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ThinkChat2.0新版上線,更智能更精彩,支持會話、畫圖、視頻、閱讀、搜索等,送10W Token,即刻開啟你的AI之旅 廣告
                作者:保羅·柯瑪 埃瑞奇總會這樣問第一次到美拉扎德的人:“是什么讓你來這里的?”這些年來,我坐在滿德里大廳,聽過那么多故事。這是我的故事。簡言之,它是關于愛,關于美赫巴巴的無盡大愛,和滿德里的無私之愛。 **早年** 我是在非常嚴格、拘泥儀式的天主教傳統中被撫養大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義務,總有罪惡感,從未感到快樂,不懂“幸福”和“愛”的真實含義。 我9歲時,在一所修女辦的天主教寄宿學校上學,我被指控在宿舍偷各種東西,校長把我帶到她的辦公室。當著其他修女的面,脫下我的短褲,鞭打我的屁股,用手摑我耳光。然后她打電話給警察。兩個警察過來,在宿舍所有學生面前,用繩做的小手銬套上我的左腕。像其他人一樣,我害怕告訴修女,我們都在床罩或床墊下柜子里玩耍藏東西。我什么都不能說。 兩個警察把我帶到警局,我只得待在那里,直到父親來領我。他把我送到離巴黎很遠的另一所私立寄宿學校,我在那里住了4年。 每月我都被送回巴黎,度過周末長假,在教堂參加天主教“義務”:教理問答,懺罪,彌撒。牧師是我父親的好友,他允許我對他懺罪后去用圣餐。 那幾年,我總是很傷感,偶爾例外是在巴黎度周末期間,那時我的祖父,他是個好人,邀我上教堂后去聽古典音樂。戰爭期間,他有個留聲機可放78轉唱片,不久有立體聲唱機,可放33轉密紋唱片。我喜愛留聲機,總想和祖父一起聽古典音樂。我很喜歡鋼琴曲。 祖父對父親講起這點,建議我應該學彈鋼琴。但很快事情讓我大失所望。每次我在鍵盤上彈錯一個鍵,教師就變得十分嚴厲,用木棍敲我的手指。我彈錯很多,哭了,教師不想我留下,于是我只好下課,下次再回去。不久我就停止學琴,因為我彈錯太多,手指經常又腫又疼。我再也沒上課,不過總愛聽鋼琴曲。 13歲那年我離開那所寄宿學校,暑假期間父母把我送到倫敦,同他們的朋友,一個很好的英國人家庭,住了幾周。我非常享受,這家人使我十分快樂,我都不想回巴黎了。但我哥哥(28歲)來把我接回巴黎。幾天后,父母把我送到另一所由耶穌會士管理的寄宿學校。 我不得不上教理課,常被迫死記硬背很多東西,與我想學的毫不相干。羅馬天主教儀式使我對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 我一直覺得,在懺罪“投票站”內沒有秘密。跪在懺罪室窗格背后藏著的牧師前面,對我來說很可怕。我不得不懺罪,而懲處總取決于我必須提到的罪惡數目。即便我認為什么也沒做錯,也被一種或另一種方式告知,我是有罪的,必須重復念20遍懺罪禱文。 這就是我開始在學校,對父母越來越愛撒謊的原因。 很快,我感到被父母孤立,在學校得不到良好對待,我開始欺騙、偷竊、隱瞞、撒謊。對藏著的牧師懺罪時,我從不說實話。后來我覺得,拿我的行為跟其他學生相比,我成了他們中的老手。 “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基督”在學校到處都是(房間,教室,宿舍,院子,辦公室和餐廳),在我家也是,臥室,廚房,衛生間,客廳到處都是,很多也存放柜子里,許多是我家客人送的特別禮物。 我成了藏十字架的能手,一旦沒人要用,堆在柜子里,我就開始拿集市上賣掉。