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古者即第一個靈魂(希瓦,亞當),該靈魂證悟了自己是神(帕若瑪特瑪,圣父)。該靈魂被稱作神人。他每隔700年到1400年,從其無限意識的極樂狀態,周期性地回到造物界工作。
————美赫巴巴的著作 >> 《無與有》 >> 《淘氣的小雞》13
瑣羅亞斯德教——原人:伽玉瑪特
據缽羅婆文《本達希申》的記載,男性無配偶的伽玉瑪特獨居三十年而亡,但其種子被保留下來,四十年后,從種子中生出人類最早的一對伴侶:男人馬什亞(Mashya)和女人馬什亞內。

阿諾德(Thomas W. Arnold)在愛丁堡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比魯尼所著《古代遺跡》的1307年抄本中找到一幅插圖,初看似乎是上帝走到伊甸園中與亞當、夏娃說話。但是,抄本在此完全沒有提及猶太教或基督教,而是講瑣羅亞斯德教第一對男人和女人(馬什亞和馬什亞內)受誘惑的神話,據說他們幸福地生活了五十年,不需要吃喝,沒有痛苦和煩惱。然后惡魔阿赫里曼裝作老人出現在他們面前,說服他們吃樹上的果子;他先作個榜樣,吃了果子立即變成了一個英俊的年輕人。這樣的神話從來沒有成為基督教藝術的主題,這幅畫的表現手法與基督教表現亞當、夏娃的墮落大相徑庭:基督教藝術中夏娃手中拿的是蘋果,而這里的阿赫里曼手中拿的是石榴。此外,畫上的樹木花草的中國藝術特色表明這幅畫源自東方,而不是西方。這幅畫不可能出自基督教藝術,更不可能出自伊斯蘭藝術。它可能源自摩尼教藝術中表現亞當、夏娃故事的作品。
猶太教喀巴拉——亞當·加得蒙(Adam Qadmon)
喀巴拉認為神的影子是“第一的創造”,是神的“言語”通過人的形態而表達出來的一種外在形式,它的全稱是亞當·加得蒙(Adam Qadmon),希伯來語的意思是“最初的人”,也被稱為“最隱秘的人”、“最年長的人”、“最持久的永恒”,相當于諾替斯派曼達教的“原人”,和《圣經舊約》中描述的亞當完全是兩回事。
《光輝之書》對于《圣經》舊約·創世記中上帝創造天地的解釋如下:
“(神所發出的)所有‘言語’總和的含義表現為人的外形,于是,‘最初的人’、‘偉大的原型’、‘神的影子’從深淵的水中浮出,如同太陽一般升起。它的眼睛出現之時,就創造了光;口出現之時,就創造了靈,于是所有的‘言語’被表現了。它的頭部全部浮出水面,這是第一天。它的雙肩、手臂和胸部顯現之時,就開始了創造。‘神的影子’的一只手創造了大海,另一只手拔起了陸地和高山;‘神的影子’逐步增大,它的性器出現,所有存在便開始增殖;‘神的影子’、‘最初的人’將氣息吹進自己的影子,同時發出了‘言語’:‘人類,被造吧!’,于是人類被創造了。”
所以喀巴拉認為亞當是神的影子,亞當作為神的代理人創造了天地,人類是亞當的影子,所以人類是神的影子的影子。
婆羅門教——原人Purus!a
(一)梵名Purus!a
1、印度婆羅門教神名。依梨俱吠陀中之原人歌所載,此神具有千頭、千眼、千足,為現在、過去、未來之一切,乃不朽之主宰。由其頭上生出婆羅門,由肩上生出剎帝利,由腿上生出首陀羅,由心中生出月亮,由眼中生出太陽,由氣息中產生風,由臍上生出空界,由頭上生出天界,由腳上生出地界。
2、印度婆羅門教與印度教創造神梵天之稱號。
