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合規國際互聯網加速 OSASE為企業客戶提供高速穩定SD-WAN國際加速解決方案。 廣告
                1956年2月伊娜·列蒙在印度首次見到美赫巴巴,她離開孟買之前,美赫吉鼓勵她邀請巴巴訪澳。伊娜對這個主意甚為狂熱。在巴巴生日那天返回澳洲之后,對弗蘭西斯·布拉巴贊等談了此事。有人認為時機不成熟,有人則對至古者“南下”的前景格外興奮。伊娜·列蒙給巴巴寄了正式邀請函。回信說,巴巴接受了邀請,將在返印途中訪澳。 期間,瑪妮在1956年7月4日給艾微的信中,談到弗蘭西斯·布拉巴贊對正式邀請巴巴訪澳的反應: 弗蘭西斯對澳大利亞的任何人“要求”巴巴訪澳的主意相當不快。他深深理解巴巴和他的方式,有的部分我實在是喜愛,引述如下: “難道巴巴不是神?難道這同一位神沒有對我們說,親自告訴我們:不要向他提任何要求,他會在自己的時間,給我們每一個人,他認為合適給的東西?難道他沒有叫我們交給他,他是拿取者——將從我們這里拿取,直到我們一無所有,只剩下神?” 關于向巴巴提要求,弗蘭西斯說:“……因為他不是應該被要求的,而是應該被愛、被服務、被給予的,直到你的整個生命成為對他親愛本人的活獻祭……我不止一次,而是一直對每個人進一步解釋:我觀察到,巴巴出于大仁大慈,經常——即便不是次次——遷就人們的意愿,做他們希望他做的事,而這樣做未必是真正的做。而當他自己出于愛、意愿或希望,主動去做或說什么時,那個做或說,才是真正的做或說。” 他最后說他們是多么希望巴巴來:“因為除了對我們自身的利益,我們還相信一個從未被至師圣足踏過的國土,是僵死之國;相信這樣的尊者光臨一地,是在該國播下種子,最終將使之在真正意義上煥發生機與文明。我們希望巴巴來,但我們希望那是真正的來——源自他親愛心靈生出的慈悲,而非我們的要求……” 瑪妮在信中最后寫道: 我還可以補充一點。我(給弗蘭西斯)發了電報:“巴巴對你的精確理解極為滿意。他現在宣布他真正訪澳五日的決定。通知每個人。”(語言不一定準確,因我憑記憶寫的,但大意如此。) 1956年8月7日上午11時,美赫巴巴,由埃瑞奇、阿迪、尼魯和美赫吉陪同,乘泛美航空841班機,從舊金山飛赴澳大利亞。下午5點15分,抵達夏威夷的檀香山,經停3個半小時。滿德里問可否出去走走,而不是整個時間坐在候機樓。巴巴答不行。這是國際機場,他們可坐著觀察人群。于是都坐著。 幾分鐘后,仿佛從天而降,一對夫婦站在巴巴面前。謙恭地鞠躬,巴巴親切地拍拍他們。他們說家就在附近,問巴巴愿不愿來家作客。巴巴謝絕,但安慰說,他們的愛讓他感動。過了不一會兒,夫婦倆離去。滿德里以為這就是巴巴等候的原因,復問他們現在可否出去散散步。巴巴再次說不行。坐在機場里,讓阿迪變得焦躁不安,為首請愿。 1小時后,那對夫婦折返——這次提著棕色紙袋,裝滿給巴巴和四名男子的食物。懇求:“這是給您的點心;不吃點嗎?”巴巴、埃瑞奇、尼魯、美赫吉和阿迪用了點心。之后巴巴同意去海邊散步。可散步時,滿德里又擔心會錯過飛機,因起飛時間快到了。 晚上8點45分,他們繼續乘泛美841班機,飛離檀香山。次日凌晨3點,在中國廣州著陸,停留1小時。然后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因此在飛機降落斐濟島蘇瓦加油時,已是8月9日星期四上午8點15分。他們下飛機,用咖啡和松糕。天氣晴朗。上午9點45分,再次起飛,于當天下午3點45分,抵達澳大利亞悉尼的馬斯考特機場。 在機場迎接巴巴的是弗蘭西斯·布拉巴贊、比爾·樂裴基、布魯福德一家和其他愛者。盡管機場出口有很多接機者,巴巴卻在人群中個別問候每一個愛者。有位愛者說,對巴巴怎樣“完全知道哪個是他的”,他們深受感動!比爾·樂裴基,駕駛凡·弗蘭肯伯格男爵的黑色凱旋牌轎車(注:凡·弗蘭肯伯格男爵,1930-1940年代澳洲蘇非教領袖,未見過巴巴,1950年去世。巴巴乘的車是男爵遺贈給弗蘭西斯·布拉巴贊的),將巴巴接到悉尼北郊燈塔山上的美赫屋。這所房子是弗蘭西斯、亞當斯夫婦等為巴巴建造的,在此迎候巴巴的有悉尼團體的其他人,墨爾本的幾位,堪培拉、紐卡斯爾和阿米代爾各一人。巴巴擁抱了每一個,之后進屋洗漱,用晚餐。弗蘭西斯不知道巴巴喜歡吃什么。他吃過勞娜·洛茲的印度咖喱,便叫勞娜做一份咖喱飯準備好。巴巴抵達燈塔山不久,要晚餐,勞娜端上咖喱飯和她去年夏季制的芒果糖水罐頭。巴巴對勞娜的咖喱飯很滿意,要她也為滿德里做些。(后來還叫她把菜譜寄給女滿德里。) 巴巴的房間30英尺長20英尺寬。四面墻體是弗蘭西斯手工砌的砂巖,一面大窗將市區和海港一覽無余。弗蘭西斯在東面墻上臨時豎起畫板,讓(住在不遠處的)弗朗西絲·李畫上描繪巴巴作為宇宙創造者的壁畫。