我從不去同個地方,以免被人認出。我總說,我是賣掉我的“耶穌基督十字架”,換個更喜歡的。這些耶穌十字架使我能買到音樂唱片:肖邦,莫扎特,貝多芬,所有我喜愛的鋼琴曲。我不明白怎么信上帝。很多心底感受和憂慮開始浮現,那些一直讓我不快。古典音樂是我唯一感興趣的東西,只要聽著它,就讓我快樂。 **神的意義** 我怎么能信神,既然牧師、家人、教師總告訴我,我得當心注意,我死的時候,不是下地獄就是去煉獄,因為天堂對于我是不可能的。我感覺,只有強迫我對他們懺罪的牧師才會去那里。而且我是個壞學生,甚至剛懺罪后就騙人撒謊。對我來說,神不存在,因為我不可以去天堂。 人們總告訴我“人間即天堂”。因為我從未快樂過,人間沒有天堂,就是我一直來的感受。沒人能幫助我忘掉它。我怎么能信上帝,既然我目睹種種差別存在于: .很小的教堂和宏偉的大教堂。 .赤貧的天主教民眾和富有的牧師、主教和教皇。 .純樸天主教信徒穿的廉價衣物,和富麗堂皇的大天主教堂內使用的各種金、銀衣物材料。 .我進入每個教堂,窮人都在后排;那些捐錢多的人,名字刻在座椅上,更快讓他們懺罪。我一直注意到這點。 我怎么能信神,既然我從未快樂過?對我來說,真幸福不存在。我的字典里沒有這個詞。因為神竟允許兒子耶穌被釘十字架。 **地理** 世界地理馬上令我著迷,它是如此廣袤,到處是美麗的國家,山巒,海洋,河流,植物,水果,動物,各種自然資源,魚,鳥,解釋了對應于氣候的種種差異,春夏秋冬的天氣,水,太陽,冰,云等。我常常問老師很多問題,當我問到,“所有這些美麗事物從何而來?”從未得到清晰的答案。所以我覺得,我應該開始旅行,而不是困在學校里。可那時不可能去旅行,我太年輕了。 **我明白了什么** 幾年過去…… 我讀過許多“已故”作者的書:有作家、音樂家、畫家、科學家的,我逐漸覺得,生命就像一部小說,有開篇也有結尾。所有這些作者去世后,其傳記名聞于世,音樂家們,詩人們,畫家們,科學家們將名垂青史。對作為學生的我,這是顯而易見的。為避免在學校考低分,我問歷史地理老師,我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考試成績低。這位和藹的老師對我說:“要是你對歷史不感興趣,就學好地理,那樣你就能在考試中拿到更高的平均分。” 這是我能聽到的最佳建議。 于是我開始查找所有售地理書和地圖的書店,那些書對我來說太貴了,我就變賣每一個能弄到手的耶穌十字架,我還問了祖母,她柜子里也有不少,我可否賣掉一些去買地理書。我祖母,她人一向很溫和,只是對我說:“你對音樂不再感興趣了?” 過去,我的過去……我只想忘掉……我很高興忘得越來越多……希望它不會再發生。 未來,我的未來……我將來做什么?我根本不快樂,不知道將要做什么,甚至第二天要做什么。 一次又一次,我的老師、父母、好友問我: “昨天你做了什么?” “明天你要做什么?” “今天你想做什么?” 大多數時間我似答非答,或者只是說: “我不記得了。” “我不知道。” 每當必須說“我想做這個或那個”時,我知道,如果我說我真想做什么,它決不會實現的。于是我避免制造難題,不跟問我這些問題的人費勁說話。 **邁向成人的第一步** 1957年,我第一次收到禮物,一塊小手表。其實我不在乎一塊手表,因為前幾年我偷過更好的表。可這塊手表變得至為重要,因為幾周后,父親問我,夏季想不想去美國。許多事發生了,簡直無法想象。 1957年7月的首個周日,我登上從鹿特丹開往紐約的泛大西洋客輪。整個航程中,我每次看到左腕戴的手表,憶起10年前我9歲時,在修女辦的天主教學校上學發生的事,不由微笑。