梵天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負責創造宇宙。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創造神梵天的地位相當于中國神話中開天辟地的盤古。他是從漂浮在宇宙洪水上的宇宙金卵中孵化出來,這位盤古在印度的同事,通常被描繪成一個膚色粉紅、四頭四臂的老人。他身穿白袍,四張臉朝向東南西北,象征四部吠陀經;四臂則分持念珠、盛有恒河水的水罐、權仗、弓箭等物,其中念珠用來記載時間,恒河水用來衍生萬物。他平時坐在蓮花寶座上,有時也騎天鵝或乘坐由七只天鵝拉的戰車出巡。佛教吸收其為護法神,稱“大梵天王”。
(二)舊譯故人。系摩尼教次神之名號。摩尼教最高神大明神(Zarva^n)通過其使者善母創造出原人(即人類之始祖)。
基督教——亞當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廠。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圣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創造天地的來歷,在耶和華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這樣:野地還沒有草木,田間的菜蔬還沒長起來,因為耶和華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也沒有人耕地,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上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經文摘錄:首生者
歌羅西書1:15(基督是)一切的被造物的首生者。
西1:15中的‘被造之物的首生者(the Firstborn of Creation)
伊斯蘭教——阿丹
阿丹(Adam) 《古蘭經》中記載的人類始祖,是安拉用泥土造化的第一個男人,就是《圣經》中的“亞當”。
《古蘭經》第2章30~37節、第7章11~27節、第17章61~65節、第18章50節、第20章115~124節,多處提到阿丹的故事:安拉用泥土創造了阿丹,賦予他智慧,使他熟悉各種事物的名稱,并號召眾天使向他致敬,只有易卜劣廝拒絕這個召喚。安拉讓阿丹和他的妻子(名叫“哈娃”,相當于圣經中的“夏娃”但經文中未出現此名)居住在樂園中,可以隨意采食園中的果實,但告誡他倆千萬不可接近園中的一棵樹。不久,由于魔鬼的教唆誘惑,他倆違背了安拉的禁令,采食了那棵禁樹的果實,致使他倆全身裸露,羞體無可掩蔽,終于被驅逐出樂園。阿丹后悔莫及,表示真誠求恕,安拉便命令阿丹夫婦和教唆他倆的魔鬼一起進入大地凡塵。從此,阿丹便成為人類的始祖、安拉在人間的代理者,并使一起下地的魔鬼和人類結為仇敵。只有意志堅定的人頭腦清醒,不受魔鬼誘惑;而意志薄弱者,卻經不起魔鬼的教唆。阿丹曾用真主的啟示教導他的子孫后代。
真主說:“...大地上有你們暫時的住處和享受。然后,阿丹奉到主的降示的幾件誡命,主就恕宥了他...(2:35—37)。阿丹為《古蘭經》提到名字的20多位先知中品級很高的先知之一。
《古蘭經》中呼告全人類時,都稱之為“阿丹的子孫啊!”如第7章第26、27、3l、35節的起始句,都使用這樣的稱呼。
佛教——本初佛
梵名A^di -buddha 。 阿達爾瑪佛,又名普賢王如來,乃是一切佛的源頭,故而又被后世稱為本初佛。