巴巴欣賞此畫,但指示弗朗西絲·李把一只鹿的形象改成猿。這片3/4英畝的土地,是1949年為巴巴購置的,資金出自凡·弗蘭肯伯格男爵和其他蘇非。在此居住的比爾一家騰出房子,供美赫巴巴使用。來參加聚會的愛者大多數住在美赫屋旁邊的一間大棚和三個帳篷,其余的住在半英里不到的兩家愛者房子里。當天夜間,巴巴傳話,給兒童蓋好被子御寒。 次日,8月10日星期五上午,巴巴召見“工作會議”。出席者有埃瑞奇、弗蘭西斯·布拉巴贊、比爾·樂裴基和羅伯特·洛茲。巴巴要弗朗西斯匯報在澳洲以巴巴名義所做的工作。巴巴隨后說明訪澳原因:“首先我是為在這個國家播下愛種而來;其次,是來訪問并居住你們用那么多愛為我建的房子;第三,使那些對我有一些愛、為我做了一些工作的愛者,更深地愛我。” 巴巴坐在床上,雙腳輕摩地毯。會議期間,他說:“比爾是弗蘭西斯的右手。羅伯特是弗蘭西斯的左手。”會見結束時,巴巴說:“我知道,你們三個永遠不會離開我。我知道,你們將跟從我到底。” 巴巴讓比爾·樂裴基的三個孩子露西、詹妮、邁克爾和其他孩子來,和他們做游戲。 接著召見全體。一一被介紹給巴巴。巴巴問:“誰睡得好?……誰沒睡好?”幾人舉手。 又問:“是在想巴巴?最好不要醒著想巴巴。睡眠時間用于睡眠。應該睡覺。但若睡不著,也別擔心考慮:我得睡,得服安眠藥。那就利用這個時間想我。” 之后巴巴問:“誰愿愛我?”有一人未舉手,巴巴問原因。 “我覺得愛得不夠,”那人答。 “假設我要你把孩子扔到海里,你有足夠的愛那樣做嗎?”那人說,假若巴巴命令,他會為巴巴那么做。 巴巴談到愛:“愛意味著不惜任何代價履行至愛的意愿。” 他轉向另一人,問:“有愛之處,會有怕嗎?” “也許怕讓至愛不悅,”那人回答。 “那完全是一種不同類型的怕,”巴巴說。 他繼續:“今天在此和你們一起,在你們為我建的房子里,我很高興。要充分利用在我身邊的這個機會。 巴巴愛撫兩個孩子,說:“必須記住:在愛中要么變得像小孩,要么像老人。” 接著他又談到來年在美拉巴德召開的大聚會,還向在場者保證,他也會邀請一些澳洲人。 之后巴巴談到兩類自我: **自我有兩類。一類,也就是假我,有不計其數的欲求。它說:“我是男人——我要這;我是女人——我要那;我病了——我疼痛;我想開心——我不開心;我妻子不愛我;我很富有;我很貧窮。”** **總是“我”。但它被殲滅時,便發生轉化,假我被真我取代,從而獲得“我沒有欲求”的體驗。“我無限;我與神為一;我是基督”——那是真我。** 巴巴轉向一位在場者,對他說: **你因讀過并理解唯有神存在,而宣稱“我是神”。但這種“我是神”宣稱不堪一擊,因為你和你的心沒有結合——不是一體。這種宣稱歸因于念頭。有思想,就意味著有二元。這里沒有直接體驗,他是通過對神的一體性的理解,體驗到一體性的概念;因此這不是真體驗,不是真我。不能有任何妥協;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只有一個神,人必須與神合一。你不可以做世俗人同時又與神合一。** **你若是證悟了內在的神,而我們知道神無所不能,那你一定也無所不能。那你為何感到無助?這種無助的根源是什么?要慢慢來。努力接受和消化;如果你努力,那會逐漸地展現。慢慢來,那會逐漸地揭示:我乃宇宙之主。** **我永遠是同一個永恒者,在一切眾生萬物里;因此你們都是神,而你卻感到這么無助。何以如此?因為有某種面紗將你與神隔離。你自己就是該面紗,這個自我面紗你無法揭開。你小小的眼睛能看見包羅萬象的天地,卻看不見自身。需要鏡子才能看見眼睛本身。當我的恩典之鏡降臨時,一瞬間揭開你的自身真我。** **然而,怎樣才能獲得我的恩典?這極其困難。百萬人中只有一個能獲得。你必須將自己徹底淹沒于我的愛洋,才能在那里找到我的恩典。如果你不忍心淹沒自己,則會有妥協。如果你想發現我的真面目,就不能有任何妥協。要把你自己淹沒于這個愛洋!** **這種愛是什么?有宏篇巨著論及愛,卻不能給你愛。愛想獻出自己。它不想為自己要求什么。只想給予。比如你有妻子,你非常愛她。想把她占為己有。你對她愛得很。不想片刻與她分離。甚至她和別人說話,你都感到失落。這種占有性的愛,盡管也是愛的一種形式,卻不是真愛,因為有一樣滋生嫉妒和恐懼的東西——占有欲。你考慮的不是妻子的幸福,而是自己的私心。** **在我們所談的神愛中,有兩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是對合一——對同至愛結合的渴望;當然,其中也有渴望:“我想與神合一”。但在第二階段,愛者對至愛一無所求。他滿足于在一切情況下取悅至愛。這是唯一堪稱真愛的愛。在所謂的愛中,找不到持久幸福;只有苦與樂。你一旦體驗極樂,它便持續不斷。** 巴巴接著講了三個求道者的故事: **早年我在印度施達善,人們會從周邊城鎮鄉村趕來。我對你們講講三個來者。