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合規國際互聯網加速 OSASE為企業客戶提供高速穩定SD-WAN國際加速解決方案。 廣告
                兩天過去。2月20日,巴巴以電影工作為由,遣加勒特·福特到印度北部旅行一個月。禪吉陪他到孟買。福特將用一個月造訪博帕爾、烏賈因、瓜廖爾、阿格拉、德里、貝拿勒斯和安拉阿巴德等地。因過慣了風光的好萊塢生活,福特在納西科循規蹈矩生活兩個月后,變得躁動不安,因此巴巴準許他游歷印度,借口是為電影計劃尋找地點和收集背景素材。雖然巴巴也規定了一些限制,但福特的旅行不像別人那么嚴格,比如被遣乞討的普利得。加勒特離開前,巴巴給他以下指示: **不住頭等旅店,因為過簡單生活,能讓你了解和感受真正的印度生活。** **也不要住很低劣的旅館;中等類型即可。** **不吃魚或肉。應食用蛋、蔬菜、牛奶和水果。** **不飲酒。** **不從事淫欲行為。** **除了自衛,不可在任何情況下動手打人。** **不打聽或向任何人提及美赫巴巴。** **不同任何人談論政治。** **不反對探討宗教和靈性話題。** **不反對討論電影;你也許會遇到有意幫助者。** **不反對會見當地的瑜伽士或圣人,但避免給他們錢。** **整個旅行期間乘二等艙火車。** **每到一地,給巴巴寫一封信。遇險情發電報**。 加勒特·福特滿懷憧憬離開納西科,以為會在靈性浪漫的“印地亞”有一番異國冒險,遇到會向他展示奇跡的神秘高道。他也樂得離開納西科埃舍受限而單調的生活。但他的夢想不會實現。2月25日,他從瓜廖爾給納西科的西方人寫信: “迄今為止,還沒有戴包頭巾的神秘陌生人,從苦棟樹影里向我招手,把我領到暗處,揭示神秘東方的奧秘,但我尚未放棄希望。這次旅行多少有些乏味——雖然印度的一半紅塵已被吸入福特身體!” 3月2日,福特從阿格拉給巴巴寫信: “旅行至今基本上沒有關聯靈性體驗之事。我有些失望,因為我曾期望有幾次像保羅·布倫頓那樣的體驗,遇到有靈性天才者……” 巴巴通過禪吉給福特回信: “將巴巴為某個靈性目的、訓練或體驗派你旅行的念頭丟掉,這一次牢記這點!別為此郁悶不樂。充分利用這次旅行,記住電影工作,盡力找到有益線索。” 對西方組其他人,自從他們到美赫靜修所生活,一直遵循的紀律規則,也有所放松。現在他們可以離開埃舍地界,但須嚴格遵守一些條件: **不去舞廳、俱樂部或其它娛樂場所,也不參與地界外的游戲或運動。** **除非必要,不同陌生人講話,也不得拜訪熟人。** **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不得步行或騎自行車外出。(因為陽光強烈。)** **要準時到餐廳用餐。** **不得吃喝非餐廳準備的東西,咖啡除外**。 “此乃剪去翅膀的自由,”巴巴評論。并進一步闡述: **從3月16日起,烏爾都語課程重新開始。(因巴巴生日準備工作烏爾都語課暫停。)我希望你們認真對待,又不會出現危機。每個周日放假,不學烏爾都語,另外你們每月有三天,可從早上8點至晚上8點全天外出野餐。加勒特兩次向我提起,某種身體鍛煉會很好,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我會給你們50盧比,用于購買乒乓球、羽毛球、甲板網球設備和你們喜歡的其它東西。** **你們都要好好研究我就你們離開埃舍地界給的幾項限令。拿一份去讀,直到充分領會,不要將來說,不清楚。** **鑒于將至的炎熱,我們僅20天訪問美拉巴德一次,而不是一周一次。夏季過后,我們將每周或每10天去一次。3月15日,你們都隨我去美拉巴德**。 巴巴曾說他們可以外出野餐,后就此進一步指示: **你們外出野餐當天沒有職責,也不靜心。你們可以上午8點離開,晚上8點返回。因無食物可買,你們帶上全部食物。每次外出諾芮娜都對此負責。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坐在樹蔭下,切莫在太陽底下。** **為避免車里過于擁擠,外出可用三天時間,每次只去一部分。這意味著有些人總會待在靜修所,不想利用外出者可安靜留在這里。伊麗莎白每月有兩次野餐,因為她得駕駛福特車**。 伊麗莎白,通常還有諾芮娜,威爾和瑪麗,總是情愿留在靜修所。拉諾、吉蒂、迪莉婭、瑪格麗特、小阿迪和卡林伽德,則樂于到幸福谷這類地方去。拉諾回憶說,野餐時西方人常纏著禪吉、小阿迪和魯斯特姆,要他們講跟巴巴生活的故事。”