只用幾秒鐘,就忘掉了一切,我變得非常快樂!我很開心目睹海洋,日出,日落,云彩,雨水,色彩的瞬息萬變之美!以前我從未見過這些。眼中不再含淚,我時常在大海中央微笑。 我本打算在船上讀英文書,可我什么也沒讀,盡情吸收一切,不分晝夜。 接著兩個月,和一個美國家庭在長島上度過,使我非常快樂。我喜愛美國,美國人,他們的好客,他們的生活方式。我逗留期間,每個人對我照顧有加。確實,我都不想回去重新上學了。乘船從紐約回鹿特丹途中,我很傷心,淚眼模糊,不再看我的手表。 1958年我母親去世前,我覺察到,祖父母和父母身邊聚攏了越來越多的窮人、富人、天主教傳統的信眾。有時父親捐藥品給醫院,我也在場。我饒有興致地聆聽關注交談間發生的事兒。 可常常,牧師來家中用午餐時,關于捐獻的談話則不一樣,我不喜歡那種場面。它只是關于天主教投資的一樁生意。 我母親突然去世時,我在她的房間。葬禮后第二日,父親告訴我,他和母親原本安排了一起去意大利旅行。于是我沒去上學,自己去了意大利,行程是由父親安排的。那是個大驚喜。我愛意大利,愛我遇到的意大利人,愛美麗的鄉村,宏偉的建筑。 可唯一不喜歡的是,天主教梵蒂岡的炫富,它那些宏大的教堂,那些我在法國已見過。 我回到巴黎時,問父親:“您為啥捐那么多,既然根本不知道錢去了哪里?” 不久,從1959年初起,父親資助我需要的一切,那種方式我在過去歲月里從未感受到。 **在美國上學** 1959年3月,父親邀請了一位來自美國重點大學的教授共進午餐,要我加入他們,因為我首次旅行去美國后能說一點英語。這位教授是個好人,問起我去長島旅行的經過。我聽到他的姓氏拼寫跟我們的“柯瑪”完全一樣,就問他的祖輩來自哪里。我聽他講了往事,跟我們一樣,姓氏拼寫也相同,亦是在上世紀離開波蘭后,由柯瑪斯基改成柯瑪的。 那年9月,我開始在美國那所美麗的大學上學,這人是該校教授。商學院院長待我友好,幫忙甚多。我定期接到父親的親切來信,對他的愛開始加深。以往我從未感到這點。在美國2年上學期間,他的信對我甚有助益,使我感受到,父親的愛是真誠深厚的,無論距離遠近。我一直保存著他的信。仍放在巴黎我出生并仍居住的那個房間柜子里。 我喜愛那所美麗的大學,校園,教授,來自不同國家、血統和傳統的學生。我很驚訝地耳聞目睹,所有宗教都并存于美國,而在法國,我們只能做天主教徒。 當然有許多神,因為有許多宗教,但我未看見任何奇怪的義務和儀式,因為所有宗教會合在一起。離開美國后,我擁有不同血統、不同膚色(白、黃、黑)的朋友,心懷喜悅回首那段時期,那和我在法國的經歷剛好相反。 **找工作** 1962年1月初,我回到法國服兵役。之后,1963年7月初,開始在美國找工作。我面試多次,提供的工作都是就職于大型跨國公司,條件是我得為他們在巴黎工作。這正是我不想要的。我想在美國工作。 由于只提供在法國工作的機會,我很難過。于是我去面見大學校長,他曾幫忙甚多,一直給我最棒的建議。我對他講了我的愿望,卻未得到期待的答復。 這位和藹的校長說:“如果你想在法國工作,就接受美國公司提供的工作。如果你想在國外工作,就接受法國公司的工作,即便你不得不從巴黎開始干。要耐心!” 這下很清楚了。父親曾多次對我說過同樣的話。 **第一份工作** 見過校長后,我離開伊薩卡,1963年9月中旬返回紐約,參加另一次面試。舊調重彈……于是我從紐約打電話給父親,他告訴我,他一個朋友需要在巴巴多斯島國派駐一名代表,在加勒比和西印度群島銷售他的產品。我立即回巴黎面試。很快就被派住巴巴多斯的布里奇頓。 **旅行各地** 1965年,父親又幫我在一家石油公司找到另一份工作。