第一個人來說:“我什么都不要求,巴巴。”我很滿意。他接著又說:“巴巴,我身體不好。我只要健康。別無他求。”對我細細道來種種難處——他的一大家人和財務麻煩。之后說:“我要求不多,巴巴;只要件小事情。我要神。”** **最后,我對他說:“你要健康、自己的和家人的健康,除了這一切,最后還要神。沒別的要求了?”** **第二個人說:“我想永遠和您在一起,巴巴;服侍您,天天在您身邊。我現在已和世界撇清了關系,什么都不要。您只要管我吃飯穿衣,我就留下服侍您。”我讓他留下。過了一會兒,他又說:“我還有一個牽掛;等我擺脫了,再回來,跟您一起生活到最后一息。”該牽掛是他所欠的一筆債。他要還債,這對他是個巨大負擔。** **第三人(普利得)來找我,說:“巴巴,我想成道”。我問他要不要別的東西。他回答說:“除了成道什么都不要”。我后來命他在屋里閉關禁食三年,只飲牛奶,不得讀寫。他做到了。有此膽量做。從不離開屋子,有一天在屋內看見一條眼鏡蛇,一直等到為他送奶的希度來把蛇殺掉。** **我希望你們都認識到,對我的愛不應有任何要求或欲望。欲望的本源乃神的第一個沖動:“我想知道自己。我想知道我是誰。”** **這個原始欲望擴展為眾多不同的欲望,虛妄要求:“我想知道自己。我想要這想要那”。持續不斷。一生又一生,人的虛妄欲望一直發展到讓他厭倦,什么都不想要。就在那一刻,他得到對第一個問題“我是誰”的答案——“我是神”。** **應當過正常生活,只是愛巴巴,不執著于生活。那樣你就會有巴巴的愛簾保護,不受世界影響。不要執著。怎么辦?通過愛我和想我。** 巴巴最后說:“基督的偉大,不在于其能力或奇跡,而是他十字架受難之謙卑。他的謙卑是他的真正偉大。” 巴巴之后讓全體到外面,又讓每一個人被單獨領進來,接受帕薩德。巴巴曾指示不要向他提任何問題,但有位年輕女大學生,咄咄逼人地說:“我就要提問。我不提問,怎么知道他是不是神?”說完,進去領帕薩德。她出來時,門邊的克拉麗絲·亞當斯見她滿面敬畏,說:“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走到門口,感到渾身無力,跪了下來。” 巴巴還給了貝麗爾·吉登斯為他洗衣的殊榮。 巴巴用過了午餐,將一半飯菜送回廚房,讓做飯的女子當帕薩德吃掉,她們喜出望外。 午飯后,巴巴將大家召進房間。解釋了煩惱: **不要煩惱。煩惱積聚并增加力量,在始因早已終止后成為習慣。(巴巴問一個人的年齡。)你年輕時,發生了這,發生了那,你哭泣悲傷,煩惱開始。五十年過去,你仍舊煩惱,盡管煩惱開始的時間已過。如果再過五十年,你可能仍舊為此時發生的什么而煩惱。這是瘋狂。** **你擔憂某種狀況,而你已體驗過所有的狀況。你曾失明,生病,貧窮,富有,年輕,年老,美麗,丑陋。你為子女擔憂,而你曾有過無數的子女,他們也有過無數的父母與子女。你為工作擔憂,而你曾從事過各種行業。你為妻子擔憂,而你有過很多的妻子。你曾經是一切,并體驗過所有的狀況,你卻擔憂對你發生的瑣碎小事。** **一切都發自我,卻不是真的。如果你在做夢,我出現在你夢中,告訴你:你在做夢,這不是真的——你會說:“巴巴,我在享受這些東西;我知道它們真實不虛。”難以理解。此刻,在你的醒夢中,我告訴你,什么都不真,因此別擔心。** **如何停止煩惱?——想我。愛我。基督以神圣權威說,“你的罪孽被寬恕。”我以神圣權威說,“愛我,你的煩惱將消失。”** **實相不可描述,難以獲得。百萬人中有一個成為愛神者,在百萬愛者中有一個證悟。這聽起來不可能。因為我在你們中間,你就有個機會,我說:“愛我。”** 之后,巴巴看望愛者們的宿舍。弗蘭西斯·布拉巴贊寫了一部劇《求索》——求道者尋求至愛上帝的故事,下午3點45分,大家為巴巴上演了這部劇。巴巴稱贊他們的演出,說應出版此劇并在其他國家發行。之后巴巴就寢歇息。 剛過兩三個小時,巴巴召來弗蘭西斯·布拉巴贊、比爾·樂裴基和瑞吉·帕弗爾,去查查屋頂的噪音原因。起了大風。他們搬來梯子,上屋頂查看是不是掛歡迎旗的架子造成的,卻發現架子牢固。巴巴微笑說:“這給你們三人更多見我的機會。” 當天《每日電訊報》登載了巴巴來訪的故事,標題為《有語而無言者》。文章寫道:“美赫巴巴有語言天賦——精通六門語言。卻一語不發。” 巴巴還告訴記者:“我是來喚醒人認識同一個神、人類一體、四海兄弟的。我不是來教導一個新宗教,而是來給現存宗教注入活力。” 逗留悉尼期間,巴巴還接見了一個叫唐納德·因拉姆·史密斯的記者。對他們的談話作了錄音,由埃瑞奇翻譯巴巴的手勢。史密斯的第一個問題涉及智力確信。埃瑞奇開始: **美赫巴巴說,智力確信并不必要,因為沒什么用。它只是一步。巴巴說在智力確信之后,應該有另一步視見確信,這也要被實際體驗與神合一所取代。在智力上獲得確信并不必要。** **舉個例子,這是弗蘭西斯·布拉巴贊。