因為她們總是那么喜歡外出野餐,巴巴風趣地給吉蒂、瑪格麗特和迪莉婭三人取昵稱“輕浮的三個”。 一天傍晚,巴巴來到薩扎特門廊,擊掌,這三位女士跑來。他同她們討論了一些問題,談話過程中,巴巴轉向吉蒂,在字母板拼出,“你為愛而愛我。” 巴巴又轉向瑪格麗特和迪莉婭,說,“不要愛一中的多,要愛多中的一。我是唯一永不會辜負你的朋友。” 一名西方女士受到新自由的激勵,向巴巴建議,讓他們去游泳,或者同魯斯特姆去獵虎。3月4日,巴巴指出: **你們真是腦子不開竅!野餐好,散步好。游戲對鍛煉也好,比如乒乓球等。但這不是說天天游泳或打獵殺虎!你們來就是想做這些,因為魯斯特姆射了只老虎?** **你們可以去散步,長短都行,但不要提新建議。仔細閱讀限令,按要求行事。我因為愛你們,才說這個**。 巴巴轉向瑪格麗特,問,“你把芭蕾舞學校留給梅布爾,只是為了殺老虎,是不是?” 又接著說: **野餐一月一次可以。我樂意。但莫再向我要求別的待遇了。這讓我不悅。倘若我不樂意你們外出野餐,也不會對伊麗莎白說,“你什么時候去?你怎么不同去?”你們要是每天出去散步幾英里,或去市場購物,我不會介意。但不要去河里游泳或去打獵。** **要點是你們不應提新建議。要求不要超出我給你們的。我給你一根手指,就不要試圖得到整個胳膊。** **我給一個人一些自由,不意味著我應該給每個人。對一個人好的,不見得對另一個好。你們要牢記這點。** **我說過,在野餐日,靜心和烏爾都語課免除,但這不對那些選擇不去者。對于他們,靜心照常。對靜心和學烏爾都語的這種厭惡,很多人都有。靜心——你們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我也不喜歡,但我喜愛被靜思,因為這樣我則直接幫助。** **愛是最高形式的靜心,但只是那種一刻都不忘至愛的愛。這樣的話靜心則不必要。是多余的。馬儂除了萊拉,別的都不想。他在萬物中見萊拉。(馬儂和萊拉的故事,是波斯著名的最高人愛故事。馬儂和萊拉彼此深愛,但他們屬于不同部落,未能終成眷屬。馬儂因分離之痛幾近瘋狂,他的愛讓他在萬物中見萊拉。強烈的愛使他遇到一位庫特博,后者讓他成道。)** **烏爾都語如同蓖麻油。但你們如果真的計劃在這里生活5年,就必須學,越快越好**。 巴巴隨后問了大家烏爾都語的幾個祈使動詞! 這天巴巴還對其沉默解釋說: **幾近12年我一言未發。但我從不沉默。我永恒地言說。在靈魂深處聽見的聲音,即是我的聲音——靈感的、直覺的、指導的聲音。通過善于接受該聲音者,我言說。** **我的外部沉默不是靈性訓練。曾有信徒問至師因何禁食。至人回答,“我非求道者,我已完美。所以我禁食不是為了獲得完美,而是為了別人。”** **求道者不能像已臻完美者那樣行動,但完人為了別人,卻能像求道者那樣行事。文學碩士能在黑板上書寫字母教兒童,但這不意味著他不再是文學碩士。** **因此,我的沉默純粹是為了別人的利益才進行和保持的**。 關于靈性,巴巴說: **學習它比無知好;感受它比學習好;體驗它比感受好;最好是成為它**! 巴巴又對第三只眼作了解釋: **當眼睛完全有意識地轉向內時,這只眼(指了指眉心)便打開,這時僅僅看見內部。這即是內見。獲得合一。** **你渴望合一,但看不見你想與之結合者。當眼睛轉向內,這只眼睜開時,你便看見你所渴望者,會更強烈地渴望合一。** **不能機械地讓眼睛內轉。不可能憑練習達到。不過,大師眨眼之間就做到。你看見大我。一切都改變**! 瑪麗·白克特問,“您曾說,在一個人抵達第七層面,與神的完全結合之前,一切都是幻相。我們為啥還要操心中間層面?” 巴巴授述回答,“結合是真實的,但一個人必須經過層面,哪怕是一瞬間,如果賽古魯或阿瓦塔希望,能瞬間將你提至第七層面,但在那一瞬間,你也得經過全部六個層面。 “靈魂以為每個層面都是終點,因為每一個都那么誘惑人。不再有前進的愿望。加勒特·福特說他想永遠待在泰姬陵旁;它太美了。第一層面就像那樣。除非有大師幫助你,否則你就無法前進。” 又進一步解釋后,巴巴結束授述,問其中一位,“明白嗎?” 這個人回答,“不明白。您講這些時,我都糊涂一團!” 巴巴微笑,拼寫回答,“愛巴巴!這是你唯一需要做的。有趣的是,你已經合一。這很有趣。但你不得不經歷之——你必須,每個人都必須。你必須知道,‘我已與無限為一,我一直是無限。” 馬克姆·希勞斯問巴巴,“我們如何才能超越‘成為’,到達‘純是’?” 巴巴回答,“你想知道如何證悟大我。好聰明。他問了唯一重要的事情! “成為即不知狀態——無知;是即證悟——大知。一個人除非被囚禁,否則就不會欣賞自由。