理的無限性
- 尋找上帝
- 道路的階段
- 達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師徒關系
- 大師之道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一)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二)
- 自我的性質與終結(三)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學在靈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靜心的類型(一)
- 靜心的類型(二)
- 靜心的類型(三)
- 靜心的類型(四)
- 靜心的類型(五)
- 靜心的類型(六)
- 靜心的類型(七)
- 靜心的性質(八)
- 靈性進步的能動性
- 撒達那的深層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來臨前的陣痛
- 轉世與羯磨(一)
- 轉世與羯磨(二)
- 轉世與羯磨(三)
- 轉世與羯磨(四)
- 轉世與羯磨(五)
- 轉世與羯磨(六)
- 轉世與羯磨(七)
- 為神生,為神死
- 為人類靈性自由工作
- 靈性工作者的任務
- 求道
- 求道者的條件(1)
- 求道者的條件(2)
- 求道者的條件(3)
- 求道者的條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條件
- 神即無限愛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簡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簡介
- 第二版簡介
- 卷首語
- 第一部分 意識的狀態
- 第二部分 原始驅策及意識進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諸界的特點
- 第四部分 輪回轉世與意識的無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識層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識狀態總結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紗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狀態,第一驅策和意識的進化與內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個狀態
- 第十部分 結語
- 補編目錄
- 補編
- 跋(附四個旅程圖表)
- 術語匯編
- 中英文專名對照
- 索引
- 光束
- 來自超越的沖動
- 身體與靈魂等式
- 宇宙的構造
- 前進的生命溪流
- 靈性全景中的疊置秩序
- 靈魂之間的互動
- 二元對立的演算
- 從永恒到永恒
- 靈性肆虐
- 惡乃善之遺物
- 愛之道
- 自我的把戲
- 證得我的十二條途徑
- 如何愛上帝
- 愛能夠讓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須走開
- 巴克提瑜伽
- 論愛
- 論分裂的自我
- 大知與想象
- 自我否定與自我忘記
- 真理火花
- 真理個體
- 神圣階層的工作
- 神的市場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靈性
- 靈魂的性質
- 超越認識
- 生活意義
- 真正自由與創造
- 印象的交換
- 奇跡
- 美赫巴巴箴言
- 無限智能
- 簡介
- 無限智能遍在一切
- 證悟的條件
- 竭磨瑜伽
- 禪那瑜伽
- 四瑜伽的關系
- 巴克提的三個類型
- 巴克提的三個階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極致
- 神及其屬性
- 大師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態度
- 神圣的生命一體
- 大我、小我與束縛
- 目標與實現
- 聽著人類
- 上帝手書
- 死亡與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徑
- 睡與醒的循環
- 無與有(又名:淘氣小雞)
- 《淘氣的小雞》序言
- 《淘氣的小雞》1
- 《淘氣的小雞》2
- 《淘氣的小雞》3
- 《淘氣的小雞》4
- 《淘氣的小雞》5
- 《淘氣的小雞》6
- 《淘氣的小雞》7
- 《淘氣的小雞》8
- 《淘氣的小雞》9
- 《淘氣的小雞》10
- 《淘氣的小雞》11
- 《淘氣的小雞》12
- 《淘氣的小雞》13
- 《淘氣的小雞》14
- 《兩個國王》
- 有與無
- 愛者與被愛者
- 酒與愛
- 愛的階段
- 愛的禮物
- 愛女人與愛上帝
- 神羞見陌生人
- 絕對的誠實
- 變得無腳無頭
- 無旅之旅
- 好奇與懷疑者
- 三類廉價的體驗
- 有三類的……
- 不要尋找,你就找到
- 神在尋找
- 潛水采珠者
- 四個旅行
- 賣酒者
- 無限者是賽古魯
- 神圣佯裝
- 困境
- 知識的傳授
- 介紹
- 撒晤斯語錄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從禮物
- 神圣的回應
- 疑問的頭腦
- 醒夢狀態到真醒狀態
- 我是無限意識
- 我是歌
- 無限知識
- 宇宙身體
- 瞬間知一切
- 知與不知
- 意志與煩惱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識,目的,意義,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戲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問題與答案
- 一與零
- 物質主義的夢幻
- 當下
- 三種狀況
- 無限存在中的無目的
- 心意識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卻并寬恕
- 無知的化身
- 靈性知識圖表2022
- 1轉世進化內化
- 2神圣主題圖表
- 3神的十個狀態
- 4兩個國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來潮
- 7神是實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覺醒
- 9進化和內化
- 10四個旅程
- 11神睜開眼睛
- 12諸層面和諸世界
- 13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空無
- 14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庫特博
- 15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靈魂意識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靈性知識圖-光環與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