假設他一字不識;什么都沒讀過,什么都不想讀,可他知道一件事——他在某處聽說有一個諸如神的存在,因而他確信有神。說:“我必須見神,我渴望見他。”他渴望見神,非常愛他;好比魚兒離開水一般。他失去食欲,忘了睡眠,唯一的念頭就是見神。他的確見到神,因為他有心靈,盡管沒有智力確信。他在心靈里想見神。** **還有一個人——博覽群書,智力發達,見多識廣,不停讀書。他通過閱讀獲得智力確信。在智力上確信神的存在。聽了并讀了這一切,他說:“我確信除了神什么都沒有”。但這僅僅是智力確信。這位智力確信者對神沒有愛;他只是通過智力獲得確信,卡在這里。他說:“我在這,研究了很多,讀了很多,聽了很多,還繼續讀——美赫巴巴的書《神曰》我也讀了。我在智力上確信,神存在,神是唯一實在。”巴巴說,在這一切之上,他還得有愛神之心。如果有智力確信,也有愛,并且還有想看見神和與神合一的渴望,那么幫助他達到目標的正是這種愛和渴望。** **所以,這是弗朗西斯,假設他什么都沒讀過,因而沒有智力確信,但心中有愛。這是另一位先生,聰明,智力上確信,但沒有愛,沒有心靈。還有一位,他智力上確信,也有心靈。達到了目標,能看見神,成為神。那位沒有心靈、只有智力確信者,永遠見不到神。智力上確信又有心靈者,能看見神,也能讓他人見神;而只有心靈者,為自己證神,卻不幫助他人見神。區別就在此。你明白巴巴想說的意思嗎?** 記者問:“先生,您能談談愛嗎?您所講的愛,指的是什么?” 巴巴反問: **愛?愛是什么?首先,這是我的所愛,我自然愛他。我愛我至愛。那是什么愛,對所愛的愛?那意味著我把一切給他——交出一切,不求任何回報。我只想給予。只想把一切給予至愛,讓他高興,讓他滿意。我想給予一切,不惜犧牲自身快樂。這叫愛。** **這種給予、這種尋求至愛愉悅,將人帶到極端程度,愛者甚至準備獻出整個生命——為至愛而犧牲整個生命。這是愛的極致:不求回報!巴巴不求任何回報。** **再談談世俗的愛,男人對女人的愛,也是愛。愛人想把幸福給女人,女人想把幸福給男人,但其中有某種自私占有動機。這是占有性的愛。世俗之愛——男愛女或女愛男——有愛的成分,卻是占有性的。有欲求,有期待。** **對至愛的愛,神圣之愛——當然這種神圣之愛也有不同的程度——渴望結合。愛者的目標是與至愛合一,當這種愛臻至頂峰時,愛者一無所求,甚至不求與至愛合一。不存在占有或欲求什么的問題,只有給予。** “您的目的是什么,先生,或者說您在世間的工作是什么?”唐納德·史密斯問。 **給予我的愛,喚醒人類,讓他們認識到一切皆幻相,神是唯一實在。一個能夠愛神者,就能證悟該實在。一切萬物皆一,卻無人知道這個一體性。神在你內里。但有一個面紗,你自己就是你與神之間的面紗。神在我里面。我采用這個形體,是為了揭開所有人的面紗,以便他們能證悟神在他們自身里。唯有神居于一切萬物。我是來揭開那個面紗并喚醒人類認識到:唯有一個實在,其他皆幻相。** 唐納德·史密斯迷惑不解,結結巴巴地問:“那個實在,在內又在外?” **巴巴說沒有內外。實在遍及一切。實際上,實在之外無它。沒有內外、上下。實在遍在——遍及一切。我們所謂的幻相,也來自于實在。是實在的影子。** **你散步時,影子跟隨你,但你不會重視影子。你無法賦予它任何重要性,因為它只是影子。影子來自你;你自己的影子跟隨你。你不跟隨影子。正午12點鐘,影子可以說消失了。因何?因為它不在了;所以消失了。唯有你是實在,影子不是;它根本不存在。** 次日,8月11日上午8時,都聚集在巴巴跟前。巴巴問詢他們的健康、睡眠情況,同他們開玩笑。他接著和孩子們玩彈珠。幾天前,巴巴教13歲的伯納德·布魯福德,怎樣用指尖捏住彈珠,然后巴巴倒退大概四英尺,凌空射來另一枚彈珠。第一次沒中,隨后連續兩次擊中。巴巴站在門邊,孩子們離開時,他問其中幾個:“我是誰?”各種回答。伯納德·布魯福德說:“地球上最偉大的人!”這讓巴巴很開心。 上午9點至11點半,舉行公眾達善活動。來了近150人,巴巴發干果和堅果帕薩德。當天梅·倫德奎斯特為巴巴的午餐做了魚。 下午4點15分,巴巴和滿德里從悉尼飛往南部660英里的墨爾本。20名悉尼和(赴悉尼來見巴巴的)墨爾本愛者同行。當晚6點半,飛抵墨爾本的埃森登機場。弗蘭西斯領著巴巴走下飛機,伊娜·列蒙率先迎接。巴巴挽著伊娜的胳臂,走入候機樓,接見另幾名愛者。巴巴指示他們不要跟著他出機場,或到奧布賴恩夫婦家。巴巴將住在坎伯威爾中心區、丹尼斯·奧布賴恩醫生和夫人瓊的家。克拉麗絲·亞當斯的丈夫斯坦,開車送巴巴。 亞當斯夫婦的女兒,辛西婭,雖年僅12歲,卻強烈渴望靠近看看巴巴。巴巴駛離后,她和兄弟跑出去玩,拐彎時無意中迎面看見巴巴的車。巴巴坐在后排,直視著他們,揮手微笑。他們則感到違背了巴巴不讓跟他出來的命令,趕快揮手回應一下,跑了進去。轎車本來已準備好駛離,可巴巴叫斯坦等幾分鐘。他回應了女孩想近前見他的心愿。 