魚生于水,長于水。但它意識不到水。離開水,再回到水中,它才知道水。” 娜丁·托爾斯泰說,“那我們就應該祝福一切,甚至我們的困難,是不是?” 巴巴說,“祝福一切,包括甜食和檸檬蛋糕!”巴巴3月4日同西方人的會面就此結束。 次日上午,收到從孟買寄來的巴巴生日新聞片,當天巴巴同西方組到圈子影院觀看。 后來有一次,美赫巴巴對內在道路和層面進一步揭示說: **靈性道路即內層面。道路上——層面上——的人主要有三類:陶醉者,被稱作瑪司特;清醒者,被稱作撒里克;靠自身努力者,被稱作瑜伽士。瑪司特是沉浸于諸層面的天堂狂喜的個體。撒里克置身于層面上,受庫特博或賽古魯指導。瑜伽士經天堂到層面,有時候由賽古魯指導。這些人在內道上,在自身存在內旅行以證悟神,同時穿越精和心層面及天堂。** **七個層面各有一個被稱作天堂的部分。內在道路由7個層面的7條道路和14條支道及7個天堂構成。7條道路位于層面之間,14條支道通過7個層面的每個天堂。天堂對于層面,如同城市對于中心火車站;行道者通過7條道路——連接車站的軌道——從一站到一站,從一個層面到一個層面。要到下一站(層面),須通過城市,有14條支道經由城市(天堂),14條街道進入并穿過城市,到下一個火車站(層面)。一個人若被城市(天堂)的諸多美景誘惑,在城市流連陶醉,就無法前進,找不到火車站——行至下一個層面。** **賽古魯和庫特博指引有緣的個體,通過城市(天堂)到火車站(層面),確保他們繼續朝真正的成道目標前進,從一生到下一生。那些試圖獨自行道者,在試圖前進時,沒有至師的直接幫助,會不可避免地因每個精層面的天堂誘惑陷入城市,直到第四層面。這些迷醉者處于一種海拉特狀態,沉浸于天堂的正是這些陶醉的瑪司特。但保持清醒者,靠庫特博幫助進入內在領域的撒里克,則受保護不沉陷于天堂圈套。通過14條支道之一把撒里克帶出天堂,并通過連接火車站的主道,直接把他帶入下一個層面。** **直到第四層面,內道上有被稱作卡達姆、伽姆和穆卡姆的內在階段。一個卡達姆是穿行任一精層面的一步。一個伽姆是穿行任一精層面的喘息空間。一個穆卡姆是穿行任一精層面的歇息地。經過若干步(卡達姆)到達一個喘息空間(伽姆);經過若干伽姆,到達一個穆卡姆(歇息地),直到不受迷惑的心層面。在層面之間的7條道路和經由天堂的14條支道上,每個精層面有49個穆卡姆,一直到第四層面和第四天堂。** **每個精層面和天堂有成千上萬步,每個精穆卡姆(歇息地)之間有幾個伽姆,直到第四層面和天堂。穿越層面有較少的卡達姆(步),因此對撒里克是更直接的旅行,在天堂里有更多的卡達姆,因而對瑪司特是更間接的旅行。瑪司特滯留天堂(城市),完全沉浸于陶醉之極樂。撒里克居住于層面(在火車站),有自己的極樂狂喜,但不離開道路到下一個層面;因而他們繞過天堂的誘惑——避開城市。** **至師帶領準備好的個體通過層面,但通常給他們罩上面紗,不讓他們有意識地體驗層面和天堂。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經過層面。瑜伽士、瑪司特和撒里克不戴面紗,靠自身努力和在更高級靈魂幫助時,行走內層面之道路,有意識地經過天堂。天堂是在精層面的能力(悉地)和狂喜(哈爾)體驗。一個人不在天堂(城市)走動,抵達下一個層面(火車站),即是在層面,置身其間。該體驗是層面的穆卡姆。不過,一個人若在城市游逛,陷入誘惑,即是在層面的天堂。該體驗被稱作哈爾。** **在天堂狂喜中,一個人不能前進到下一層面,因為他處于陶醉或海拉特狀態。經由天堂的進步對瑪司特很慢,且總是有神圣陶醉的危險。陶醉難以抗拒,所以危險;這種強大力量被稱作伽茲德。伽茲德意味著,人不吸收天堂體驗,反被該體驗吸收。瑪司特陶醉得不想離開天堂。伽茲德最終導致神圣昏迷。** 同一天,賽義德·薩赫伯來見巴巴。他12歲的女兒不久前去世,賽義德情緒低落,不是因為女兒的死,而是因為她所遭的罪。家人出于無知,曾帶女孩到不同的靈媒那里,試圖驅趕他們認為附在女兒身上的鬼魂。 賽義德·薩赫伯不同意家人,無法理解自己跟巴巴多年聯系,鬼魂怎會侵擾他的孩子。巴巴安慰賽義德說,“她不是什么鬼魂附體,而是患了肺結核。不論多強大的鬼魂,都無法碰我的人。而是遠離我的圈子成員!” 美赫巴巴出于自己的原因,對圣雄甘地沒來參加他的生日慶祝,感到有些失望。親睹東西方為靈性目的聚會,對甘地會有好處。在巴巴敦促下,禪吉對甘地致信如下: “1937年3月5日 納西科靜修所 親愛的甘地吉: 你2月11日的來信已經收到。 多年后這次公開慶祝師利美赫巴巴的生日,在很多方面都標志著一個重要紀元。