我在法國旅行了一年,然后被調往東非。駐居內羅比,在肯尼亞、烏干達和坦贊尼亞工作。 我驚奇地目睹大自然、動物、鳥兒、群山、叢林、沙漠之美,我喜歡與許多非洲人和印度人共事。工作氛圍非常愉快。我感到孤獨時,閱讀很多關于大英帝國、西班牙、法國和葡萄牙殖民地的書。我讀過關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南非、澳大利亞、蘇丹、埃塞俄比亞、西藏、毛里求斯和許多其它國家的書。我把優美的世界地圖放在辦公室里,收集最好的書,以便可能時旅行。 1968年,我有了3個月的假期,去了泰國、柬埔塞、菲律賓、香港、新加坡,當然還有印度,因為在非洲我和許多印度人共事。我聽過那么多關于印度的事,不同的宗教、傳統,印度人的生活方式和食物等,我相信我會喜歡走幾個城市。 每到一個國家,我首先想確定,是否喜歡當地人,能否與他們交流。我不優先考慮該國的風景;我只希望遇見好人會幫助我另辟蹊徑,去旅游路線以外的地方。我過去常旅行,觀察所到之處當地人的反應,因而一直以來我學會了如何舉止像個游客或者像個居民。這點來自我的父親。 不過,當我結束東亞之旅時,想在印度逗留三周,再回非洲。我去了加爾各答和孟買,感覺印度本國民眾與東非的印度人差異很大。他們不好客,不樂于助人,舉止和我與非洲印度人打交道時感受到的相反。我注意他們的臉部表情,感覺到他們并不喜歡我。 我很快重新安排回非洲,在印度只逗留10天,而非三周。我告訴東非的所有印度友人,我不想回到印度。 這是我第三次有同樣感覺,卻不明白原因所在: .我不想回美國工作,我曾在那里上學。 .我不想回法國工作,我曾在那里出生、上學并且生活多年。 .我不想回到印度,盡管我愛在非洲的印度人。 1969年7月,我駐留烏干達幾個月,當時看到電視上“人類首次登月”。我很驚奇,當即感到,二次世界大戰后,科技發展多么迅猛。在非洲中部,看到有人漫步月球,是個大驚喜。我好奇接下來將會發生什么。 時光流逝…… 當我探詢聽聞閱讀的,所有關于新教徒、天主教徒、猶太教徒、穆斯林、佛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間的種種戰爭時,許多想法不斷涌現,卻未找到答案。有一天,我停止閱讀宗教史、靈性沖突故事,戰爭這個詞從A 使用到Z,從亞伯拉罕到瑣羅亞斯德。地球上所有的國家一直因宗教而爭斗。 1969年12月在內羅比時,我娶了一位善良的荷蘭姑娘,一年前在香港遇見她。我們的蜜月去了阿富汗。阿富汗的歷史十分古老,我只想看看它的樣子,一千年來所發生的事。 阿富汗是很特別的,因為它是中亞相當古老的國家。最近一千年來,從東往西的內陸旅行產生了不同血統、膚色、傳統和宗教的眾多混合。我想了解巴米揚大佛的故事,真主使者穆罕默德是誰,還有另一位,瑣羅亞斯德,成了阿乎若瑪茲達,歐洲之外有如此多的神。 當然,研讀所有這些宗教,它們之間的戰爭,我并不感興趣。我只想了解曾發生的事,獲得安心。 自從出生,我就很清楚,我將不得不死去,像其他人一樣,我想盡可能多地欣賞這顆美麗的星球,對我來說,它無始無終。實際上,我知道,我只會在這顆奇妙的星球上活上幾年,我只希望見見我聽聞讀過的所有美好事物。對我來說,神不存在。我不想承認,但總覺得,所有的神像狗一般爭斗,因為它們之間總爭戰不休。 我不想參加任何類型的儀式、傳統、宗教,那些已變成大生意。隨處可見,讓我厭惡。 對我來說,若神無所不在,一切必定很簡單,而因為一切如此復雜,得經歷如此多的困難,我常有這個想法:“我何必醒來?我寧愿睡去,忘掉我的難題,不再醒來!”