斯坦·亞當斯之前未見過巴巴,可他坐入車時,巴巴笑問:“你記得我嗎?” “不記得,”斯坦說。 “你會的,”巴巴向他保證。 途中,巴巴表示想在某個時間到奧布賴恩家,并叫斯坦盡量開快。駕著另一部車尾隨的丹尼斯·奧布賴恩,看到前面飛快的車速,以為見到巴巴影響了斯坦的大腦。 交談中,埃瑞奇稱斯坦“亞當斯先生”。斯坦幽默地說:“別那么稱呼!不然我也會把自己當作至古者!”巴巴拍拍他后背,表示欣賞。瓊·奧布賴恩和她姊妹多麗絲·奧基弗,在等候歡迎巴巴。他們將整棟房子騰出來,給巴巴和滿德里使用。 翌日,8月12日星期天上午,墨爾本組全部聚集在奧布賴恩家,被一一介紹給巴巴,接受他的擁抱。8月的墨爾本極其寒冷,有的房間很冷。巴巴讓大家都坐到他跟前。許多人坐在地板上。 他首先說:“不要拘束;伸腿放松。一次,在印度的聚會持續了兩小時,有些人盤腿而坐,整個時間不舒服。所以,我希望你們都自由放松,伸腿坐舒服了。” 有人說:“但我們不應該朝著您伸出腳;我們必須尊敬您,巴巴,您是上帝!” 巴巴回答:“上帝無處不在。我無處不在,甚至在你腳底下。你不管把腿腳放哪兒,我都在。隨意伸腿當然沒有錯。巴巴下降到你們的層面,成為你們其中一員。” 埃瑞奇說:“在悉尼,巴巴對大家講了很多,他感到最好是復述一遍在那兒說的話,因為他不希望墨爾本愛者錯過任何東西。巴巴說這次行程即將結束時,他想取消澳洲之行。他想發電報取消訪澳。又想到伊娜(列蒙)和克拉麗絲(亞當斯)會難過,其他為此辛苦工作的愛者也會不高興。因此他決定來。” 接著巴巴說: **在美國活動繁多,時間有限。我得給很多訊息,接見很多個人和團體、記者和電視臺的人。這一切都是懷著對我的愛做的。** **我考慮到提早回印度,以便繼續一年的閉關。這次我雖在閉關,還是答應給西方一個月撒晤斯。在印度發通知說,誰都不可到機場送行,也不得在我回國時去接。回印度之后我不見任何人,繼續閉關五個月。** **我很高興和這里的愛者在一起。我來此不是為和你們的朋友或群眾聚會、為其他人舉辦活動,而是為那些只為巴巴的愛、別無它求而來者。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努力汲取巴巴的愛;呆在巴巴身邊。可能我不再有機會訪問澳洲、英國和美國了,因為我的時間非常近了。正快速到來。時間已近。** 巴巴接著讓埃瑞奇復述他在悉尼授述的兩篇語錄,《兩類自我》和《三類求道者》。中間,巴巴叫伊娜·列蒙和瓊·奧布賴恩坐在他兩側。之后,對他們講了1957年11月7日在印度舉辦大型聚會的計劃,并解釋說他打算召喚澳洲的團體、以及歐洲和美國的其他團體: **我已經邀請了50名美國愛者來,歐洲20人,澳洲也有一些。我希望赴印度的墨爾本愛者準備好無保留地服從我的指示。不用擔心食宿,但費用由每位來者支付。** **1957年出現的這種機會,人們必須等待700年,才有另一次。** **耶穌基督是愛之海洋,圣父與圣子同時。無人能夠認識他。無人明白他當時說的話。他乃萬能、全能,卻顯得如此無助。最后讓自己釘在十字架上。為何?為了教導人類謙卑。現今基督徒去教堂,參加布道儀式,卻忘記耶穌想在世界上做的。** 接著弗蘭西斯和大阿迪將接受巴巴赴印邀請的悉尼和墨爾本愛者,列了一份名單。 上午的聚會于10點結束。巴巴完全化解了團體中早先的分歧。都聚集在屋外。巴巴開始私下接見,直到11點半午餐時間。之后巴巴要愛者回家呆一下午。晚上在多麗絲·奧基弗家重新集合,聽弗蘭西斯·布拉巴贊宣讀巴巴的一些訊息。巴巴不出席。 在巴巴抵達之前,墨爾本愛者為他提供了六處住宅。巴巴只用一處,因此在下午造訪另五處,圣化每一個住所。巴巴和滿德里由伊娜·列蒙陪同,驅車來到林伍德區的艾茜·M·斯瑪特家,博克斯山的斯坦和克拉麗絲·亞當斯家,韋弗利山的約翰和貝蒂·伯斯頓家,莫爾文東區的約翰和瓊·布魯福德家,艾森區的奧斯瓦德和貝蒂·霍爾家。走向荊樹路335號布魯福德住時,巴巴握住伊娜的手。那一刻,伊娜感到仿佛置身天堂! 大家事先不知道巴巴來墨爾本后會登門造訪。布魯福德夫婦幾乎沒時間收拾清理,屋里有些亂。巴巴瞧見男孩伯納德的房間井然有序,眨眼問:“總是這樣?” “不是!”伯納德誠實回答。巴巴用球玩了一小會兒游戲,來回拋擲。 進屋后左側第一個房間,是約翰·布魯福德的工作間。里面全是他的電動工具、木制品、金屬制品和工藝品——外加破損的吸塵器,以及猴年馬月待修的其他物品。地上堆著木屑刨花,面目全非的地毯上染著軟焊料。房間顯然從未打掃過,門總是關著。除了家人,沒人冒險進去過。巴巴指著門,問:“這個房間呢?”窘迫的約翰自嘲:“這就是人們說的脫掉褲子下地獄!”巴巴笑了,但還是進去看了看——這次是眉開眼笑! 從新南威爾士州來的葛萊蒂絲·休伊特住在亞當斯家,她想自己最好和其他人呆在外面,因為巴巴是來看亞當斯一家的。