我將提及其中兩個最重要的特點:他觸摸成千上萬人的足,東西方更親密的聚會。 做為靈性大師,美赫巴巴不贊同折中的無辨別慈善活動,那是大多數救濟活動的特征。這次引你也詢問的活動,是為了聯系群眾有意安排的,借助宴食和老套的慈善活動(印度生活的一個特點),也是為了終極目的——大師的靈性傳遞。 17日為上萬人發糧食布匹和甜拉都期間,美赫巴巴親手觸摸了每一個帕薩德接受者的足,這在我們古吉拉特語中叫做“帕伽亞·帕德烏”(頂禮)。應該說明的是,該帕薩德給了所有的前來接受者——不分信仰、貧富。這種帕薩德的靈性意義——從你將其誤解為“幫助乞丐”的信中可以看出——似乎已被忘記。 此次聚會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美赫巴巴的西方跟隨者首次參加這樣的公開活動,同印度跟隨者和其他人打成一片,同包括一切階層和信仰的人——印度教徒(婆羅門和賤族)、穆斯林、帕西人、伊朗尼,基督徒(西方和印度)——坐在一起兩次共同用餐。美赫巴巴同大家平起平坐,這帶來前所未聞的愛和兄弟情誼。 致以一如既往的愛。” 圣雄甘地給禪吉回信寫道: “1937年3月10日 瓦德哈?辛崗 我親愛的達達禪吉: 很高興你將17日發生的一些事告訴我。然而此刻,我不能同你看法一致。期望有一天我會理解你所描述的事件,以及按你所言今后將會發生之事。確實,所有的種姓、階級,窮富和一切民族在此之前已懷著愛和四海兄弟精神同席共食。這不是一種新現象。但視角不同的時候談論事情,是沒有意義的。” 3月11日星期四,巴巴召集男滿德里,向他們解釋: **公平坦誠是一種品質,這樣的人誠實并有勇氣公開說出感受,而不是把事情藏在心里或背后議論人。有的人以“直率得可怕”為榮,憎恨那些不直言不諱者。** **然而,有些時候則需要不同對待。有時當沉默能服務于目的時,即使懷著最佳的意圖說出來,往往會把事情整個毀了。** **出自最大善意的話,很可能被一個敏感和性急者誤解,如果在他沒心情聽時說出。他有可能勃然大怒,過于激動,對最好的朋友或善意者產生偏見。因而錯過智慧之言。如果這些話在他較為平靜的時刻,能夠理解甚至欣賞其意時說出,則會給他帶來好處。所以,重要的不總是怎么坦率說出的東西,而是適當的表達時機和方式。** **沉默,哪怕被誤解為圓滑或虛偽,最終也會比最光榮的直言不諱品質達到更好的目的。倘若不加辨別不分場合,有時人類推崇的最佳品質反而成為最壞的缺點**。 3月13日,巴巴在納西科。馬克姆·希勞斯曾在納西科的一個宗教會議上,結識了一位天主教神父,并敦促他來見巴巴,遭謝絕。馬克姆跟巴巴提及,巴巴也顯得無興趣。但經馬克姆勸說,安排了會面。下面是神父同美赫巴巴之間的對話: 見面后,巴巴對他指出,“毛拉吉(穆斯林牧師)都好;教皇好;班智達(印度教學者)也好。只有賢卡拉查亞(正統印度教領袖)能一說幾個小時不停!” 神父剛參加過宗教會議,聽了巴巴的話,驕傲地反駁,“整個會議期間,講話的不是賢卡拉查亞,而是我。賢卡拉查亞毫無說服力。他什么都說不好,我把他痛批一頓。” “是啊,”巴巴回答,“這些毛拉吉,還有賢卡拉查亞,都需要警告。理應受到教訓。” “剛才您還說他們好,這會兒又說需要教訓他們?”神父說。“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巴巴拼寫道,“賢卡拉查亞和大祭司頭大有知識,但他們心小。不過,你有一顆好心。” 又說,“世上說教的人多,學習的人少。” “您是指什么?”神父問。 “他們都說教,但沒人想學習——說教者自己并不知道真理!” 巴巴接著講了貝利的故事:“貝利是我上學時的朋友,他無法相信,一個像我這樣曾同他玩彈珠的男孩,怎么會獲得如此高的狀態,而他卻原地踏步。他和我之間的差別太大,他想看到一些奇跡證明才會信服。一天,貝利在普納我的茅屋里寫東西,突然墨水瓶上下舞蹈起來!他看得目瞪口呆。過了一會兒,鋼筆從他手中跳出,也舞了起來。他大叫,‘巴巴!巴巴!’一連數日流淚不止。從那天起他確信了我的能力,對我有了信心。 “我對他說,‘你這個傻瓜,倘若這么點小現象就能讓你相信靈性,你為啥不去跟隨著名的密修術士,穆罕默德切爾?’ “奇跡全是兒戲,靈性則遠遠高于它們。奇跡本身毫無靈性價值或意義;但也有必要,有時候大師為讓大眾相信真理和靈性,也施奇跡。耶穌施奇跡不是為了自身利益,而為了讓人們認識真理,建立信心。然而,被釘于十字架時,能起死回生的他,卻沒有去阻止!” 神父轉換話題,問,“您為何保持沉默?為何不說話?” “我一直在說話!”巴巴微笑回答。