無論我去哪里,睡覺前,心里常有這個想法。 1970年,我駐留巴黎幾個月,再次旅行去美國、塞舌爾群島、毛里求斯和東非,所以又能見到來自亞洲和非洲不同國家、宗教和血統的所有人種混合。 到處有諸多宗教,諸多儀式。經多年觀察,我能看到各種類型的宗教劇,有許多演員,他們的助手,成千上萬的觀眾和不同的導演。 每一樣東西都如此不同,當我聽遇見的人們講故事時,始終納悶:誰是對的?誰是錯的?每到一處,我就問每個人同樣的問題:你信神嗎?從未得到相同答案。所以自然地,我越來越覺得神不存在。 **去印度** 1971年初,我聽說有位“美赫巴巴先生”,是從一個美國朋友口中,她后來成了我的弟媳。我其實沒有興趣聽人談論這位先生,所謂的靈性領袖,眾多靈性導師之一。我沒有聽她,但我能在她臉上看出,她很快樂地談起他。 1971年中期,我妻子和弟媳決定去印度時,我根本不介意我不能陪她們,因為我不喜歡印度本國人。她們倆離開倫敦時,我在那里工作,在家中發現一套書(三卷版),書名叫《語錄》。 于是,我開始讀這套藍色的三卷版書。很快被迷住了。一切寫得如此清晰。我不僅享受讀到的一切,而且印象深刻,趣味盎然。每章,每段,每個字,皆無需任何個人智力詮釋。 聽人講這位“美赫巴巴先生”,我不感興趣,可書中寫的卻極清晰簡潔。我想知道是誰寫了這本書,因為對我來說,美赫巴巴是個昵稱,“巴巴”是個常見名字。寫了這本奇妙著作的這個真實作者是誰? 兩個女士從印度回來時,對我講了她們的旅程,我對她們講了那本書。交談內容限于我們談論的,在英國殖民之前、期間及獨立后的印度、印度人、印度傳統等等。她們沒見到美赫巴巴先生,因為他已不在世。所以我避免談話導致不同的詮釋,盡管我光看她們的臉就可以看出,她們變了。兩個女士不一樣了,我能感覺到,她們遇到了很好的印度人。 幾個月后,我們回到阿富汗,我喜歡阿富汗人,他們的樂于助人,他們的好客,奇妙的自然風光,崇山峻嶺,飲用的優質天然水,巴米揚古佛像的神奇地區,馬背叼羊比賽,馬扎里沙里夫的哈茲拉特-阿里清真寺的絢麗色彩等等。 在阿富汗逗留,并在巴基斯坦旅行數日后,我約定于1971年12月底在印度阿美納伽結束假日旅行,然后回倫敦。因為我被告知,我會遇到很好的印度人,我想看看他們的行為舉止,因為1968年首次印度之行我曾有不快回憶。 **首次見滿德里** 我終于見到那些被稱為滿德里的人,他們生活在干燥荒原中央,一座簡樸房子的周圍只有零星幾棵樹,他們的目光立即與我交匯,我能看出,這些人與我所能想象的相當不同。我走近這些人,他們溫雅地擁抱我,微笑,一邊雙臂擁抱我,一邊說“JAI BABA!”他們靠我這么近,我感覺到他們的心跳,在觸動我的心。他們的微笑告訴我,他們很高興看見我。我能感到,跟我的接觸毫無私心。這是我第一次體驗人們擁抱我。我感覺,這種擁抱獨一無二。這跟在不同國家和人首次交往的不同禮節沒有關系。 在所有傳統中,我都觀察到“自私微笑”,試圖以各種靈性、感情、智力、職業情緒和傳統,禁錮、控制、支配他人,可美拉扎德這個地方,我不必提任何問題。光看著這些稱作滿德里的奇妙人們,就使我快樂。他們敞開門戶,帶我到處參觀,我什么都不必問。 我被帶到美赫巴巴房間的那一刻,感受到那種氣氛,完全不同于其它任何地方。獨自待在那個極簡樸的房間里,使我遺忘了關于奇怪傳統的諸多負面感受。 **美婼** 美婼是一位非常特別的人。我對她一無所知。當我推開美赫巴巴房間的后門時,不知道我是走向哪里,一名女滿德里把我帶到美婼的房間。后來,我意識到那是高荷,因為她的床放在巴巴房間和美婼房間之間。美婼和瑪妮在等我。美婼叫我朝窗外看,我便用攝像機拍了花園的照片。