阿達爾瑪佛的樣子十分古怪,只有一縷發髻、一只眼睛、一只耳朵、一個牙齒、一只手臂……,身體所有部位都只有一個,因為他本身便代表了“一”。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一”便是宇宙的本源。
印度之后期密教金剛乘認為,本初佛系諸法之本源、萬物之創造者,并有五在定佛亦由此佛所流出之說。
據梵文大乘莊嚴寶王經之別本記載,于劫初出現本初佛、自生者,或本初主,依禪定而創造世界,又自其精神而產生觀自在菩薩。又由此菩薩兩眼生出日月;由額生出大自在天;由肩生出梵天;由心臟生出那羅延天;由牙齒生出辯才天女。
據梵本“自生富蘭那”記載,本初佛最初即以火焰姿態出現于尼泊爾;文殊師利菩薩為保存此火焰,而建自生支提。本初佛之思想,在西歷第十世紀以后,為了統合五在定佛之思想,而興起于那爛陀寺之學僧之間。至后世,為尼泊爾艾斯偉力卡派、西藏喇嘛教等,采用為教義。
吠檀多教——韋希奴
韋希奴帕得與蛇希納戈
(Vishnu Pad and Shesh Nag)
第一個人在吠檀多教里被稱作韋希奴——維持者。
韋希奴在伊希瓦狀態中維持造物界,
但韋希奴作為至古者
則通過承載整個造物界的重負
來維持著造物界里的神性。
韋希奴被描繪成睡在白色蓮花上,
它被稱作上帝海洋里的韋希奴帕得。
韋希奴帕得表示神的座位;
韋希奴帕得的影子是媧坤氏(夏娃),
影子像污泥一樣黑厚
白蓮生長其間。
從媧坤氏那里升起七個能力;
從這個白蓮的影子里升出蛇希納戈,
在韋希奴睡覺時籠罩著他的七頭眼鏡蛇。
七頭眼鏡蛇是媧坤氏的能力;
她的七個能力是眼鏡蛇的能力。
蛇希納戈的每一個頭都代表了她的一個主要能力。
白蓮象征著純潔,但純潔的蓮卻生長于污泥,
污泥象征著原始摩耶——媧坤氏。
影子是黑暗的,從這個黑暗里
產生出移動幻相的能力;蛇希納戈升起。
韋希奴被摩耶的七個能力弄醒;
七頭眼鏡蛇升起并伸展開它的頭——
七頭眼鏡蛇的這種伸展(幻相的運動)
等同于pasara,幻相的擴展。
眼鏡蛇的伸展與收縮
象征著幻相維持著
意識的覺醒及醒著狀態
與無意識的睡眠及做夢狀態。
幻相的運動(蛇希納戈就是那個幻相)
激發第一個靈魂去獲得對其實在的意識。
眼鏡蛇的七個能力激發后來的每一個靈魂
去證得上帝意識——實在。
蛇希納戈喚醒韋希奴;韋希奴一旦醒來
(正如撒瓦斯瓦被媧坤氏的能力喚醒
或亞當被夏娃的引誘喚醒)
他就必須下降到造物界里
并經過他自己的宇宙夢幻,
那個維持著實在的幻相。
幻相維持著無限無意識
以便無限無意識中的每一個靈魂
能夠通過宇宙的運動
來親證自己是無限意識。
韋希奴帕得是神的座位,Ars-e-Maula,
淘氣的小雞,第一個靈魂,
在旅行的終點獲得無限意識時
所占據的位置。
基督的地位意思是占據圣父上帝的寶座;
當他,第一個靈魂,結束了他的旅行,
從伊甸園的無意識
達到樂園里的無限意識時,
亞當便成為基督。
阿瓦塔的韋希奴帕得,基督的寶座,
先知的位置,Ars-e-Maula,
都是同樣的無限意識狀態。
韋希奴從實在里降入幻相,成為阿瓦塔,
成為造物界與神,幻相與實在之間的“中保”,
以便在造物界里維持神性;
通過他,靈魂們獲得解脫——
他們被喚醒。
- 前言
- 簡介
- 分卷簡介
- 第一卷
- 獻辭與前言
- 五位至師
- 赫茲拉·巴巴簡
- 納拉延·馬哈拉吉
- 塔俱丁巴巴
- 舍地的賽巴巴
- 烏帕斯尼·馬哈拉吉
- 有福的父母
- 默文出生
- 青少年時期
- 默文證悟
- 感念不盡是師恩
- 至純無相大師尊
- 吸引首批弟子