“通過你,通過所有的大祭司,通過每一個人,我不停地說話。” 神父不懂巴巴的意思,問,“那您為何使用字母板?” “我通過你和一切人說話,通過這個字母板回答問題。” 神父越發困惑,問,“如何?我不明白。” 巴巴揶揄道,“是啊,你不明白,是因為你在羅馬。我知道,是因為我在自家!這是你與我的區別。你在羅馬,我在家!” 同巴巴會面后,神父滿懷困惑離去。巴巴所說的“家”是他與神為一,“羅馬”指教堂——儀式教規正統。神居于巴巴內,巴巴居于神內。但對于神父,神在羅馬——羅馬的教堂。 與此同時,加勒特·福特對自己曾想離開納西科去看真正的印度,深感懊悔。旅行期間,他深感孤獨,住破舊旅館,吃劣質食物,所見所聞讓他無比消沉。他開始思索自己究竟在印度做什么。3月5日,他給巴巴寫了封長信表達感受。他的信是巴巴利用一切必要手段,攪得納西科每個西方人內心紛擾的很好例子。事實上,隨著事態的發展,加勒特·福特的感受將會給埃舍帶來重要變化。下面是他給巴巴的信: **迄今我還沒有任何一個普通游客不會有的體驗,除了看到當代印度生活的表面,我不敢說獲取了很多能協助我們拍電影的印象。對拍攝迄今所見所聞,我深感悲觀。巴巴,我平生閱讀和聽聞到的充滿魅力的印度,一定有一個。它在哪里?我迄今未見。所見的是我不知道的印度,這讓我稍感不安——考慮到我本應用雙手挖掘印度生活。如果您認為我因不住破爛旅館,吃糟糕食物,睡硬板床鋪,聽某個想知道我認不認識簡·哈洛的三等旅店老板嘮嘮叨叨,而錯過了印度生活,那我最好還是回納西科,老老實實學烏爾都語。** **我不愿顯得忘恩負義,但我必須永遠對您誠實。沒看到可贊之物,卻喃喃低語“好極了”——不會得到什么。我期待發現的是古老瑰麗的印度。卻根本沒看見。我感到印度又臟又亂,自感一敗涂地。** **巴巴,對我做點什么!把我救出這種可怕的兩難境地——與我熟知的生活斷絕;又因這樣那樣的原因,被新生活擋在門外。我知道您讓我來印度,不是叫我像離開水的魚苦苦掙扎。我感到那么貧瘠,那么無用,那么缺乏靈感,那么遲鈍!我知道自己腦子里鎖著美、效率和創造力;我心里懷著對您和您的事業服務的巨大渴望。您擁有打開這一切的鑰匙,讓它以廣闊無限的能量溪流滾滾而出,化為巨大利益。為什么您猶豫不決,不去轉動它,利用我以愛和信任獻在您足前的內在力量?我知道有一天您會的,但與此同時我在慢慢地發瘋。** **我一生積極活躍,習慣了讓事情發生,以成就為榮——無論那同我會為您做的相比(要是您允許)是多么微不足道。幫助我!我無法只是坐著,無所事事,對同組人甜美微笑,談論烏爾都語動詞和茹阿諾籠子里的怪鳥從哪兒來。即使這種旅行也不夠,因為不論我走多遠去追求行動——我是指創造性活動——我其實哪兒也沒去,因為這一切都在我之內,我的心和靈之門依然緊閉。有您幫助,我可以坐在納西科的書桌前,創作出偉大的戲劇,偉大的電影故事,不朽的文章——不用離開椅子。我知道那一切。我想做。我想擁有一些知識,我能遞給我的世界里的需要者的東西,我從美國來接受的東西。倘若我此刻突然返回西方,就會兩手空空,除了同您相處的幾個幸福時刻記憶,什么都沒有,別的幾乎沒有。** **環顧過去幾年來跟隨您的很多人,我充滿好奇和困惑。倘若您突然同他們割斷聯系,他們會怎樣?這些年的服務和犧牲,他們得到了什么;就是說他們能向別人傳遞什么?他們自身也許有一定程度的靈性解脫;但那也是自私態度。他們能提供什么幫助?他們知道了哪些從前不知道的?** **我們西方弟子:他們又怎樣?馬克姆和珍有什么能帶回美國?伊麗莎白如何執行您的工作——連她自己都不清楚是什么?湯姆,被遣回倫敦,不再收到巴巴的來信,不再同巴巴聯系,他會做什么?您認為他們都在某個實際程度上吸收了您教導的東西?那些簡短談話——那么小心地速記下來,那么仔細地打印出來——您認為它們已成為這些人的一部分了?我不。** **首先,他們連一半都沒弄明白。我也沒有。問伊麗莎白是什么讓她從睡中醒來。她可能會說,‘我的業相……它們要求消耗。’問她這么說是啥意思,瞧她笨嘴拙舌的。要諾芮娜舉例解釋解釋幻覺與錯覺之間的區別。她曾把那些都打印出來,小心翼翼地夾進精美的筆記本,但她能對沒親聆您解釋過的人講清楚嗎?我打賭她不能,我也不能。** **而我們都圍坐在您足前聆聽,看上去智慧,帶著永恒真理走開,眉頭緊皺,對它們是什么卻一無所知!然而他們都放棄生活來印度跟您生活,寫長長的家信,把所做的點點滴滴全寫進去,感到他們在幫助您的工作;或者有朝一日將幫助您的工作。對那種工作是什么,或者他們將怎么去做,誰都沒有絲毫的概念。** **如果我們都在納西科跟您度過余生,那倒是很不錯。