美婼和瑪妮都堅持讓我朝窗外看,于是我又用攝像機拍了。 當我回到倫敦,觀看在美拉扎德拍的8毫米影片時,在畫面中看出美婼的意思:巴巴的臉在樹上。我保留了我覺得最佳的10分鐘。后來,我發覺自己太蠢了,因為我剪掉了滿德里的好幾分鐘鏡頭,只因重復部分太多。 **伴隨滿德里的生活** 從印度一回來,我的整個生活變了。發生的每個細節超乎想象。無論我去哪里,每天都變得復雜。 駐留倫敦,又去了不同國家——西班牙、黎巴嫩、塞舌爾群島、阿富汗、荷蘭、印度后,前往哥倫比亞之前,我去了巴黎,帶了辭職信去見我的經理。經理是個好人,問我:“你確定想辭職嗎?未來幾年你將被調往別的國家。”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只是把辭職信給了他。他對我說:“我把你的信放我桌子抽屜里一禮拜,到時打電話給我或我的秘書,說聲‘是’或‘不’。如果你說‘是’,我就把你的信交給總經理,如果你說‘不’,我將把你派到南非待兩年,然后去美國,因為我們需要你在美國待幾年。”我用了一周作決定,當我打電話給經理時,他聽了說:“祝你好運!” 我想去印度,經常會見這些非凡的人——滿德里。美拉扎德是唯一我能去而不會眼中含淚,用虛假希望哄騙自己的地方。心靈總是沉默。頭腦總忙于分析、詮釋、批判、限制期望,并且否認心靈的感受。 我開始每周五旅行一趟,先去阿美納伽的阿瓦塔美赫巴巴信托,后去美拉扎德,可以在那里逗留整個周六周日,見滿德里,之后去美拉巴德。周日和滿德里交談后,周一周二又在信托辦公室見他們。我會從那里直接出發,旅行印度做我的工作。 與滿德里輕松交談,聽許多美麗的故事,接到他們的美好來信,這樣過了幾年,我開始感受到,巴巴的三摩地變得重要,尤其是我被告知多次,我去別處之前,應該在三摩地內待一會兒。換句話說,和我在做的事相反。實際上,我更喜歡見滿德里,我深愛他們,而他們會一個接一個過世。我總覺得,心里明白,一旦所有滿德里去世,我就只有巴巴的三摩地可去。和滿德里在一起是我優先考慮的。 阿瓦塔——“阿瓦塔”這個詞用得太寬泛,于我沒有多大意義。 信托,這重要得多,因為我每天需要“信托”某人,必須處理那么多的難題。對于和“匿名”公司打交道的種種問題,我不信托任何人。因此,滿德里辦公室的名字,稱作“阿瓦塔美赫巴巴信托”,寫在牌上,于我很清楚,我能看明白,滿德里在做什么,我非常喜歡……因為我能在他們的辦公室和住所感受到滿滿的愛。整個氣氛獨一無二。 三摩地,是優美的小地方。我喜愛在那里,聞著花香。這個地方于我是天堂,我想獨處,所以里面沒人時,我就進去。 一天,我離開美拉扎德,前往印度中部工作前,向所有滿德里道別,他們委婉地告訴我,應該向巴巴道別。我出發前就去了他的三摩地。不過,晚了我可能趕不上普納的火車。所以我猶豫了,但就覺得出發前必須去巴巴的三摩地。我到那里時,無人在里面。我待了幾分鐘。有少許鮮花,芳香奇妙。我只想觸摸一下,看那是什么花,如此芳香。 在印度,有棉質和絲質的美麗布匹。我也想觸摸蓋著墓石的布,掀起來,看看那是什么做的。我看見墓石上竟然刻有優美的文字,很是驚奇。從未見過蓋布下有什么。陵墓一直鋪著鮮花和一些個人小物件,有人留那兒,也會回來收集。我未見過的訊息是: **我不是來教導,而是來喚醒。** 這則訊息立即觸動我的心,因為我不想聽、讀或學什么“說教”。 “不說教”是完美的,因為我不再想學任何東西。我見過不同宗教和傳統的許多教士導師。我不喜歡,也不想接受任何“說教”。 “來喚醒”是我想了解事物的開始。“所有滿德里過世后,會發生什么?”