- 慈父之名的由來
- 時代期盼的一天
- 第二卷
- 大師圈子的構成
- 徒步“朝圣”之旅
- 大師之家
- 阿美納伽和阿冉崗
- 旅行訓練
- 首旅波斯
- 伽美拉瑜伽
- 全印度旅行
- 定居美拉巴德
- 第三卷
- 沉默的大師
- 秘密著作
- 賽朝廷
- 假死與真生
- 只需要愛
- 證悟的途徑
- 卡利時代
- 沒有瑜珈
- 靈魂外衣
- 巴巴的大師
- 神的一體性
- 宇宙痛苦
- 根除種姓制度
- 圈子種子
- 神愛誠實
- 真正的人
- 心的運作
- 創建修道學校
- 完美與不完美
- 教育的價值
- 靈性洪流
- 靈性課程
- 作家與戰士
- 沉默教導
- 神圣命運
- 神愛之寓
- 愛在流淚
- 真切見神
- 靈性恒河
- 愛者阿里
- 神的達善
- 珍貴結果
- 安拉·呼
- 搬遷埃舍
- 腦心平衡
- 無人后悔
- 注定受苦
- 宇宙之母
- 皆是服務
- 我就是那
- 第四卷
- 恩惠眾生者
- 極樂化身
- 活的值得
- 體驗過程
- 百思而行
- 伊朗之行
- 切莫違諾
- 離開波斯
- 自我囚禁
- 訪問南印度
- 愛的性質
- 虎谷閉關
- 重訪克什米爾
- 服務機會
- 神圣使者
- 三訪波斯
- 會見甘地
- 印度獨立
- 首訪英國
- 西方愛者
- 三會甘地
- 訪土耳其
- 首訪美國
- 摩耶一觸
- 返回印度
- 第五卷
- 工作媒介
- 再訪西方
- 新聞報道
- 科姆馬丁
- 瑞士之行
- 二訪美國
- 在好萊塢
- 訪問中國
- 三訪歐洲
- 返回納西科
- 四訪歐洲
- 西方人到印度
- 訪問意大利
- 納西科
- 六訪歐洲
- 電影計劃
- 第六卷
- 七訪歐洲
- 愛中結合
- 八訪歐美
- 閉關禁食
- 邁索爾埃舍
- 拉乎里埃舍
- 九訪歐洲
- 納西科埃舍
- 一切皆巴巴
- 生日慶祝
- 加勒特·福特
- 需要與欲望
- 解散埃舍
- 法國之行
- 達善與生日
- 盤奇伽尼山谷
- 美拉巴德山建筑
- 第七卷
- 藍車旅行
- 返回美拉巴德
- 宇宙靈性中心
- 班加羅爾
- 果阿
- 美拉巴德閉關
- 蘭契
- 美拉巴德再閉關
- 錫蘭
- 齋浦爾
- 北方旅行
- 連續閉關
- 第八卷
- 最后會面
- 德拉敦
- 瑞希克什
- 靈性工作
- 神圣主題
- 拉合爾
- 救濟災民
- 坪坡崗
- 克什米爾
- 愛的動力
- 坪坡崗
- 海得拉巴
- 第九卷
- 安吉拉斯山閉關
- 美拉巴德閉關
- 聯系瑪司特
- 馬哈巴里什沃閉關
- 馬德拉斯達善
- 薩塔拉閉關
- 蘇拉特達善
- 坪坡崗閉關
- 濟貧工作
- 瑪司特之旅
- 瑪司特之旅續
- 遷居美拉扎德
- 密集瑪司特聯系
- 新生活前夕大閉關
- 第十卷
- 新生活會議
- 貝爾高姆
- 貝拿勒斯與鹿野苑
- 哈德瓦朝圣
- 新生活三方案
- 曼吉瑞村
- 新生活酥油生意
- 馬哈巴里什沃會議
- 百日閉關
- 海得拉巴會議
- 末那乃息
- 第十一卷
- 雜自由生活
- 美赫靈性中心
- 血染美國
- 斯卡斯代爾
- 倫敦與洛迦諾
- 燃燒自由生活
- 哈默坡達善
- 德里達善
- 阿姆勞蒂、薩奧內和那格浦爾
- 安得拉邦達善
- 德拉敦
- 第十二卷
- 穆索里及北方邦
- 返回德拉敦
- 自然念神
- 成道狀態
- 高之最高
- 返回馬哈巴里什沃
- 宣布阿瓦塔身份
- 安得拉達善之旅
- 神圣工作宣言
- 拜訪薩考利
- 逗留薩塔拉
- 泰盧固語撒晤斯
- 印地語撒晤斯