西方組很多已人過中年,對受庇護被照料至終,感到安慰。親愛的老威爾和瑪麗,我今生見過的兩個圣人。茹阿諾,盡管仍精力充沛,不知疲倦,身后是多彩的生活。諾芮娜,曾有過輝煌生涯的上年紀女子。馬克姆和珍,多年漂泊不定,樂得有個安全港。伊麗莎白,婚姻失調,在同您的聯結中尋求安息。所有這些人,心善,誠實,忠誠,對生活只是偶而回首。我感到我的生活尚未開始。在心中,我依然17歲,世界在我面前,要我去邂逅、享受、征服和學習。我沒有年齡感。我尚未準備好坐下,捆大米——當然出于對您的愛我也會做那個。** **不過我也準備好了,像柵前的賽馬急不可待,去贏取靈性力量和知識的巨資,帶著該知識的訊息和實際應用,奔向世間,幫助您的孩子們。展望目標,我不禁焦躁難耐。看見那么多迫切需要者,自己此刻卻在印度這兒,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在好萊塢,我雖然憎恨那種生活,至少在幫助幾個人生存,感到自己的錢有所用。我能談論,能安慰,能幫助人們歡笑,讓他們的心情轉向輕松一面。** **可現在我無所事事。我沒有錢,需要我的人在挨餓。我沒有聯系,除了書信——可憐的替代。我坐在舒適的埃舍,烏爾都語學得一團糟,盤算著某時出本雜志和弄部電影,或者跳上火車,在這個國家東奔西撞,花著您的錢還滿腹牢騷。我真是個好弟子啊!除此之外,尚有個可怕念頭——要是您把我遣回美國,我拿什么回去給那里的人?** **我想開悟是自私嗎?要您輕點一下我沉睡的靈魂,使之煥發生命,是無理嗎?要您快快對我的內耳道出那個魔言——煥發我的全部生命活力,打開那些精神和靈性能量內室,使我能真正地生活和服務(雖說毫無疑問我不配)——期望過高嗎?只是感到“事情在內層面發生”是不夠的,除非它們蓄勢待發,如簾后的煙火終成烈焰,燒毀幕簾。如果說我準備好了,我們為什么不能開始精彩表演?如果我沒準備好,該做些什么讓我準備?** **巴巴,請您對此給予最認真的考慮。我對此的感受比兩年前還更強烈,已盡我所能配得它。** **我知道這封信一定顯得甚為不敬,充滿怨氣,但您知道我的意思。我不想無所事事;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最重要的,不管對還是錯,我必須永遠對您誠實,把內心所想告訴您,因為我知道這一次,這一生,我們已再度相遇,并將一起行走長路。** **致以我心中全部的愛,永遠。** **加勒特** 加勒特·福特的孤獨結果是,寫上封信不到一周,他即從北印度返回納西科,于3月13日抵達。他提前返回,巴巴不悅。福特解釋說旅行讓他失望沮喪,筋疲力盡,稱他所到之處,除了貧窮臟亂,什么都沒發現。 巴巴批評他: **信心從不爭論!倘若你對我信心堅定,就不會在乎臟亂、蚊蟲、霍亂、疾病,就不會改變我為你制定的計劃。你不到時間就返回。倘若堅持到底,你本會在最后一刻看見些什么。** **如果我無所不知,就知道我要你做什么并且相應做出指示。如果我無所不能,就知道我要你怎樣經歷這一切——并且相應定出計劃。你不懂得我的計劃和工作方式,因而認為是浪費時間和金錢等等——雖說皆出于真誠和好意。** **印度有兩個部分:城鎮是印度的物質身體。喜馬拉雅山和阿布山這樣的景點,是印度的靈性身體。神不只是在和平氛圍和山中找到。若能找到他,就能在城鎮的每粒塵埃污穢中找到他。** **我對你講這個,是因為我愛你,希望你明白,唯有絕對信心能幫你認識,幫助你度過一切艱難困苦**。 開始討論在納西科另建一座房舍,供將來的其他西方人住宿。3月13日,巴巴集合西方組,說: **我在每個人之內,與每個人同在,對一些人親近。上次,我們談到建新舍事宜,都圍繞著急需錢這個事實。我叫你們都好好想想,怎樣安排,但我肯定你們沒人想過!結果我還得自己考慮,如何為我的未來工作籌資。今天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令加勒特回好萊塢工作,賺了錢寄過來。一項最急需的幫助,唯一具體的幫助,因為阿瓦塔總是一貧如洗!** **像阿伽·罕和阿道夫·希特勒這種人有很多錢,阿瓦塔卻總是貧窮——總是需要錢。總是內圈幫助阿瓦塔,所以我們派加勒特回好萊塢,有三個目的:寄錢;傳播我的訊息——因為我將通過他做靈性工作;為電影做準備工作。電影必須出品。因此,為了這三個目的,加勒特要到好萊塢14個月。他將先到盤奇伽尼,在我曾住過幾個月的虎谷山洞待7天。** **給予總是勝于接受——在一切事情上。最后你會發現給予總是更好**。 次日,3月14日星期天,巴巴進一步討論建房計劃: **讓我們今天結束建房的話題,因為明天不會有時間。