這是我覺得巴巴要我停止提問后,我問他的唯一問題。 同時,在巴巴三摩地,我認識到巴巴訊息的意思,那是我不感興趣的:別擔心,要快樂。 對我來說,似乎在那一刻之前,巴巴是讓我接受 別擔心痛苦!要快樂受苦! 因為我在感情、身體和工作問題上,為不想要的所有那些“痛苦”而煩惱,不明白它們從何而來。 我離開巴巴三摩地,從普納乘火車去孟買。我根本無法集中精力。赴印度各地的商務旅行很快縮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到阿美納伽,在緯露房子里住了兩周和三個周末。 **活在巴巴手中** 我讀了許多遍小三卷《語錄》,乘飛機、火車、巴士在印度旅行時,提包里總放著《神曰》。我想知道,“我從何而來?”“我死了將去何方?”“這日常生活,我發覺如此困難痛苦,目的何在?”“當我睡覺時,意識不到我活著,一旦醒來,只有問題要面對處理,有我根本不喜歡的種種難題。”“我因何常有罪惡感?”即使我沒做錯什么,也必須處理與我個人無關的事,我甚至不明白為何怪罪于我,這制造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受夠了聽“嫉妒”這個詞,不是牽扯到我,就是某人。我常聽到這個詞。 每天,我能感到“幸福”和“不幸”的天淵之別。對我來說,要快樂極為難得。除了去美拉扎德,接到滿德里的優美來信。我一年多次寫信給他們,總是一遍遍讀他們的信,信中給我最明晰的建議,我能感到,那是美赫巴巴本人通過滿德里直接給的。 我見到拉諾時,我們一起坐到美拉扎德花園的長椅上。她流利地講起法語,口音優美!我問她在巴黎時有沒有見過巴巴。她的故事很美。多年后,我讀到她的書《因為愛》,我去了康邦街——1933年某天下午她和母親曾在那兒散步——聽說美赫巴巴就在巴黎那條街! 我請拉諾對我解釋下,她何以畫了這么美的作品,它涵蓋了我的種種疑問,描述了三個詞,就恰當回答了我: 進化,轉世,內化 很顯然,巴巴又一次通過他的滿德里回答了此生沒見過他者的疑問。 我常覺得:如果我不在這里,神也就不在這里。如果我在人間這里,神就在這里,可要是我看不見神,祂在哪兒呢? 因此,所有思考只有一個結論:要么神無所不在,在萬人萬物中,要么神不存在。如果神不存在,我從何而來?我死了將去何方? 實際上,當我看見那副畫時,問這些問題便不再必要。不過當我觀察“轉世”階段時,仍有個問題,那看來像一個無窮階梯,有一列人類長隊。我從何處來?很簡單:我將去何方?要多久才會抵達“內化”層面?我總感覺像走在一條危險窄道上,渴望走向大路,有更多空間順暢呼吸,更快速前進,不浪費時間。這讓我想起,當我攀登肯尼亞山,接近山頂時的感覺。 看著那副畫,我只見到少數人在“內化階梯”上,感覺正如上學那會兒:成千上萬人念書,只有很少人能拿到最高學歷。 當我對拉諾講起我的感受,她的畫多么優美獨特時,她對我微笑,我能感到,她無法靠自己畫出各個階段的全部術語。對我來說,她的畫驚人的美,可以實際看出,自始至終我從何而來、將去何方;無論我接受與否,這幅畫將到處普及。 這兩周,我聽了關于《神曰》的許多故事。不過我總會聽那些見過美赫巴巴的人。每晚我們都在一起,吃晚飯,聽“講故事者”談他們怎樣聽說或遇見美赫巴巴。這些優美的故事各不相同,總讓我著迷。 談話間,反復提到的字眼有:漫游,聽到,讀到,理解,驚奇,相信,知道,見到,接受,還經常有:確信。 聽滿德里回答問題,講他們個人跟隨美赫巴巴生活的優美故事,他們的單純,他們的謙卑,他們極自然的微笑,讓我總理解為,他們的角色是讓每個“巴巴愛者”快樂。 