- 馬拉地語撒晤斯
- 第十三卷
- 瓦迪亞公園達善
- 美拉巴德山
- 自然禪
- 最后宣言
- 重返薩塔拉
- 本特爾布爾達善
- 澄清、確認與決定
- 薩塔拉閉關
- 孟買和薩塔拉達善
- 1955年美拉巴德撒晤斯
- 古吉拉特語撒晤斯
- 第十四卷
- 普納達善和薩考利
- 閉關前的達善
- 薩塔拉閉關續
- 歐洲之行
- 訪問紐約
- 默土海濱聚會
- 訪問美國西海岸
- 訪問澳大利亞
- 第十五卷
- 血灑印度國土
- 在美拉扎德康復
- 古魯帕薩德
- 七十五天特別工作
- 孟買達善
- 印馬雙語撒晤斯
- 泰古雙語撒晤斯
- 準備西方撒晤斯
- 美國撒晤斯
- 澳洲撒晤斯
- 第十六卷
- 發布《宇宙訊息》
- 全面閉關
- 普納與孟買
- 普納達善
- 美拉扎德閉關
- 閉關宇宙工作
- 古魯帕薩德達善
- 第十七卷
- 繼續古魯帕薩德達善
- 美拉扎德半年閉關
- 古魯帕薩德閉關達善
- 美拉扎德繼續閉關
- 美拉扎德與普納
- 最后訪問美拉巴德
- 第十八卷
- 準備大型達善
- 東西方大會聚
- 東西方大會聚(續)
- 美拉扎德閉關工作
- 1963年古魯帕薩德花園
- 美拉扎德閉關續
- 繼續美拉扎德閉關
- 普納閉關達善
- 第十九卷
- 美拉扎德閉關工作(續)
- 繼續美拉扎德閉關(續)
- 普納達善(續)
- 閉關中的閉關
- 美拉扎德宇宙工作
- 古魯帕薩德閉關
- 第二十卷
- 美拉扎德閉關 (續)
- 美拉扎德宇宙工作(續)
- 古魯帕薩德閉關(續)
- 四個月閉關
- 延續閉關
- 最后居住古魯帕薩德
- 最后閉關
- 最后的日子
- 不生不死者
- 門徒簡介和談論
- 前言
- 美赫巴巴的男滿德里
- 佳爾(Jal?S?Irani)
- 佳爾
- 在中國
- 佳爾的故事
- 嘉姆希德·希瑞亞·伊朗尼
- 嘉姆希德
- 去世
- 葬禮
- 巴巴評論死因
- 巴巴闡釋生死
- 永生之直道
- 希瑞亞.蒙德伽.伊朗尼
- 希瑞亞 - 生平簡介
- 希瑞亞 - 求道生活
- 希瑞亞 - 希瑞亞的寬恕
- 希瑞亞 - 徹底解脫
- 希芮茵·伊朗尼
- 希芮茵·伊朗尼 - 基本信息
- 希芮茵·伊朗尼 - 早年
- 希芮茵·伊朗尼 - 阿瓦塔的母親
- 希芮茵·伊朗尼 - 去世
- 寇達達德.法哈德.伊朗尼
- 寇達達德.法哈德.伊朗尼
- 阿君·蘇辟卡Arjun Supekar
- 阿君·蘇辟卡
- 阿君的提問
- 卡卡·巴瑞亞
- 卡卡
- 巴巴對卡卡的評價:
- 赫伯特·戴維Herbert Nightingale Davy
- 赫伯特·戴維
- 使徒
- 巴巴在中國
- 鄧肯(Dr. William Donkin)
- 鄧肯醫生
- 生平簡介
- 鄧肯的作品
- 高荷醫生Dr. Goher Rustom Irani
- 高荷醫生簡介
- 高荷的一生
- 彭度( Pendu )
- 個人簡介
- 竹籠屋的建造者
- 巴巴對彭度的死亡預測
- 寶·喀丘瑞
- 寶·喀丘瑞
- 簡介
- 美茹
- 個人簡介
- 美茹的照片
- 伽尼醫生——阿卜度-伽尼-穆斯夫
- 伽尼醫生簡介
- 新生活之歌
- 伽尼醫生去世
- 巴巴的致辭
- 禪吉( Chanji )
- 禪吉 (弗蘭莫茲·達達禪吉)
- 美赫巴巴的口述
- 禪吉一生簡介
- 阿迪
- 美赫巴巴與薩姆帕特.艾揚伽等人
- 巴巴與瓦爾特
- 普利得(Kaikhushru Jamshedji Pleader)
- 普利得基本信息
- 跟隨巴巴