然而,巴巴卻有力地拉著葛萊蒂絲的胳臂,把她拉到亞當斯家人那邊。 在杰利科街12號亞當斯家房子走廊上,克拉麗絲繪了印度彩粉圖案(每逢吉日印度家家戶戶涂繪這種標記)。巴巴問是哪里來的。克拉麗絲說,她在孟買時愷娣·伊朗尼給她的。 克拉麗絲·亞當斯的三個孩子,諾埃爾、辛西婭和科林,還有一個當時住在他們家的朋友彼得,排隊被介紹給巴巴。介紹辛西婭時,巴巴問她:“你愛我嗎?” 她回話:“我不知道,但我想是的,”巴巴擁抱了她。 巴巴坐在客廳,聽斯坦和長子諾埃爾的二重奏,斯坦拉小提琴,諾埃爾吹笛子。巴巴又叫10歲的科林吹豎笛。科林說:“做不了!”并豎起包扎著的指頭。“可我是為您切橙子弄的!”他認真地說,巴巴同情地點點頭。 巴巴進男孩們的臥室,里面搭了一列大型玩具火車。巴巴觀看了一會兒火車奔馳。大家正看著,巴巴突然抬手,火車停了。再放下手,火車重新出發。門口有位悉尼愛者悄聲說:“奇跡!”其實是諾埃爾的手放在遙控器上,眼睛盯著巴巴!二人對視而笑,再次在完美同步中演示了這個小小“奇跡”。 接著,巴巴和男孩們玩彈珠,因為科林在寫給愷娣·伊朗尼的信中說:“我打賭,玩彈珠我能贏巴巴!”巴巴接受了挑戰。他們采用印度玩法,當然巴巴贏了。彈珠專家諾埃爾卻總是擊不中。最后,巴巴給他一枚大彈珠,通常容易擊中——可諾埃爾還是擊偏了! 在一位愛者家里,巴巴評論:“我在印度家訪時,不得不應付唱阿提、獻花環、做普佳。這兒,我可以享受平常登門作客的新奇感。” 在艾茜·斯瑪特家,她給巴巴介紹兩個孩子,比爾和珍。巴巴告訴她:“我親臨你家是重要祝福。” 艾茜后來記述: “萬王之王來到我們僻靜的郊區,視察我的家和花園,沒有大張旗鼓。這是他的意愿。可巴巴來訪的鮮活記憶永不消褪。我用粉色茶花裝飾了客廳。他來訪后的三周半,花兒依然鮮艷照人!” 巴巴驅車穿過風景如畫的東郊和附近的田園風光。丹尼斯·奧布賴恩開車,一次,在驅車上山時,他問巴巴一個靈性上的問題。巴巴精確詳細的回答令丹尼斯極其震撼,以至拐錯彎,錯走了2英里。 巴巴一般是在屋里走走,從一個房間到另一房間。而在艾森區凱瑞巷9號的奧爾瓦德和貝蒂·霍爾家,他在為他準備的沙發上坐下,享受溫暖的房間。巴巴問這土坯磚房是不是他們自己蓋的。奧斯瓦德答是,巴巴抬頭凝望墻壁片刻,并通過埃瑞奇說:“很多愛注入了此屋的建筑”。他要大家靜默片刻,過了一兩分鐘,打手勢:“我已祝福了這棟房子。一直住在這兒。永遠別為錢將房子出售或出租。” 巴巴久久凝視奧斯瓦德的眼睛。奧斯瓦德后來就那次體驗寫了首詩,其中寫道:“他的注視深沉、溫柔而久長,在那慈愛深潭迷失于暢泳的我,發現這些深潭屬于我自己。” 離開前,巴巴看了奧斯瓦德·霍爾的畫作。出發時間到了,巴巴拍拍他的肩,仿佛說:“我們上路。”奧斯瓦德驅車20英里,將巴巴送回奧布賴恩家。在車中巴巴對他說:“你是個好司機。你不知道為阿瓦塔開車怎樣幸運。”(這次西方之行,巴巴對每一位為他開車者都這么表示。并對一人說:“僅僅為我開車這個行為,就會確保當時機到來,你穿越層面時,不會陷入其中!”) 路過艾森郊區一個長滿灌木叢和一些高大桉樹的地區,巴巴緩緩揮手指點,評論:“很美。美!皆源自我。可全是幻相。” 弗蘭西斯·布拉巴贊同埃瑞奇坐在車后排。巴巴這次訪問對他頗為挑剔,但途中溫和地對奧斯瓦德說:“弗蘭西斯跟我很親。” 還有一次,巴巴碰碰奧斯瓦德的胳膊,指出遠處山坡上幾只在陽光下啄食的母雞。這田園詩般的時刻,被奧斯瓦德掃興的話打亂:“不錯,但他們徹夜開燈照射,好讓母雞多下蛋。”奧斯瓦德回憶,巴巴的表情似乎冷峻起來。 返途中,巴巴讓車在瓊·奧布賴恩的父母家停下。諾曼·拉德克利夫(瓊的兄弟)在那兒居住,巴巴的飯食也是從那兒送來的。伊娜·列蒙下車,去通知里面的人,巴巴來了。巴巴進屋,走向諾曼·拉德克利夫,擁抱了他。這意義深長,因為正是通過拉德克利夫,伊娜和全體愛者才認識了他姊妹,并通過凡·弗蘭肯伯格男爵接觸到蘇非教,后來又同美赫巴巴建立聯系的。然而,拉德克利夫卻對巴巴不感興趣,沒去見他;而巴巴親自來看了他。 下午5點回到奧布賴恩家,巴巴邀伊娜·列蒙進來。巴巴坐下與她和弗蘭西斯交談,一次還親吻了伊娜的臉頰。 次日8月13日上午,全體聚集在巴巴面前。巴巴叫他們把孩子都帶來。巴巴眼睛朝上望著,沉浸于內在工作。他顯得巨大無比,卻又似乎遠離身邊的人們。有一次他說:“我夜間忙于做宇宙工作。即使此刻也感到工作壓力。神不清氣不爽。你們不會理解或認識這點。” 埃瑞奇說:“巴巴現在對你們講講印度的事”。巴巴繼續打手勢: 我將于1957年2月15日完成目前的閉關。之后,在3月份,會將聚會指示寄給你們——要你們何時離開澳洲,何時到印度,去哪里,在哪里停留。你們是乘飛機還是坐船,也有指示。美赫吉會接待你們。聚會定在11月7日開始,持續一個月。印度11和12月氣候寒冷,要盡量帶些保暖衣服。 今早我雖說精神不爽,但我要是出門散步,你們都不會跟得上。