每時每刻,我見到滿德里,聆聽他們,讀他們個別寫或授述的話時,美赫巴巴的沉默,都通過他們傳遞他的愛與訊息,感動著我的心。對我來說,巴巴通過他的滿德里工作,帶我們每個人更親近他,過去現在乃至將來都不會是我感受和生活的內容,直到我來到他、他的三摩地、并遇見他的滿德里。 聽過無數問題后,無論同哪個宗教哪個人交談,都沒人告訴過我:“別擔心,要快樂。只管愛他!你將見到!” 當我對瑪妮和埃瑞奇說明種種想法,聽了他們的忠告建議后,我問他們:“現在我該怎么做?”,二人都說了上面這句話。事實上,我到孟買阿娜瓦絲家中見她時,她也對我講了同樣的話。 至愛巴巴的愛始終在那兒,在美拉扎德里里外外。我每次去,都能感受目睹之。每位滿德里的目光和微笑,總讓我快樂。當即就快樂,甚至不知道將發生什么,這點是并將永遠是獨一無二的。 這篇個人故事,我記得曾講給埃瑞奇聽,當時他問我:“是什么讓你來這里的?”最后我對埃瑞奇說:“你是唯一提同個問題者,你從不打斷,每個故事都不同。” 離開埃瑞奇之前,我對他說:“我更喜歡見滿德里,只要他們還在世,有一天,我將別無選擇,自動去阿瓦塔美赫巴巴的三摩地。我總對巴巴說:‘請讓我去美拉扎德,只要滿德里還在世。’”埃瑞奇微笑,擁抱我,緊緊摟住我。 我就要走了,埃瑞奇給我拿來我忘在他床上的《神曰》,對我說:“有時間,就讀這個。”他用鉛筆在兩行字下劃了線: **神是真實,其它皆幻相 神是一切,其它皆虛無** 石灰譯自保羅·柯瑪著《我怎樣來到美赫巴巴跟前》(HOW I CAME TO MEHER BABA by Paul Comar 2003 ) 作者:保羅·柯瑪
                  <ruby id="bdb3f"></ruby>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 id="bdb3f"><cite id="bdb3f"><th id="bdb3f"></th></cite></p><p id="bdb3f"></p>
                      <p id="bdb3f"><cite id="bdb3f"></cite></p>

                        <pre id="bdb3f"></pre>
                        <pre id="bdb3f"><del id="bdb3f"><thead id="bdb3f"></thead></del></pre>

                        <ruby id="bdb3f"><mark id="bdb3f"></mark></ruby><ruby id="bdb3f"></ruby>
                        <pre id="bdb3f"><pre id="bdb3f"><mark id="bdb3f"></mark></pre></pre><output id="bdb3f"></output><p id="bdb3f"></p><p id="bdb3f"></p>

                        <pre id="bdb3f"><del id="bdb3f"><progress id="bdb3f"></progress></del></pre>

                              <ruby id="bdb3f"></ruby>

                              哎呀哎呀视频在线观看