建設費用為16000盧比,家具設施8000盧比:總計24000盧比。** **我們需要錢!這是加勒特回好萊塢的原因。不單是這所房子;這個我們總會想辦法解決。而是今后的重大工作,我們將需要很多錢。只有加勒特能盡快賺到錢;我會督促他。建房我們不能動用信托的錢,但凡是我們建的新建筑都歸信托所有。在最需要錢時,什么服務能比資金援助更偉大**? 以上資金之說,只是巴巴的一個策略。福特認為錢對于巴巴工作是那么重要,其實不然。一次,福特建議每月寄1000美元。向巴巴抱怨說他頭腦遲鈍,靈感缺乏后,巴巴安慰他,“我有巨大的靈感儲備,我會給你一些;14個月后,你必須回到我這里。” 最后決定在1936年9月,雨季過后,額外資金到位,開始建房。因此12月之前不讓新的人員來印度。巴巴還希望挖個鉆井,這樣他們就不必像現在這樣將飲用水煮開。建屋計劃定妥后,巴巴向大家解釋不同的心狀態: **潛意識體驗,雖在同一層面,卻各不相同。有些只是夢,有些是內見,有些是印象消耗的預示——但甚至潛意識也會是幻覺。這很有趣。** **什么是幻覺?我們不要只是玩弄術語。看看你們是否真的理解。它不是夢;它像錯覺。二者區別可舉例說明。你放松坐著,腦子里出現你的家、你的母親和家人畫面,你對心中想象的畫面說話。這是想象。你想象自己在美國——說話、吃飯等等,那也是想象。現在,在此想象中你認為自己實際見到家、母親和家人等等,并感到他們在。這是幻覺。** **再舉個例子,我有一次要一個人禁食40天,只能飲水。14天時,他看見了奇怪的東西。他看見長著10個腦袋和12雙手的人形在說話!他以為那是靈性體驗,但我明確告訴他,那是幻覺。** **那么幻覺與靈性體驗之間有什么區別?在幻覺中你看見事物——非凡的事物——但你從不會感到喜悅或和平。這是區別幻覺與靈性體驗的唯一可靠征兆。有幻覺時,不可能有喜悅和平。在錯覺狀態,也不可能有喜悅和平,但沒有這種是幻覺還是靈性體驗的混淆。在幻覺中你看見人形,巨人或侏儒等等,但你懷疑他們是否存在。而在錯覺中你把實際不存在的事物視作存在。幻覺就像有意識的夢魘**! 接著,加勒特·福特同巴巴之間開始一問一答: 加勒特問,“怎么能夠想象從未見過的事物?” 巴巴拼出答案,“你看見了久遠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你從不會制造你未曾見之物。想象是無限的。但有時你夢見多年以后發生的事件,你猛然間記起你夢見過它。有時你看見極其有趣怪誕之事——毫無意義。或者看見此生從未見過的人,然而你要么在往世見過他們,要么會在來世見到。 加勒特問,“夢見未來事件時,見到過它嗎?” “即使未曾見過,將來也會見到,”巴巴回答。“想象的總是曾經見過,或者將要見到之物。” “魂魄出游是怎么回事?”加勒特問。 “魂魄出游是人有意識或無意識進行的,但真正重要的是那些有意識地做的。你實際體驗脫離濁身,有一個精體,用精體的眼看,精體的鼻嗅。 “在睡夢中,你不使用這個肉身,卻見,嗅,聽,嘗等等。你用精體做這一切,但不是有意識地。如果有意識地做,你就實際體驗到脫離肉身。你嗅,吃,聽,感受,如同用濁身具體做這一切,但不像夢中那般模糊。這時你能實際上感受身體如披風——像外衣般脫下穿上。實際上,這不只是想象。 加勒特問,“同您,巴巴,建立直接的精神聯系,想您時,會發生什么?” “這很重要,”巴巴強調。“想象與聯系的區別極微妙,卻有天壤之別。想象時無目的;聯系時有目的。” 馬克姆說,“這下清楚了,但即使在聯系中,不也使用想象嗎?” “不錯,想象是背景,”巴巴回答。 話題轉到“死后狀態”,巴巴解釋了天堂和地獄: “地獄和天堂是心的狀態,不是地方。在這些狀態,心的欲望和接受能力極其強烈。比如:你死去——死了。這是說你離開了肉身,但作為靈魂你繼續存在。你的心和自我也繼續存在,你心體的印象還在。 “這些印象的其中之一是飲酒。該印象必須通過飲酒消除。但在這種無肉身狀態,飲酒過程只能靠意念和渴望。不過,心的享受遠為強烈;也更持久。這里的念頭是飲酒。你僅僅通過思想,就能享受飲酒。但因濁載體不在,你喝不醉,因為只有喝濁酒才會醉。” 加勒特問,“附體是指什么?” 巴巴拼出,“有些情況,濁體在人的業相消耗完之前被迫脫離。自殺就是這種情況。身體離開了,但所有(濁)印象的動力猶在。這個人成為鬼魂。 鬼魂想飲酒,吃飯等等,想極了;以至于采取不自然的手段,進入別人的身體。它等待時機。發現你在飲酒(指了指在場的一人),它便通過你——你的身體——飲酒滿足渴望。