我走路特快。 我感到工作重壓。時間已很近。只要一絲火花,就會爆發戰爭。即便今天精神不爽,我也在工作。我若是出去散步,你們都得奔跑才能跟上。 今早弗蘭西斯哭得像個孩子。在這兒別又哭起來了。早晨我走出房間,對弗蘭西斯說,我想提早離澳。有沒有早班飛機?弗蘭西斯告訴我,下午4點和5點之間有一趟班機。我對他說,如果我提早離開,瓊、丹尼斯、伊娜和克拉麗絲也許會感到失望。弗蘭西斯告訴我:“他們愛您,您怎么做他們都會開心。” 真的這樣?他們會怎么想?會怎么說?你會怎么想,伊娜?你會感到失望嗎?瓊,你怎么想? 兩位女士說:“您怎樣決定都行,巴巴。” **聽你們這么說,我很高興。在印度,他們知道我的方式,對變動習以為常。一次大型活動都安排好了,我傳話說不想去了,活動只好全部取消。之后我又說想去,他們只得重做安排。** **我在每一個里面,在每一個地方。至師不考驗弟子。他們與萬物一體,不用考驗。高道在道上,考驗弟子;至師卻不。** **耶穌對門徒說:“都跟緊我。有一天你們當中有人會出賣我。”這不是考驗;這是神人的工作。猶大背叛了他。據說猶大出賣了他,但那幫了個大忙。不是猶大背叛,而是猶大幫助耶穌完成使命。都屬于神圣計劃。** **那么,我該何時離開?** 巴巴原定當晚7點15分乘泛澳航空出發,但現改乘4點10分的飛機,訂了安捷航空920號班機。巴巴談到安得拉達善期間,來了五六萬人,他只得雙手發帕薩德,接連數小時不停。“無法描述,”他表示。又說:“昨夜我做了大量工作。宇宙性的工作。” 最后,巴巴指示丹尼斯和瓊·奧布賴恩保留房子居住,不要售賣。 同巴巴一起靜默片刻之后,成人都出去。父母領進孩子,介紹給巴巴。令人歡欣的場景,小家伙們坐地毯上,都抬頭望著巴巴。他拍拍這個的頭,擁抱一下那個。又玩起彈珠。巴巴的精準出擊和堅持采用印度玩法——雙手食指射擊,讓他們甚為困惑。他還和孩子們玩球,望著一個孩子,卻迅速把球拋往相反方向。 同孩子做完游戲,巴巴要蛋糕。拿來一只蛋糕,他卻揮手示意拿走,要另一只。這只冰凍水果蛋糕送來,巴巴切開,交給埃瑞奇分成小塊。巴巴一一遞給孩子們,自然每個孩子都高興地吃掉這塊帕薩德。 辛西婭·亞當斯快到最后才拿到自己的那份;她甚至還以為巴巴可能忘了她。可巴巴從不忘記任何人,遞給她一大塊。巴巴要他們當著他的面吃蛋糕,可憐的辛西婭就是吃不完自己的那塊。她屬于最后離開的幾個,巴巴說夠了,遣孩子們離開。多年后,她意識到自己多么幸運——巴巴給了她更多時間在他身邊。 兒童之后,每一個成人又同巴巴個別會面幾分鐘。 因巴巴要提前離開墨爾本,下午的接見公眾活動,從原計劃的2點至5點,提前到1點鐘。1點半,巴巴對弗蘭西斯·布拉巴贊授述下列詩句: “在巴巴里死去, 為巴巴而死去, 伴隨巴巴死去, 你將作為巴巴 活下去。” “否定你的妄我, 真我則肯定自身。” “一無所求, 則擁有一切。” “舍棄一切, 乃至最終連舍棄 也都舍棄掉。” “要愛我,就要 徹底忘記你自己。” “要知道我真正是誰, 就要心同赤子,慧如智叟。” 一大批人來見巴巴。大多數是愛者親屬、朋友等。他們一一被領進,介紹給巴巴,并且可以提問。活動于2點半結束。 在墨爾本機場,都來最后看巴巴一眼。結果不是最后一次,因為巴巴登機后,沿跑道滑行的飛機因引擎故障,不得不返回。 坐在機窗邊的巴巴朝機場阻攔裝置后面的愛者揮手,說:“你們瞧,他們(留下的愛者)的愛導致引擎故障,我們只好又折返!”飛機于4點半左右起飛,6點15分抵達悉尼,巴巴和滿德里返回美赫屋。 原計劃8月14日陪巴巴全天游覽藍山,但那天早晨埃瑞奇為巴巴梳發時,巴巴召見比爾·樂裴基,取消行程,說他更喜歡留在燈塔山,休息和做內在工作。不過,上午巴巴驅車到不遠處的海濱,之后又到附近(巴巴訪問期間愛者借宿的)約翰·格蘭特家,以及諾曼和弗朗西絲·李的家。比爾·樂裴基開車。經過悉尼街上的高大建筑時,比爾心生一念:“巴巴怎會是這一切的創造者?” 與此同時,坐在他旁邊的巴巴,打手勢:“造物界來自我。” 午餐后,巴巴又召集眾人。下午1點30分,帶巴巴到卡斯爾雷街73號霍茲-梅費影院看電影。巴巴身穿美國加州愛者為他縫制的藍色上衣,同大家走進影院。電影已開始,里面一片黑暗。巴巴照常站在樓上,給每個人分配座位。這自然打擾了后排的觀眾。巴巴后排的一個男子,大聲對朋友評論:“他以為自己是誰,耶穌基督?”同巴巴一起的愛者對這句嘲諷并非無動于衷。他們直想大喊:“正是他!” 看了幾分鐘的加映短片《公海游艇》,比爾·樂裴基認定電影不怎么樣,便閉目片刻,靜思巴巴。突然有人敲敲他的膝蓋,他看見巴巴轉身望著他,微笑點頭,仿佛在說:“對,我同意,不值得看。” 放映期間,有段時間巴巴蒙著頭。大概一小時后,巴巴未等正片——二戰間諜電影《從未存在者》開始,便走出影院。他讓比爾·樂裴基驅車帶他穿過市區街道,繞了一大圈返回美赫屋。 