- 解脫的準備
- 普利得的詛咒
- 高毗遷達王歌劇
- 普利得的痛苦
- 徹底自由
- 譯者總結
- 瑪妮.希瑞亞.伊朗尼
- 瑪妮.希瑞亞.伊朗尼 - 基本信息
- 瑪妮.希瑞亞.伊朗尼 - 美赫巴巴唯一的妹妹
- 瑪妮.希瑞亞.伊朗尼 - 加入埃舍
- 瑪妮.希瑞亞.伊朗尼 - 瑪妮的著作
- 埃瑞奇·杰薩瓦拉
- 凱娣 Katie Rustom Irani
- 凱娣 Katie Rustom Irani
- 凱娣網站
- 查爾斯?坡德穆
- 查爾斯?坡德穆
- 簡介
- 阿婁巴(Aloba)
- 阿婁巴(Aloba)
- 阿婁巴的墓地
- 達文·肖
- 達文·肖
- 努力與恩典
- 弗蘭西斯·布拉巴贊
- 弗蘭西斯·布拉巴贊
- 簡介
- 昆廷·托德(Quentin Tod)
- 昆廷·托德
- 昆廷的故事
- 第二個昆廷故事
- 德希穆克D . Deshmukh
- 德希穆克
- 參與的編輯工作
- 帕椎Padri
- 帕椎
- 簡介
- 帕椎上當
- 查干·西塔拉姆·德希穆克
- 查干·西塔拉姆·德希穆克
- 巴巴的評價
- 查干的趣事
- 保·納圖(Bal Natu)
- 保·納圖(Bal Natu)
- 巴巴的評價
- 《與喚醒者交談》
- 瑪格麗特?克拉思科
- 瑪格麗特?克拉思科
- 古斯塔吉Gustadji N. Hansotia
- 古斯塔吉
- 美赫巴巴沉默之前
- 古斯塔吉的墓碑
- 希度
- 滿德里:希度
- 希度
- 羅摩.金德醫生(Dr.Ram Ginde)
- 羅摩.金德醫生(Dr.Ram Ginde)
- 韋希奴
- 韋希奴
- 巴巴的評價
- 巴巴的批評
- B·D·杰薩瓦拉
- B·D·杰薩瓦拉
- 曼薩麗·德賽
- 曼薩麗·德賽
- 墓地
- Khansaheb Kaikhushru Irani
- Khansaheb Kaikhushru Irani
- 堪-薩赫伯-凱庫希如.伊朗尼
- 堪-薩赫伯-凱庫希如.伊朗尼
- 賽義德 Sayyed Jamadar
- Sayyed Jamadar
- 美赫巴巴的古吉拉特阿提
- 愛之海洋
- 度內火(dhuni)
- 度內火 - 度內火
- 度內火 - 度內火紀念日
- 度內火 - 美赫巴巴與度內
- 度內火 - 度內起源
- 度內火 - 神圣的度內
- 竹籠屋
- 竹籠屋 - 基本信息
- 竹籠屋 - 竹籠屋由來
- 竹籠屋 - 閉關威力之見證
- 竹籠屋 - 自我囚禁
- 至古者
- 至古者 - 至古者
- 至古者 - 基本詞義
- 至古者 - 過程
- 至古者 - 各大宗教對應術語
- 至古者在宗教里的故事
- 至古者 - 全知遍在的至古者
- 至古者 - 書籍:至古者
- 卡姆里棉衣
- 卡姆里棉衣 - 卡姆里棉衣的來歷
- 卡姆里棉衣 - 巴巴對棉衣的評價
- 卡姆里棉衣 - 卡姆里棉衣的故事
- 弟子求雨
- 注定受苦
- 美赫巴巴談造物界
- 美赫巴巴談宇宙中的生命
- 美赫巴巴談空間
- 美赫巴巴談星球
- 美赫巴巴談特使
- 在羅馬的特使(1933年7月7日 )
- Harvan的特使,克什米爾(1933年4月20日 )
- 美赫巴巴談靈性階層
- 美赫巴巴關于動物的一些論述
- 美赫巴巴談飲食
- 美赫巴巴談魂魄界
- 美赫巴巴談飛碟
- 美赫巴巴談聲音和音樂
- 美赫巴巴談天使和人類,以及臣服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