當它必須體驗憤怒時,就在你發怒時通過你——你的身體——體驗之。這是事實。” 巴巴就此結束討論,讓大家去睡覺。當晚西方組8點就要早早上床休息,因為第二天上午他們要隨巴巴去美拉巴德。 為避免冒暑熱乘車,巴巴凌晨1點就叫醒了他們。喝過熱茶,凌晨2點出發。巴巴在3部車里,為每人分配了位置,還幽默地貼出大家的新昵稱名單: 福特車:伊麗莎白,永恒者,駕車;諾芮娜,媽媽;拉諾,宇宙心;茹阿諾,天堂;諾妮,至愛;吉蒂,愛;卡努特和吉皮,麻煩。 奇沃雷特車:彭度,大人物,開車;湯姆,愛者;馬克姆,雜志;珍,寶貝;瑪麗,快樂;威爾,神意;娜丁,知者。 奧佩爾車:巴巴,無限者;大阿迪,字母板,駕車;瑪格麗特,圣靈;迪莉婭,查姆帕(一種開花樹);和一個男孩(伽利爾或者巴吉拉施) 白天訪問美拉巴德后,一行人深夜返回納西科,巴巴接著驅車到他居住的拉乎里埃舍。 3月18日,巴巴遣加勒特·福特到盤奇伽尼虎谷山洞,閉關兩天。福特檢查了山洞,對洞里的大黑螞蟻感到恐怖,噴了殺蟲劑。夜間見螞蟻返回,他心煩意亂,注意力全在它們身上,難以靜思冥想。不過當他想起巴巴時,則感到被保護。 加勒特·福特決意離開印度,從盤奇伽尼到美拉巴德見巴巴。他一再表示想回好萊塢,努力賺大錢,資助巴巴的埃舍和電影計劃,討論后,巴巴同意讓他回美國,承諾幫助他的努力。討論中,福特表示失望,說,“我兩手空空地回去!” 福特的意思是他沒有得到任何的靈性體驗。但巴巴解釋,“你不知道你在印度的時日意味著什么。以后你會意識到這一切。就像孕婦因胎兒負擔,總感覺不適,難受不安。一生下孩子,就感到輕松,幸福自由。 “現在你滿懷特殊體驗返回,盡管意識不到它們。這是你如此不安甚至難過,感覺空手而去的原因。面紗一經撕開,就會是光、知、悟和覺照——那時你將知道一切。” 加勒特·福特3月24日同禪吉離開納西科,遵巴巴命令,于次日乘坐綠色伯爵號客輪赴加利福尼亞,他從此再未與美赫巴巴見面。福特的離去是納西科埃舍終結的開始。也是《阿瓦塔》雜志從未辦成的原因之一。不過,出版計劃并未徹底放棄,18個月后《美赫巴巴期刊》創刊。 加勒特·福特的想法無害卻天真。這個作品售價不菲的成功好萊塢劇作家,在跟一位成道大師生活數月后,從“神秘”印度返回。他對返回電影界工作,賺大筆美元寄給巴巴,熱忱滿腔。唯一的念頭是巴巴將為他怎樣驕傲。然而事情卻非福特所愿。實際上,倘若他留在印度,讓巴巴決定其未來,而非自作主張怎樣幫助巴巴,會更明智,盡管他很真誠。對熱切想做某事,來找他征求意見或許可者,美赫巴巴很少說不。巴巴會允許他用其頭腦追夢,之后自己學會把一切留給大師之智慧。確實是巴巴同意讓福特回去,但主要原因是他自己的堅持。 結果很不幸,加勒特·福特回到好萊塢,面臨多年失業和閑置。他深陷債務,給巴巴寫一封封長信述說困境。找不到工作,對他是十足的折磨,不能為巴巴的事業賺錢,使他深感挫敗。諷刺的是,這段聯系期間,美赫巴巴實際上不時給他寄錢。巴巴和福特之間經過數月的通訊。在接到福特的一封自稱“牢騷”信,要巴巴做點什么幫助他之后,在法國的巴巴回信如下(日期1937年10月3日): **現在你知道了你的掙錢能力,就像你的所有才能,都是來自我的恩典,按我對你靈性進步的最佳考慮,給予或收回。** **你信中說你已把生命交給我,除了服務我,別無雄心,還說你是隨時聽候召喚的戰士。但你顯然不喜歡已給你的召喚。你想按你的主意,而非我的,進行戰爭。** **努力記住,親愛的加勒特,你在做我的工作,它和我一樣古老。你把生命交給我,就必須準備好不折不扣地遵從我的指示,而不關心結果,那在我的手中,取決于我的意志。我的諾言總是履行,但以我的方式,按我的時間。** **我不是作家,所以不總是像你可能希望的那樣表達我自己。我也不是教師,因而不會提前告訴你明天的課程是什么,我是神,無上的解放者,倘若你曉得,你在離開我后,通過所經歷的考驗,朝解脫邁出了怎樣的步伐,就會不勝感激,而不是牢騷滿腹。** **確實,我利用日常生活情形來解放我的愛者,但我用的是超出智力理解的方式。所以你不能期待我給你提供我的計劃藍圖——無論是個體還是宇宙的。要對我懷有信心,無上信心。我永遠與你同在,把你視作我自己的工具,我自己的兒子,指導你。在你所做或不做的一切中,無論取得什么成就,總是我的意愿!** **你是我神圣樂隊的一個樂器,一個我需要但須完善的樂器。我永不會辜負你,你也不會辜負我。你必須一如既往地勇敢無畏**。 譯自《美赫主》原版第六卷第2116-2141頁 翻譯:美赫燕?????校對:田心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