下午茶后,巴巴召每人進屋坐下,并叫弗蘭西斯·布拉巴贊拿過一本英譯哈菲茲詩集。巴巴隨意翻開書,遞給弗蘭西斯朗讀如下格扎爾: 無知者啊!要奮力成為真知之師: 你在自己走完道路之前, 怎能去做他人的向導? 徒子啊!在神圣真理學校 要努力受教于愛之導師, 以便你有一天也做師父。 睡覺吃飯讓你走遠 無法達到愛的階梯; 當你廢寢忘食之時, 就會達到至愛真友。 神愛之光若落你心, 我以神的名義起誓 你將比太陽更美麗。 如踏上歸途的行者, 丟棄你的自身銅鐵, 通過愛的冶煉成金。 在榮耀者的道路上 當你變得無頭無足, 神光照你從頭到足。 在神海洋中沉浸片刻, 別以為你的一絲頭發 將會被七海之水浸濕。 如果神面成為你的目標, 從此你將擁有大智大慧 ——對此絕對毋庸置疑。 當你的存在基礎毀掉, 莫以為心房也將拆除。 哈菲茲啊!你腦子里 若有同至愛結合之念, 你必須成為靈性事物 智者明師門前的塵土。 之后巴巴指示為出發做準備。有人送巴巴一只毛絨考拉,他遞給瓊·樂裴基,留給她2歲的女兒詹妮。這天晚上在巴巴赴機場之際,燃放焰火。點燃的火箭在空中爆炸。巴巴走出屋,驚奇地望了望,突然轉身回屋,說:“他們這么做為啥?會引發火災!”兩分鐘后,黑暗中,男子都提著水桶沖向灌木叢,撲滅燃著的樹叢。之后,全體出發赴機場為巴巴和滿德里送行。 巴巴在美赫屋時,問比爾·樂裴基要檸檬汽水。比爾拿了瓶冰鎮的給他,巴巴將瓶子放在散熱器旁,溫暖后飲用。在機場,因飛機延誤,等候期間巴巴要橙汁。比爾去找沒有冰鎮的,沒買到。于是他買了瓶冰鎮橙汁,到盥洗室,拿著在洗臉池里沖熱水加熱。這一切愛的勞動之后,把溫橙汁遞給巴巴后,巴巴才飲一口,就遞給比爾叫他喝光——比爾勉強喝掉,因為口味實在不佳。 夜晚10點半,巴巴和滿德里乘快達航空EM535班機,從澳大利亞起飛,返回印度孟買。 巴巴離開后,瓊和比爾·樂裴基使用巴巴來訪期間用過的床;也用了他蓋過的羽絨被和毛毯。每當有孩子生病,夫婦倆會讓他們躺在這張床上,當比爾外出,孩子們有時也會輪流睡這張床。數年后,比爾考慮修繕美赫屋,給巴巴寫信,申請許可對房屋施工。巴巴回復,叫他按自己認為最好的去做,還讓他放心:“什么都不能毀掉我在那里的在。” 巴巴和滿德里飛行了一夜。飛機在達爾文和雅加達經停之后,于8月15日下午2點著陸新加坡。他們在萊佛士酒店的空調房間度過一晝夜。巴巴心情不佳。尼魯在他身邊守夜。巴巴讓關掉房內的空調,每隔10分鐘都派他去叫美赫吉、埃瑞奇或阿迪。 夜間,巴巴極度不寧,指示美赫吉:“去問一下何時供應早餐。”美赫吉報告,6點之前不會有。他們要在此之前出發,凌晨4時,巴巴派他回去,設法在他們離開前安排些東西吃。他做了努力,卻無果而返。 凌晨5時,未洗漱用茶的巴巴和滿德里下樓到前廳,乘英國海外航空公司的巴士去機場。停有兩部巴士,美赫吉領巴巴上了第一輛,以為它會更快出發。因司機未到,車內沒有其他人。阿迪因沒吃早餐心情糟糕,巴巴也為種種不快事件責備另外三個。這時得知第一輛巴士不去機場。巴巴對美赫吉讓他坐錯車甚為不悅。他們又登上第二輛巴士到機場,飛赴錫蘭的科倫坡。 然而,因蘇伊士運河危機,科倫坡至孟買的航班被取消。巴巴問滿德里:“我昨晚的表現,你們認為我瘋了?”他們這才明白,巴巴通過發火,扭轉了更為嚴重的局勢,蘇伊士危機沒有釀成大事件。 他們原計劃8月16日晚6點45分飛抵孟買,但現在滯留科倫坡20小時,只好在拉維尼亞山大飯店宿夜,飯店位于城外7英里的拉維尼亞山岬角上,俯瞰大海。巴巴曾預言航班可能滯留,返印前他會有必要在某地休息兩日——這都自動發生。 巴巴命美赫吉往薩塔拉發電報解釋,因蘇伊士危機,他們滯留科倫坡,將推遲一日抵達。為省錢,美赫吉把“營地薩塔拉”寫成一個詞。 巴巴建議他把地址寫成兩個詞“營地,薩塔拉”。美赫吉卻說:“我一向這樣發電報的,巴巴,電報總是到達目的地。”巴巴受夠了,不再辯論。美赫吉按自己的想法發了電報。電報從未收到,與此同時,薩塔拉的男女滿德里對巴巴的行蹤焦慮不安。 1956年8月17日星期五上午9時,巴巴飛離科倫坡,當天下午1點著陸孟買。阿瓦塔在30天內環球飛行30000英里,越過五個大陸。 按照巴巴的指示,寶帶伊斯邁爾(巴巴不在期間寶教他讀書)從薩塔拉到孟買,兩人同納瑞曼·達達禪吉一起,到機場接巴巴。瓦曼·帕達勒也從阿美納伽開來阿迪的車。沒有允許其他愛者到場,因為巴巴仍在閉關中。 巴巴和滿德里離開孟買機場,驅車到阿廈那。用過茶,巴巴、埃瑞奇、尼魯、美赫吉、寶和伊斯邁爾驅車前往薩塔拉,并于同一天到達。阿迪留在孟買。兩天后回阿美納伽。 到了薩塔拉,巴巴詢問電報之事。獲悉電報未到,巴巴大為不快,訓斥美赫吉:“為何不按我說的做?那封電報現在何處?”為省點錢而違背巴巴,美赫吉對此懊悔不已,承認了錯誤。 石灰翻譯??田心校對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